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沈阳其他地区的陶器

沈阳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除了有代表性的新乐文化以外,尚有偏堡子文化类型和红山文化类型。

一、偏堡子文化类型中的陶器

偏堡子文化中的新石器时代陶器器型有深腹罐、四耳罐、高足钵、短颈长圆腹壶等。质地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另有一部分夹滑石红褐陶和灰褐陶。陶器皆为手制,火候较高,器壁略薄,表面均经压光,造型规整,个别涂有红陶衣。

偏堡子文化中的陶器纹饰比较丰富多样,“大部分陶片都有花纹,少数是素面。花纹均装饰在口缘或腹部的器面上。纹饰的做法有三种:一种是刻划,主要有斜线纹、斜点纹、交叉纹、锯齿纹、三角纹、八字形纹;一种是用细泥条附加在器面上,其中也有在器面直接捏起的,但数量极少。纹饰主要有并行线、单行线和波纹线,有的上层是两道并行线,下层是两道平行波纹线。有的上层是一道、两道或三道并行线,下层是直行纹或直行波纹线。也有上层是平行叶状带而下层是直行线的。也有刻划、附加泥条两种方法并用的。或者在泥条上再刻划成斜点纹或锯齿纹”。 另外还有弦纹、网格纹、篦划纹、叶脉纹、刺点纹和涡纹等。罐的口沿外侧多饰附加堆纹或划纹,壶的颈部往往饰绳索状附加堆纹。

属于新石器时代偏堡文化类型的陶器在新民高台山遗址中也有发现。此遗址出土的陶器“多为夹砂红陶,火候较高,部分呈褐色或灰色,有的器表施红色陶衣,并多磨光。泥片接筑,器口内有一周抹斜痕。器形有壶、钵、罐、纺轮等”。 高台山遗址出土的陶纺轮是沈阳地区新石器时代比较少见的陶器,此前在新乐文化中出土的是疑似纺轮。高台山出土的这件陶纺轮为扁圆体,一面饰刺点纹,一面凸边。其制作规范精致,说明这时期的先民的纺织劳动已达到一定的程度。同时还出土了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陶豆,为砂质红陶,敞口,深腹如碗。豆座甚小如圈足,考古学家推测为豆的早期形制。

二、红山文化类型的陶器

新石器时代沈阳的陶器还有一种红山文化类型,这主要存在于沈阳北部法库、康平两地。

法库县境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佘家堡遗址、蛇山沟遗址、黑山下遗址、叶茂台遗址、羊泉遗址、王家店遗址、泉眼沟遗址、李贝堡遗址,大都分布在地势较高的低山慢岗与河流两岸的台地上,一般面积较小,堆积层较薄。“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其次夹砂红陶、夹砂黄褐陶、平滑石的红褐陶,灰陶少见。一般为泥条盘筑法手制,器型主要有直腹罐、叠唇罐、盆、钵、碗等。纹饰以压印之字纹、弦纹、划刻之字纹较常见,几何纹和泥条堆纹亦有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彩陶,彩陶花纹主要是平行带状和连续三角纹。” 在法库这些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器,有的属于新乐文化类型,有的属于偏堡子文化类型,但许多是属于红山文化类型,如叶茂台、羊泉、王家店等遗址,是典型的红山文化类型。

康平县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敖力营子遗址、李家北坨子遗址、刘家店后岗遗址、王全遗址、修李窝堡沙场遗址、马架子山遗址、四家子遗址、张家窝堡遗址、赵家店村遗址等。这些遗址内均发现了新石器陶器。这些陶器或属于新乐文化类型,或属于偏堡子文化类型。但敖力营子遗址、李家北坨子遗址、刘家店后岗遗址等地发现的彩陶,其文化面貌与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极其相似,当是红山文化晚期向辽东地区流布的痕迹。

三、沈阳北陵地区的陶器

在沈阳地区还存在着一种与新乐文化、偏堡子文化和红山文化类型不同的陶器,这就是北陵地区考古发现的另一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北陵地区陶器的发现也源于孟方平先生。1983年10月中旬,于洪区北陵乡的农业技术员孟方平因为在发现新乐遗址中的贡献,已经有了另一个身份——“文物考古通讯员”。这一天,他在北陵乡所属的沙河子大队新开河边沙矿表面的草炭中寻找古莲子,对考古文化的敏感和职业习惯,让他在草炭层下部沙土层内发现了陶片、石器等文化遗物,于是他立即向沈阳的文物部门报告。随后,文物考古部门对此地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

孟方平发现的这一处遗址在新开河北岸,东距黄河大街250米,北距新乐遗址200米。这里古时应当是浑河故道岸边,多少年都是长满了水生类植物,随着逐年的枯败形成两米厚的草炭堆积,而在草炭层下的沙层里,则是丰厚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

“之”字纹深腹罐(康平县修李窝堡沙场遗址出土)

深腹罐(新民市高台山遗址出土)

在这里发现的陶器,虽然没有完整器,但器型丰富,有罐、钵、碗、豆、壶、纺轮、坠饰、捏塑动物头像、器盖等。这些陶器“以夹砂灰黑陶为主,约占65%,夹砂红陶占32%,夹滑石灰褐陶约占3%。夹砂灰黑陶的胎质较细,火度高,表面多经压磨,有光泽。夹沙红陶胎质稍粗,火候较低,有饰泥浆陶衣者,均手制。以素面为主。纹饰有附加堆纹,捏按泥条堆纹、锥刺纹、压印弦纹、划纹、压印篦齿纹……发现的器耳宽而且薄,多为竖耳,在沈阳地区比较少见”。“沙河子沙矿所发现的遗物,与沈阳地区已知新石器时代的几个文化类型相比较,有些不同特点。陶质以夹砂灰黑陶为主,夹砂红褐陶占少数,夹滑石陶少见。陶质细,火候高,有陶衣。表里多经压光。” 其中的夹砂灰黑陶,陶质细,火候高,有陶衣,表里多经压光,和新乐文化、偏堡子文化、红山文化类型多有不同,确实如李晓钟先生所言:“与沈阳地区已知新石器时代的几个文化类型相比较,有些不同特点。”相信随着地方考古的不断发现,沈阳北陵地区这一类型陶器的文化属性会逐渐为世人所认知。

高领深腹罐(新民市高台山遗址出土)

从新乐文化到偏堡子文化,再到法库、康平彩陶所代表的红山文化,以及北陵地区的夹砂灰黑陶文化类型,这些大量存在的沈阳新石器时代陶器,说明了7000年到5000年前的沈阳祖先已有了稳定的部落生活和必备的生活用品,同时也反映出沈阳先民的制陶工艺水平已趋规整和精巧。尤其是从质地看,大部分陶器的掺和料都经过了严格的淘洗,虽未达到后来的澄泥水平,但也比较细腻甚至坚致。这些都说明原始分工在这个时期已经完成,为接下来青铜时代的陶器制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KSTSqZwemCnYHXHgwdn4HkZDReZ6ZiOPONL8xGgXql27DYC0jCcAh9QZkJyPVm/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