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场,并无坦克之说。在钢铁金贵,甚至还没有钢铁的时代,战争却是时时发生。兵贵神速,木制的马拉战车,便成了战场上的“扛把子”,也成为现代意义上的重要作战兵器“坦克”的鼻祖。
我国最初作战使用的各种“坦克”,是商周时期独一无二、世界闻名的木质战车,属于同时代作战武器中的首创,也是未来坦克的雏形。
商周战车产生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和战争环境,虽名为“战车”,实际上还是一般的民用车辆,或许由于其快速、省力、装载量大的特点,才慢慢被军队看中并用于作战。此后各代,人们从战争中不断总结经验,经过进一步优化构造,改进作战性能,各类不同形态的木质战车百花齐放,数量也逐渐提升。据记载,在著名的牧野之战中,周文王姬昌与太姒之子姬发(周武王)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与商军决战。按当时的实力,周王敢于叫板商朝应该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不仅仅是从双方兵员的数量来判断,更重要的还是周的体量(周当时是商的诸侯国),可以说,这种小胳膊与大腿之间的较量从一开始就少了悬念。难怪在接到战报时,纣王一声长笑:“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古代战车
然而,战争的结局却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周武王不但剿灭了纣王的百万雄师,更是攻克其都城朝歌。那么,周武王是如何在被动情势下扭转乾坤,改变战场态势的呢?
两个字:战车。
就这俩字,不但让纣王蒙圈,还直接导致他丢了江山,输了美人。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于是……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意思很明确:过了两年,武王闻听纣王昏庸暴虐日盛,于是遵循文王的遗旨,率领战车300辆,勇士3000人,披甲战士45000人,东进伐纣。
有研究表明,当时纣王号称拥兵百万,实际70余万,武王兵力虽处下风,但300辆战车的编制独特,4匹战马的战车上除了远程射箭手、近战刀枪手等披甲武士外,还有负责烧毁敌方粮草的焚火兵、负责输送弓箭的传递兵、负责转接指令的司号兵等。所谓“一车一乘”,共计72步兵,几乎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合成化特战兵种。武王的数万兵马就是在这样一群战车小分队的构成下杀向了纣王的商军。另外,鉴于自身作战兵力有限,武王还动员了辖区内被纣王盘剥得体无完肤但依然视土地为生命的一帮封邑贵族,号召他们贡献私家车并带上自己家的用人、杂工、仆从等参军入伍,许诺优厚待遇。
就这样,在最新战车战术战法和广大民众的拼死攻击下,商纣王败下阵来,成为被战车这种新式武器碾压和击溃的第一代君王。而周武王也因此战成为将战车运用于战场,并因此取得全胜、夺取政权的一代枭雄。
中国的“坦克”起源就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外国“坦克”的发展,瞧瞧所谓的“骑士精神”部队是如何征战的。
其实外国最早的战车不是诞生在当地,完全是亚洲的舶来品。苏美尔人创造了最早的四轮战车,因为二轮战车在激烈的拼杀中,角度掌控得稍不稳定就有翻车的危险。而四轮战车则不会,它增加了两个轮子,加之前面牵着的四匹马,几乎不会有翻车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战车轮子都很薄,那是为了增加速度,以配合部队的行动。而苏美尔人则把轮子加粗,避免在行进中有危险。
但苏美尔人并没有大规模地征战,真正将四轮战车应用到实战,并令对手敬畏的,还是巴比伦人。古巴比伦位于今伊拉克区域,彼时的巴比伦人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地位。他们征服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举动不仅令人敬畏,而且其驾驶四轮战车冲破防线的场景,也深深印在了各国军队的脑海中,巴比伦人在当时的确是盛极一时,不可阻挡。
但他们很快遇到了一个强大、残酷的国家,以及其勇猛的军队,那就是亚述。亚述人并不喜欢四轮战车,他们认为这种车辆在战场上会拖延他们的进攻。亚述人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看得极为重要,因而他们也减少了驾驭战车的马匹。一辆亚述二轮战车通常只有两个人,除一人驾马之外,真正作战的只有一个人。但亚述人天生的勇猛是其他国家军队不可比拟的,即使是这么少的人,他们也经常单独作战,很少做集团性的冲锋。
古代苏美尔人的战车
巴比伦人在作战中经常用骑兵配合战车作战,以骑兵作为先导,战车作为主力,快速猛烈攻击敌军步兵,打开一个巨大的口子,继而后续部队在前方的引导下,冲入突破口厮杀敌人。但由于亚述人沿途作战行为太残忍,统治区内接连爆发了各大起义,强大的亚述王朝最终还是难逃覆灭的局面。巴比伦人暂时获得了胜利,只不过天命不饶人,此刻的他们又将面对一个新的敌人,那就是法老的军队。
作为四大古国之一,埃及的历史风云变幻,在几十代法老的统治下,已经成了当时的世界强国。他们受到亚述帝国的影响,也将大量的二轮战车装备于部队,希望借此能再次创造如亚述帝国一样的辉煌。
在与古巴比伦的战斗中,埃及人多次用计,使得巴比伦人的四轮战车被困其中,无法脱险。最经典的便是挖陷坑,一些巴比伦二轮战车优秀的驾驶手大多可以敏捷地跳过去,可四轮战车驾驶手就不行了,由于多了两个轮子的重量,从上边跃过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掉进去,然后被一大群冲过来的埃及人乱棒打死。
巴比伦战车
随着古巴比伦王国逐渐没落,欧洲开始崛起,在与埃及的多次交战中,他们也领略了战车的威力,并逐渐将其列装到部队当中,与骑兵配合作战。与埃及等国相比,欧洲的战车就显得“高贵”得多,他们的战士普遍穿着战靴,而且无论是马还是人都有一层基本的防护装备遍布全身,但却不是重骑兵的那个重量。而战车也经常被将军打造成御用之车,无论是在宫中还是在战场上,只要看见了战车,就知道是谁来了。
战车,这种古代的“坦克”,作为世界战争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武器,为骑兵的诞生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在骑兵诞生后,它逐渐不被重视,在军队中慢慢被人淡忘,也算是功成身退了。如今,只有在博物馆中,才能看到它“残缺”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