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又称《封神榜》、《封神传》、《武王伐纣外史》、《商周列国全传》,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全书以姜子牙辅佐周王灭掉商朝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和截教诸仙斗法封神的故事。故事情节以女娲降香开始,以姜子牙封神结束,其间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封神演义》的出现,使道教诸仙广为人知。
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其中最被人们接受的说法,是许仲琳或陆西星。前者是明代的落第文人,生平不详;后者是明代的道士,因“九试不遇”而出家。无论作者是谁,其成书时间都大致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
《封神演义》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奇特。它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道教故事和民间传说,赋予各个角色奇特的外形、相貌和性格。姜子牙、哪吒、杨戬、纣王、妲己等形象都极其鲜明,还有各种奇珍异兽,都让人过目难忘。另外像搬山倒海、撒豆成兵、五行遁术等玄妙法门,也让人对于古人无边无际的想象力惊叹不已。
小说在人物性格方面的塑造,也是非常成功的,如姜子牙的足智多谋,杨戬的沉稳果敢,哪吒的无私无畏,比干的耿直愚忠等,每个人都栩栩如生。
书中人物,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维护旧势力的殷商,一派是发展新势力的西周。旧势力的代表人物纣王,沉湎酒色、滥杀无辜、昏庸无道,其实暗指明代后期黑暗的皇权统治;而新势力的一派,暗合明代后期新思潮的倡导者。《封神演义》的历史观,毫无疑问是进步的。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书中又充斥着宿命论和迷信色彩,削弱了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