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周易》的辩证思维体系

《周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们在与自然的长期互动中,逐渐积累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丰富经验。面对纷繁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人们渴望探寻其中的规律,以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原始的阴阳观念应运而生。人们观察到自然界中存在着诸多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等,于是开始用阴阳这对概念来概括和解释这些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阴阳观念不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思维模式。

传说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创造了八卦。八卦由阳爻“—”和阴爻“--”组合而成,每卦三爻,分别象征着不同的自然现象和事物属性。这一时期,八卦虽然较为简单,但已经初步体现了辩证思维的萌芽,通过阴阳爻的不同组合来反映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后来,经过周文王的推演,八卦两两相重,形成了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爻辞也随之出现。卦爻辞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对卦象所蕴含的意义进行了阐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周易》的辩证思维体系。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周易》不断吸收和融合当时社会的各种思想文化成果,逐渐从简单的占卜工具演变为一部蕴含深刻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

(一)《周易》辩证思维在卦象中的体现

阴阳对立统一是《周易》辩证思维的核心。在《周易》的卦象中,阴阳爻是构成卦象的基本元素,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例如,乾卦由六个阳爻组成,代表着天、刚健、积极等属性;坤卦由六个阴爻组成,代表着地、柔顺、消极等属性。乾与坤相互对立,犹如天地相对,但同时又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天,地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没有地,天也无法展现其作用。这种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六十四卦中普遍存在,每一个卦象都是由阴阳爻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反映了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又如泰卦,下乾上坤,象征着天地交泰,阴阳交感,万物亨通。从卦象上看,乾为天,阳气上升;坤为地,阴气下降,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交融,产生了和谐的状态。而否卦则与之相反,下坤上乾,象征着天地不交,阴阳隔绝,万物不通。泰卦和否卦鲜明地体现了阴阳的不同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展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这种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贯穿于《周易》的始终,揭示了世界万物的本质属性和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

《周易》强调世界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易与发展之中。卦象的变化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思想。每一个卦象都有六爻,爻位的变化会导致卦象的改变,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例如,乾卦的六爻分别为“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从初九的潜藏状态,到九二的崭露头角,再到九五的飞龙在天,达到鼎盛,最后上九的亢龙有悔,走向衰落,生动地描绘了事物从萌芽、发展、壮大到衰落的全过程。这表明事物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同时,《周易》还认为事物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每一爻的变化都与前后爻相互关联,前一爻为后一爻的发展奠定基础,后一爻是前一爻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变易与发展的思想,提醒人们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世界,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善于把握时机,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才能在变化的世界中取得成功。

《周易》的辩证思维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循环与转化规律。在卦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形成一个循环。例如,剥卦象征着阴气逐渐增长,阳气逐渐剥落,事物走向衰落;而剥卦之后是复卦,复卦象征着阳气开始复苏,事物又重新走向生机。这一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循环性,旧事物的衰落孕育着新事物的产生,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又会逐渐走向衰落,如此循环往复。

又如十二消息卦,它们按照阴阳消长的规律排列,反映了一年中季节的变化和万物的生长收藏。从复卦开始,阳气逐渐增长,经过临卦、泰卦、大壮卦、夬卦,到乾卦时阳气达到最盛;然后阴气开始滋生,从姤卦开始,经过遁卦、否卦、观卦、剥卦,到坤卦时阴气达到最盛,之后阳气又开始复苏,进入下一个循环。这种循环与转化的思想,让人们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周期性,教导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信心,因为困境中往往蕴含着转机;在处于顺境时要保持警惕,因为顺境可能会向逆境转化。

(二)《周易》辩证思维在爻辞中的体现

爻辞中对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关系有着诸多阐述。例如,在履卦的爻辞中,“初九,素履,往无咎”,强调了在行事之初要保持质朴的态度,这是一种低调、谦逊的行为方式。而“九五,夬履,贞厉”,则指出在行事过程中过于刚决、果断,可能会带来危险。这里的“素履”和“夬履”体现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方式,但它们又相互依存。在不同的情境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只有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避免过错。这表明在《周易》的观念里,矛盾双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又如在泰卦的爻辞中,“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这里描述了一种包容、果敢又不偏私的行为。在泰卦所象征的顺利、和谐的情境下,这种行为有助于维持泰的状态。而否卦的爻辞“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在否卦所代表的闭塞、不顺利的情境下,小人采取迎合、奉承的行为可能会暂时获利,而君子则应坚守正道,才能最终亨通。泰卦和否卦的爻辞对比,清晰地展示了在不同的矛盾状态下,行为方式的选择以及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关系。在顺利时,需要保持正确的行为方式以维持顺利;在不顺利时,同样需要正确的应对策略,而这两种情境下的行为方式看似相反,却都是基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存在的。

爻辞中还深刻揭示了矛盾转化的条件。例如,在乾卦的“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中,强调了君子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勤勉、谨慎的态度,即使在面临危险时,也能避免灾祸。这里的勤勉、谨慎就是实现从潜在危险到无咎状态转化的条件。如果君子在发展顺利时骄傲自满,放松警惕,就可能导致矛盾向不利的方向转化。

再如蹇卦,象征着艰难险阻。其爻辞“初六,往蹇,来誉”,意思是在面对艰难时,如果贸然前往可能会陷入困境,而返回则会获得赞誉。这表明在蹇卦所代表的矛盾状态下,行为方式的选择是决定矛盾是否能够向有利方向转化的关键条件。当人们能够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困境,并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时,就有可能促使矛盾发生转化,摆脱困境。爻辞通过这些具体的描述,让人们明白矛盾的转化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正确的行为来创造这些条件,推动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爻辞对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以渐卦为例,其爻辞从“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到“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描绘了鸿雁逐渐从水边向高处迁徙的过程,每一个爻位都对应着鸿雁迁徙的一个阶段,同时也象征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初六阶段,鸿雁刚刚开始迁徙,到达水边,如同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面临着一些小的困难和危险,但只要谨慎应对,就不会有大的过错。随着爻位的上升,鸿雁逐渐向更高的地方迁徙,事物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到上九阶段,鸿雁已经到达高处,其羽毛可以作为礼仪的装饰,象征着事物发展到了一个完美的阶段,获得了吉祥的结果。

这种对事物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描述,使人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在事物发展的初期,要谨慎小心,打好基础;在发展过程中,要稳步前进,不断积累;在接近成熟阶段,要把握好时机,实现最终的目标。爻辞通过对事物发展阶段性的生动描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的有效方法。

(三)《周易》辩证思维体系与哲学思想的关联

《周易》的辩证思维体系与道家哲学有着诸多契合之处。道家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而“道”的运行遵循着自然无为的原则。《周易》中的阴阳观念与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思想相呼应,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正是“道”的体现。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周易》中也强调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强行干预。例如,在面对事物的变化时,《周易》倡导人们以平和、冷静的心态去观察和应对,如同道家所倡导的“致虚极,守静笃”,在安静中洞察事物的变化规律。

同时,道家的辩证法思想,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与《周易》中阴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观点高度一致。道家认为事物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与《周易》通过卦象和爻辞所表达的辩证思维不谋而合。《周易》和道家哲学都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教导人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不要执着于固定的观念和模式。

《周易》的辩证思维对儒家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周易》中的辩证思维为儒家提供了哲学基础。例如,《周易》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思想,与儒家倡导的积极进取、修身立德的价值观相契合。乾卦所代表的刚健、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努力奋斗,追求自我完善;坤卦所体现的柔顺、包容的品德,教导人们要胸怀宽广,包容万物。儒家将这些思想融入到自身的道德体系中,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在儒家的政治理念中,也体现了《周易》辩证思维的影响。儒家主张“中庸之道”,强调在处理问题时要把握好度,避免走极端。这与《周易》中所倡导的在矛盾对立中寻求平衡、和谐的思想相一致。《周易》认为事物的发展需要在阴阳的相互协调中实现,儒家则将这种思想应用于社会治理和人际关系处理中,追求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儒家注重通过道德教化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这也与《周易》中通过对卦象和爻辞的阐释来启发人们的智慧、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着相似之处。

《周易》的辩证思维体系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紧密相连。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周易》虽然以阴阳观念来解释世界的变化,但阴阳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对自然现象和事物属性的一种抽象概括。它将自然界中的天地、水火、雷风等具体物质现象纳入阴阳的范畴,通过阴阳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万物的生成和变化,体现了对世界物质性的初步认识。

例如,在八卦中,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这些卦象分别对应着自然界中的不同物质形态。《周易》认为这些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种对世界物质构成和变化的认识,虽然还比较朴素和直观,但已经蕴含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周易》强调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总结生活经验来认识世界,这也符合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周易》辩证思维体系的历史影响与现代价值

《周易》的辩证思维体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哲学领域,它为道家、儒家等诸多思想流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繁荣。在文学艺术领域,《周易》的辩证思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表现手法。许多文学作品中都蕴含着《周易》所倡导的阴阳和谐、变化发展等思想,如诗词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往往体现了阴阳的交融与变化,小说中人物命运的起伏也常常遵循着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在传统医学领域,《周易》的辩证思维更是贯穿其中。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都与《周易》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失调,治疗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这种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正是《周易》辩证思维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此外,在建筑、音乐、武术等领域,《周易》的辩证思维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易》的辩证思维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天文学方面,古代天文学家通过对天象的观察和研究,运用《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和变易思想来解释天体的运行规律。例如,他们将日月的运行、四季的更替等自然现象与阴阳的消长变化联系起来,制定了相应的历法。在数学领域,《周易》中的八卦与二进制有着一定的关联,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八卦中的阴爻和阳爻类似于二进制中的0和1,这种思想对后世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农业生产方面,《周易》所蕴含的顺应自然、因时制宜的思想,指导着农民根据季节的变化和自然规律进行农事活动。农民们依据《周易》中所体现的阴阳变化规律,合理安排播种、灌溉、收获等农事活动,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水利工程、机械制造等领域,《周易》的辩证思维也为古代工匠们提供了创新的灵感和方法,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在现代社会,《周易》的辩证思维体系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与价值。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全球性问题时,《周易》所倡导的辩证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以更加全面、客观、动态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可以借鉴《周易》中阴阳平衡、循环发展的思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周易》中关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观点,能够引导我们以包容、理解的心态去对待他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科技创新领域,《周易》的辩证思维能够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它鼓励我们打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事物之间的潜在联系和变化规律,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周易》中所强调的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思想,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之,《周易》的辩证思维体系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着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N9ICtEOg3KefiS1RhKnEj/FLNO0fuThW+Tj5F3SZi8akEE4+W446hQ0tysnZZY9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