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全国人民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而奋勇前进的时候,1997年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日21时8分在北京逝世。消息公布后,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为中国失去邓小平这样一位伟大人物,感到无限惋惜和悲痛。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来了唁电、唁函,对邓小平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2月24日,邓小平的遗体送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北京西郊从五棵松到八宝山2500米的路途上,10多万各族群众在寒风中伫立,深情送别邓小平。遵照邓小平的遗愿,邓小平的骨灰于3月2日撒入大海。
邓小平逝世后,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高举邓小平树起的旗帜,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否继续沿着邓小平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成为全党关注、全民关心和世界瞩目的大事。对这个令全世界关注,也是中国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明确的回答。这就是继承邓小平的遗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邓小平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邓小平逝世后,中共中央于2月19日发布《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全面回顾了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邓小平的遗志,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开拓创新,战胜一切困难,经受住各种风险,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发布后,全国各地、各族人民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深切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纷纷表示一定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化悲痛为力量,用更加努力工作的实际行动,投身于邓小平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2月2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
江泽民在悼词中,高度评价了邓小平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和他为党和国家建立的不朽功勋。他指出,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悼词中强调,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在跨世纪的新征途上,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愿望。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用这个理论武装头脑,统一认识,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在任何情况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997年,全党的一件大事是要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逝世后,国内外都对中国今后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格外关注。为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5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问题。他说,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能动摇。
江泽民还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阐述。第一,这个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这个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这个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前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变化进行正确分析,作出新的科学判断。第四,这个理论总结近20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成功和失误的历史经验,总结国际经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江泽民的这篇讲话向党的高级干部阐述了中共十五大的指导方针,为十五大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2048名,代表全国5800多万党员。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江泽民的报告站在时代的高度纵论百年巨变,指出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邓小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了无与伦比的伟大贡献。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邓小平为中国和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由衷的尊敬和爱戴。为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功绩定位,是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充分反映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信念和决心。
江泽民在报告中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称谓,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他强调,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因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邓小平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
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作出这个历史性决策,是十五大的重要贡献,它必将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产生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报告系统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大会实现了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
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报告还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这些论断进一步廓清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框架,体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思想智慧、理论勇气与创新精神。
大会进一步规定了我国跨世纪的战略部署,并对21世纪的发展作了展望。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为此,一定要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开拓前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优化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报告提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目标的提出,使邓小平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设想进一步具体化。
大会经过认真讨论,通过了江泽民的报告和党章修正案。与会同志认为,江泽民的这篇报告,是中国共产党迈向21世纪的政治宣言,也是中华民族迈向新世纪再创辉煌的行动纲领。大会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3名,中央候补委员151名。选出了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9月19日,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22人,政治局候补委员2人;选举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选举胡锦涛、尉健行、丁关根、张万年、罗干、温家宝、曾庆红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张万年、迟浩田为副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江泽民为国家主席、国家军事委员会主席,李鹏为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中共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沿着邓小平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大会明确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以这次大会为标志,党进入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