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儿入选后,由宫监领进宫,接着总监奉了上命,派往坤宁宫当差。坤宁宫原是皇后居住的地方,自从孝和睿皇后的梓宫(皇后的棺材)移至昌陵后,坤宁宫已经有两年没人居住了。这时因为要预备立后大典,顿时坤宁宫又热闹起来。而且一切布置都需要有人张罗,所以此番中选的秀女,大多派往坤宁宫当差。兰儿从早到晚,安心做事,闲暇时与选女们谈论琐事,倒也不嫌寂寞。况且兰儿足智多才,待人温和周到,大家都愿与她亲近。因此,刚到宫中的前几天,尚觉惬意。但久别思亲是人之常情。自从入宫后,兰儿便没有了家中的消息,慢慢开始挂念老母是否平安?弱妹、幼弟是否听话?饥饱如何?寒暖如何?
兰儿奉诏应选时,曾得到咸丰帝的格外端详,心中曾窃喜不已,还以为一入宫就会得到皇帝的宠幸。谁知过了几十天,也不见有人任何宠幸的迹象。即使皇上来一两次,也是无从见面。兰儿暗想:倘若长此以往,哪里会有出头之日,恐怕真要应了母亲的话了,这可如何是好?转念她又自我宽慰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入宫不到几个月,皇恩哪能说沐就能沐的上呢?只有静待机缘,再作计较。眼下距离立后的日期,越来越近,皇后一到,皇上必定时常临幸。我在这里当差,不怕见不到龙颜,那时再凭我得才色,只要能遇到皇上,总有机可乘。这么一想,万种幽愁不知不觉地消了一半。
兰儿在应选时,咸丰帝很是喜爱她,为何中选多日,却未召幸呢?难道真是贵人多忘事么?咸丰帝挑选秀女时,他因满族女子的姿色大都平常,曾想选几个汉族女子进宫,作为妃嫔。怎奈神武门内,悬有厉禁。顺治初年,孝庄太后下懿旨:有缠足女子入宫者,斩。祖训严明,不能违背,咸丰帝不免愁烦得很。谁料身边的宫监,探到咸丰的口风,竟从外省民间选了几名绝色汉族女子,送入圆明园中。这圆明园是清室第一园林,由雍正时着手建筑,至乾隆朝方才告成。宏敞壮丽,空前绝后,园门就有十八座,其中龙楼凤阁,桂殿兰宫,瑶草琼葩,珍禽异兽,实是数不胜数,赏不胜赏。就是左思的《三都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词藻华丽,都不能将圆明园的壮美描摹出来。雍、乾以后的历代皇帝,每当朝政余闲,都会到园中游幸,作为消遣。这次汉族女子入园,却是建园以来的第一次。
满族女子都是天足,而汉族女子从小缠足,相形之下,三寸金莲更适合咸丰帝的口味。在他眼中,汉族女子移动三寸金莲,婀娜动人,销魂蚀骨,别有一番风情。咸丰帝从小就生长在宫中,每天跟满族女子厮混在一起,已然数见不鲜了。现在突然遇到几个秀媚的汉族女子入园,咸丰帝自然龙颜大悦,当即厚赏宫监,夸赞他知道变通古制,易宫至园,既没有违反祖训,又宽慰了龙心,真是能干!又忙派人安顿好这几个汉族女子,自己做个花国蜂王,任情恣采。这几个女子中最得宠的,共有四个人,咸丰帝赐她们芳名,分别叫作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武陵春。四春佳丽由此闻名天下。咸丰帝每天恋着四春,已是应接不暇,哪里还有什么功夫想到兰儿!所以兰儿入宫后,一直找不到接近咸丰帝的机会。
转眼是小春时节,立后的佳期已经到来。咸丰帝先遣官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随后命大学土路诚为正使,礼部尚书奕湘为副使,持节资册,立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朝廷立后是极大的典礼,所以宫里面忙碌得很。咸丰帝坐在乾清宫,接受皇后行礼;然后皇后前往坤宁宫,接受妃嫔们的朝贺。兰儿也位列末班,一同拜谒。礼毕后,宫内、宫外供差的人,都得到恩赐。兰儿的手头因此有些宽绰起来。起初入宫时,因家家境艰难,她只办置了几件布衣粗服,现在蒙恩受赏,把衣饰尽行换掉,于是越显得玉质金相。
皇后册定后,咸丰帝经常亲临坤宁宫。皇后的容貌虽然齐整,性情却很是贤淑,一切行动举止都是大大方方,半点儿不露轻狂。这次立后,全是康慈皇太妃主张,咸丰帝奉命而行。面上咸丰帝颇为相敬,心中却不真正喜爱。兰儿细心观察,暗地琢磨,已窥透三分真相。她本想搭渡过桥,先迎合皇后,令皇后欢喜自己,随时入侍,好借机亲近咸丰帝。怎奈皇后秉性诚朴,不喜逢迎,任你如何巴结,她总淡淡地应对。兰儿无从入手,颇觉忧烦。过了一个多月,咸丰帝却不曾临幸,皇后还未注意到,兰儿却愁闷起来。她便从各宫监处探问到底怎么回事。宫监们因与她关系密切,只要在外面得到一些风声,便添油加醋的说给她听。什么海棠、牡丹的名号,都让他们讲得天花乱坠。兰儿不听还好,听了之后忍不住暗自神伤。脸上虽强作欢笑,心中已是欲哭无泪。有几个聪明的宫监,从她一颦一笑中,看出她烦愁不已,但猜不透她有什么心事。其他秀女即便和她一个想法,也不及兰儿这般着急。秀女中有一位钮祜禄氏,是皇后的妹子,承恩侯穆扬阿的二女儿。穆扬阿送长女入宫成为国母,于是又让二女儿应选,而且还令人安排在坤宁宫承值。皇后对妹子,姐妹情深,自然另眼相待,朝夕不离。兰儿背地里常把皇后的妹子叫做西宫娘娘,对她备极谦和,异常亲热。皇后的妹子还以为兰儿是真心要好,便时常在皇后面前夸赞她。皇后本没有什么成见,听妹子这么说,也便惦记在心,对兰儿优待不少。兰儿抓住机会,就去皇后的寝室侍奉。
无巧不成书。这天,皇后前往寿康宫给皇太妃请早安,许久不回,偏偏这时候咸丰帝驾临坤宁宫。侍女们都跟随皇后出去,只有兰儿独自一人接驾。咸丰帝一进寝门,兰儿就款步上前,弯腰屈膝俯伏在地,口称:“婢子兰儿谒见万岁爷。”这九个字本是寻常话语,自兰儿口中说出,恰似沥沥莺啼,婉转动听。咸丰帝听到这娇喉,已是可爱,又听到“兰儿”两个字,心中不禁舒畅无比,便说:“你且起来,皇后到哪里去了?”兰儿谢过恩,禀报皇后请安的事情,才亭亭起立,站在一旁。咸丰帝留心一瞧,见她皓齿明眸,身量苗条,肌肤莹洁,濯濯如春月杨柳,滟滟似出水芙蓉。不禁暗自忖度道:“这么俏的面庞,我似曾在哪里见过,不过今天和往日相比,更觉得娇艳多了。”左思右想,一时回忆不起来,便坐下,问兰儿;“你进宫有多长时间了?”兰儿又要跪禀,咸丰帝特赐她站着答话。兰儿独运慧心,轻启绣口,说道:“婢子沐恩承值已经有半年了。”咸丰帝说:“照你说来,你是今年入宫么?”兰儿答道:“今年五月,奉诏应选。”咸丰帝不待她说完,就爽然说道:“不错,不错。你是从秀女选进来的,我因政务匆忙,竟都想不起来了。”兰儿听了,微带笑容,别具一种嫣然态度。
咸丰帝问:“你今年多大了?”
兰儿答:“已经十六岁了。”
咸丰帝又问:“你的父母还在世么?”
兰儿答:“婢子的父亲,去世已经三年,家中只有一老母,还有一弟一妹。”
咸丰帝接着问道:“你父亲叫什么?”
兰儿答道:“名叫惠征,曾蒙先皇帝特恩,赏为道员,分发安徽。”
咸丰帝又很肯定地问道:“想必你也随他上任有几年吧?”
兰儿应声:“是”。
咸丰帝评价道:“怪不得你有南方口音,连身材都有几分像南方人了。”兰儿听了这两句话,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位天子是褒她,还是贬她。咸丰帝接着自言自语道:“北方胭脂不及南朝金粉,难怪愁煞天子呢!”他说这两句话并非没有来历,圆明园中的四春都采自南方,都得了他的宠幸,于是他借彼喻此,不禁脱口而出。兰儿熟读史事,听出咸丰帝有意颂扬,自然化愁为喜,又听咸丰帝说道:“兰儿,你去沏杯茶来!”兰儿领旨,喜得心花怒放,忙取着玉杯,从御炉上面的壶中倒了一杯香茗,双手持奉,殷勤中带着三分羞怯。咸丰帝一面接茶,一面瞅着她的脸庞,娇滴滴越显红白,愈觉撩人。此时的咸丰帝真想一把搂住兰儿,只因尊为天子,不好轻举妄动,只得暂时忍住了。兰儿觉察后,不由得把头一低。咸丰帝喝过了茶,兰儿去接玉杯,一双玉手映入咸丰帝眼帘。这双手丰若有余,柔若无骨,咸丰帝竟按捺不住情肠,伸手捻了她的玉腕。兰儿猝不及防,险些儿把玉杯扔下,亏得神明保佑,还是捧住了。脸上泛起一阵一阵的红晕。
忽闻寝门外面有声响,兰儿料到皇后返宫,不免有些惊惶。好在咸丰皇帝也颇为知趣,已将自己的手缩回,兰儿这才捧着玉杯,搁在桌上。说时迟,那时快,皇后已进入寝宫,见皇帝上坐,随即向前行礼,并解释接驾过迟的缘由。咸丰帝只是点头,不加细问。随后与皇后闲谈了几句,便起身出门了。临行时兰儿还在旁站着,咸丰帝瞧了她一眼,兰儿为避嫌起见,不敢抬头。咸丰帝龙骧虎步地走了出去。兰儿心怀鬼胎,怕被皇后察觉,向她盘问。好在皇后度量宽洪,并没有一点醋意,只问了一声:“御驾何时到来?”兰儿答道不过片刻,轻轻地掩过前情。之后的一天,皇后不曾再问,兰儿才完全放下心来。其他侍女、宫监,与兰儿一向没有嫌隙,自然不去干涉。
冬日昼短,倏忽天昏。用过晚膳后,收拾干净,就没了什么事情。等到更鼓初催,也不见御驾前来坤宁宫。又过了一个小时左右,传女们奉皇后的命令,陆续回去安歇。兰儿也回到寝处,正在挑灯铺床,并回想白天和咸丰帝在一起的情景。忽然见到一个宫监跑进来道:“圣旨到,召你前去。”兰儿怀疑他是戏言,生气地说:“不要取笑。”宫监说;“怎么会?别宫的太监就等在门外,是圣上的心腹,叫你快快遵旨,随他过去。”兰儿抿着嘴问:“真的么?”宫监顿足,说道:“自然是真的,圣旨岂容捏造!”兰儿这才相信,马上就着镜匣,草草地把鬓发一拢,花容一整,被宫监催逼着出了门。到了门外,果然有两个人执灯候着,见兰儿出来,一前一后地带着兰儿前行。出了坤宁宫,就向附近的宫中走去。这个宫比坤宁宫小一些,但也精雅绝伦。两个宫监把兰儿带到耳室,便把召幸的旧例,与她密谈了几句,再把一件大衣交与兰儿,然后退出门外。这时的兰儿,也顾不得什么,只好遵着密嘱,卸了妆,又将里外衣裳一律脱去,赤条条一丝不挂,然后把大衣穿上。一切准备妥当后,口称“领旨”。宫监便走进来,将兰儿背在肩上,匆匆跑进宫中。
相传雍正帝的死,和一个侠女的行刺有关。此后的皇帝格外防备,每次召幸妃嫔,必定命宫监传知,令妃嫔将衣服全部脱去,免得怀揣匕首,临时送上大衣,暂时作为裹束。再由宫监背到御寝,将大衣卸去,进入御衾。
兰儿由宫监背入御寝后,自然按旧例照办,脱去大衣,光着身子,战战兢兢地钻入御衾中。第二天直到日上三竿,咸丰帝才起身视朝。朝上的大臣,还以为是皇帝眷恋皇后。没过几天,有一道恩旨在宫中颁发,封钮祜禄氏为嫔,那拉氏为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