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与北宋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被合称史学“双璧”。

《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十岁开始苦读史书,成年后曾外出游历两年,搜集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四十岁左右,父亲司马谈去世了。司马谈是太史令,一直有志于修成一部大史书,但直至去世也未完成心愿。司马谈去世后,司马迁接替父亲做了太史令。他不忘父亲遗志,开始编纂《史记》。

太史令是皇帝身边的近臣,颇受宠信。但司马迁开始《史记》编纂工作不久,却因替战败给匈奴的将军李陵求情而触怒汉武帝,被判处宫刑(阉割)。司马迁本想一死了之,但又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遂决心忍辱负重,完成父亲遗志。两年后,司马迁获赦出狱,开始全力投入《史记》的编纂工作。最终,他花了十三年时间,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史记》最初被称为《太史公书》,或简称《太史公》,从三国时期开始,才逐渐定名为《史记》。全书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三万字,分为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为主体。“表”的内容,是简单排列各朝代家族世系、人物和史事;“书”的内容,是记录各朝代的典章制度、礼仪、天文、经济、军事、地理等等;“本纪”,是按时间顺序记叙各朝帝王的言行政绩;“世家”记述世袭王侯封国的史迹和重要人物事迹;“列传”以帝王之外的英雄人物为主,大部分属于人物传记。

《史记》不仅是一部史书,还是一部成就非凡的文学作品。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巨作,《史记》的创作手法为后代文学提供了很多启示。比如《史记》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互现法”,在不同章节中表现人物的不同侧面,这种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全面、更丰满、更生动。《史记》是中国人物传记和武侠小说的范本,为两者的创作提供了经典模式。鲁迅对《史记》的文学价值极为推崇,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史记》出现之前,史学作品是没有独立地位的。自司马迁创作《史记》之后,史书越来越受重视,写作者也越来越多。到清末为止,包括《史记》在内的纪传体通史共有二十五部。可见《史记》对于中国史学影响之深远,司马迁也因此被后人尊为“史圣”。 3f4djyy0Whx9OmW8rV2ekNFsuE+dr55r634JqO5nvshTI1PyG1VvIuSYU7npk0q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