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颍(yǐng)上人,又名夷吾。管仲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他们俩人无话不说。管仲家境贫寒,所以在经济上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看重管仲的人品和才敢,所以从来不计较他的小缺点。后来,鲍叔牙做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臣子,管仲则做了公子纠的臣子。
齐国内乱时,鲍叔牙和管仲分别随同两位公子出逃。之后,公子无知被杀,两位公子从国外返回齐国争夺王位。管仲为公子纠拦截小白,射了小白一箭。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即位,做了齐桓公。桓公本欲杀管仲,鲍叔像桓公推荐管仲,说:“跟从您我十分有幸,如今您又当上了国君,我真是又庆幸又恐惧。我恐怕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服侍您的尊贵地位。这么说吧,您如果只想治理齐国,有高傒和我就足够了。但您如果想成为一方霸主,非得管夷吾(管仲)不行。夷吾在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国家就强盛,您不能错失这个人才。”齐桓公采用了鲍叔牙的建议,让鲁国人囚禁管仲送回来。管仲回到齐国后,鲍叔牙亲自迎接他,见到管仲后就除去他身上的套索,让他沐浴收拾好后去见桓公。
后来,桓公任用管仲为大夫,让他主持政务。管仲执政的时候,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根据事物的轻重缓急去处理事情。在事情不顺的时候,他能变困境为顺境,使失败转化为成功。后来,齐国在管仲、鲍叔牙、隰(xí)朋、高傒等贤臣的治理下变得富强起来,桓公以霸主身份多次会见诸候。管仲也变得富有,他居家设备豪华,宴饮档次不下于国宴,他的财产可以跟国君相比,但是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放纵。管仲的后世子孙有十几代人在齐国都能享受俸禄,很多人还做了齐国的大夫,有的还很出名。
管仲曾说:“我当年因为贫困,和鲍叔合伙做生意时就贪多财利。鲍叔知道我的真实家境,所以从不说我,也不认为我贪财好利。我曾想为鲍叔做点事情,有一次替他出谋划策,没想到却帮了倒忙,使他陷入窘境,变得更加困顿。尽管如此,鲍叔也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人的境遇有时好有时坏,运气是求不来的。我参军时,曾多次从战场上逃跑回家。鲍叔也不觉得我是个胆小鬼,他知道我家里有位老母亲还需要我赡养。两位公子争夺王位,公子纠失败,召忽自杀殉难,当时我被囚禁回齐国。期间遭受屈辱,鲍叔也不认为我失去了礼义廉耻。因为他知道我有志气,想争取成功扬名天下,不做到这样我才会羞耻,所以小的过失不足以让我羞愧。生我养我的是我母亲,但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呀!”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的职位置于管仲之下。管仲和他家人的才干和功勋卓著,但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