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禹治水

大禹就是夏禹,名叫文命。他是鲧的儿子,颛顼帝的孙子,昌意的曾孙,黄帝的玄孙。禹为人聪敏机智,又能吃苦耐劳。他的言谈能使人信服,做事的处理方法以及尺度也让人们称道而效仿。他做官勤恳严肃,被百官封为典范。因此,在舜帝招揽人才时,被众臣举荐为最佳人选。

尧帝在位时,任用鲧治水。鲧治水失败,洪水依旧时常如来自天山的猛兽般浩浩荡荡席卷高山,漫过丘陵,使得山脚下,江河边的人们都惊恐不安。后来,虞舜代理尧帝执政,把鲧流放到了羽山,结果,鲧死在了那里。之后,尧帝去世,舜顺应民意,登基即位。有一天,舜问四岳:“尧帝生前一心治水而未成,谁能完成他的心愿呢?”众人都举荐说:“伯爵禹当司空,可以光大尧帝的事业。”于是舜便让禹去治水,并嘱咐他要努力办好。

接到舜帝的命令后,大禹不敢怠慢。他马上与伯益 、后稷 一起到各地召集人事力量,命令各地诸侯和贵族百姓发动民众特别是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加入到治水的大队伍中。他爬山涉水,一路观察地形山貌,一路以木柱做标记,提醒自己某个地方需要改造。即使在陡壁的山崖途中,他也带着用来测量的器具。他左手拿准 和绳,右手拿规和矩,背上还装载着用来测定四时季候的仪器,以便根据不同的时节安排治水的事宜。无论何时,禹都不敢怠慢放松自己。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最后病死他乡,这件事情时常激励他无论如何要取得治水的成功。为此,他竭尽所能地把所有可利用的东西都投入到治水工程中。他缩减自己的生活所需用品,却用它们祭祀天地,孝敬鬼神,以此祈求治水的成功。为了充分利用器具修筑沟渠,他甚至把自己居室的器具用品拿出来使用。

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还充分展现自己管治百姓的贤能。遇到没有粮食的人,他就把稻种分给他们,让他们在低洼潮湿的肥沃土地上耕作。发生灾荒时,他又令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或者从粮食比较充足的地区调剂多余的粮食给缺粮的地区。他一边治水一边考察各地的粮食、交通等民生状况,以此明确他们能向天子进贡的物品,及研究出各个诸侯朝贡时能走的路线。

大禹治水,经历了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他三次经过家门却不进去休息。最后,他开发了九州 土地,疏导了九条河道 ,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九条河流畅通无阻了,滋润了四方土地,从此以后,四方边远地区也可以安居了。四方各个诸侯国得益于大禹对道路的疏通,开发了包括金、木、水、火、土、谷“六府”物资在内的自然物产。大禹在封赐给他们土地和姓氏的时候告诫他们说:“你们要对主恭敬,要和平相处,要时刻把德行排在首位,不要抗拒我所推行的命令。”他规定被封赐的各个诸侯要按照相应的规定上缴贡赋,于是,九州之内百姓归一。

舜帝死后,禹顺应民心登上天子之位,国号叫做夏后,姓姒。禹死时,本来传位给伯益,但百姓归顺于禹的儿子启,于是启等上了天子之位,是为夏启帝。从启帝开始,王位都是由本家子孙继承。因此,从禹开始直到他的后人桀 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夏朝。 g290sk5OUXl9lWOpMeWUMIfjkXSmhtupAy5vwwcpiAg/JwC7rlQ43iXPx6G6fdw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