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端午竞渡:屈原传说背后的水神崇拜与毒月禳解

端午竞渡,俗称“赛龙舟”,那一艘艘装饰精美的龙舟,宛如蛟龙出海,在水面上劈波斩浪。龙舟之上,健儿们齐心协力,随着激昂的鼓点节奏,整齐划一地挥动船桨,溅起层层雪白的浪花。河岸两旁,观者如潮,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这壮观的场景,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一场文化传承的盛宴。

关于端午竞渡的起源,自古以来便众说纷纭。其中,屈原传说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种说法。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为人正直,心怀天下,却遭奸臣排挤诽谤,被楚怀王流放。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悲愤交加,于农历五月初五,怀抱大石,自沉于汨罗江。当地百姓听闻这一噩耗,悲痛万分,纷纷划着船只,在江面上四处寻找屈原的遗体。为了驱赶江中的鱼群,以免它们啃食屈原的身体,人们一边奋力划船,一边往江中投掷粽子等食物。此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举行竞渡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此传说因屈原高尚的爱国情怀与悲惨的遭遇,极易引发大众共鸣,自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以及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后,在长江流域的两湖地区、广东等地广泛流传,成为端午竞渡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

然而,深入探究便会发现,端午竞渡的起源或许远早于屈原所处的时代。从考古发掘的成果来看,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曾出土了距今约7000年的木桨,这表明在远古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的人们就已经熟练掌握了水上航行的技术。而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中,出土的战国时期铜鼓上,亦刻有竞渡的图案,其形态与现代的龙舟竞渡极为相似。这些考古发现为端午竞渡起源的久远性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在扬州博物馆的二楼大厅里,还陈列着一艘使用整根楠木制成的唐代竞渡舟。据唐代史料记载,当时在每年端午节前后都要举行“竞渡采莲龙舟之戏”,观众数万,热闹非凡,可见端午竞渡在唐代已颇具规模。

事实上,在屈原传说之前,端午竞渡极有可能与古老的水神崇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面对浩瀚无垠、神秘莫测的水域,人们心生敬畏,认为水中必定存在着主宰一切的神灵。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区,水神信仰尤为盛行。如在吴越之地,人们崇拜的水神被称为“涛神”。传说伍子胥辅佐吴王夫差成就霸业后,却因忠言直谏,触怒夫差,最终被赐死,并被抛尸于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化作涛神,时常兴风作浪,危害百姓。为了平息涛神的怒气,祈求水上行船的平安,当地百姓便在每年特定的日子举行祭祀活动,其中就包括了竞渡这一仪式。他们相信,通过驾驶着装饰华丽的船只在水面上竞逐,可以取悦水神,从而获得水神的庇佑。在江浙一带,便传说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灭吴后,感怀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忠心,便将祭伍活动与原有的端午习俗结合起来,形成了最初的龙舟竞渡。

在湖南、湖北等地,人们则将屈原与水神崇拜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出于对他的敬仰与爱戴,将他视为水神的化身。他们认为,屈原的灵魂依然守护着这片水域,庇佑着当地的百姓。于是,在举行竞渡活动时,人们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为了向水神表达敬意,祈求风调雨顺、水运平安。这种将历史人物与水神崇拜相结合的文化现象,充分体现了民间信仰的丰富性与包容性。

除了水神崇拜,端午竞渡还与我国古代的毒月禳解习俗有着紧密的关联。在我国传统的农历观念中,五月被视为“毒月”。《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之所以将五月视为毒月,主要是因为进入农历五月后,天气逐渐炎热,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大,各种蚊虫滋生,疾病也随之易于传播。古人缺乏科学的认知,将这些现象归结为邪祟作祟,认为五月是一个充满不祥之气的月份。

为了消除五月的不祥之气,人们便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禳解方法。其中,竞渡便是一种重要的禳解方式。在古人看来,竞渡活动中的龙舟宛如一条威风凛凛的神龙,能够震慑和驱赶邪祟。当龙舟在水面上飞速前行时,其所产生的强大气势可以冲破一切不祥之气,为人们带来平安与吉祥。同时,竞渡过程中人们的呐喊声、锣鼓声,也具有驱邪的作用。这种通过举行特定仪式来禳解灾祸的观念,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广泛存在。有说法认为端午龙舟竞渡很可能起源于中国南方民族每年一度的春季送瘟神仪式。历史上五月端午前后,正是南方疫情流行的高发期。送瘟神的方式之一是将瘟神放入小船,摆上粽子等供品,然后由人划船顺流而下将瘟神送走。当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送瘟神时,人们就会争先恐后,于是便出现了龙舟竞渡的场面。

在古代的一些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毒月禳解相关的具体事例。例如,在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中,就详细描述了当时开封城在端午节期间举行竞渡活动的盛大场景。书中记载,在端午这一天,皇家园林金明池内会举行龙舟竞渡表演,不仅有来自民间的竞渡队伍,还有皇家的龙舟参与其中。整个活动持续数日,吸引了无数市民前来观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竞渡活动,祈愿能够消除五月的不祥之气,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在南方的一些水乡古镇,端午竞渡的毒月禳解意味更为浓厚。以江苏的周庄古镇为例,每逢端午节,古镇内的河道上便会举行热闹非凡的竞渡活动。这里的龙舟制作精美,船头往往装饰着威严的龙头,船身绘有五彩斑斓的图案。在竞渡开始前,会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人们会向水中投放祭品,祈求水神和祖先的保佑。在竞渡过程中,船上的健儿们一边奋力划船,一边高呼口号,其声势震天。而岸边的居民们则会在家门口悬挂菖蒲、艾草等植物,同时点燃熏香,以驱赶蚊虫和邪祟。他们相信,通过这些一系列的活动,可以有效地禳解五月的毒邪之气,确保整个村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平安顺遂。苏州作为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发祥地之一,清代时苏州端午龙舟竞渡盛极一时,地点众多。苏州的龙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舱,两旁划手十六人。篙师执长钩立于船头,称作挡头篙。船头亭上,选面端貌正的儿童,装扮成台阁故事,称龙头太子。

除了在端午这一天举行竞渡活动外,一些地区还会将竞渡活动的时间延长。如在广东的某些地方,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便会陆续举行各种与竞渡相关的活动,一直持续到五月底。在这段时间里,各个村落之间会相互邀请,进行龙舟竞渡比赛。这种长时间的竞渡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为了通过不断的竞渡,持续地驱赶毒邪之气,确保整个五月都能平安度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竞渡这一传统习俗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变。在现代社会,竞渡活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纪念意义和禳解功能,它更是成为了一种体育竞技项目和文化交流平台。如今,世界各地的龙舟赛事层出不穷,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队伍参与其中。这些队伍在竞渡过程中,不仅展现了高超的划船技巧,更传播了端午竞渡所蕴含的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

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将端午竞渡作为当地的一项重要文化品牌来打造。例如,湖南汨罗作为屈原投江之地,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国际龙舟节。在节日期间,来自国内外的众多龙舟队伍齐聚汨罗江,展开激烈的角逐。同时,还会举办一系列与屈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祭祀仪式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端午竞渡的文化内涵,还推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37Gz1RzAcmyXluAgx4X4rWLc4TPDDnkFejpNV0EINGprHyvx9TXobLxJt64tU7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