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尽风头的“虎”式重型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亦称六号坦克、“虎Ⅰ”坦克、“虎”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知名坦克装备。该型坦克,被中国军事迷称为德国的传奇,甚至有人评价,一辆“虎”式可同时对付5辆T-34,是“战场无敌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传奇色彩。该车走上历史舞台的时间在1942年11月,这款坦克由于其优越的作战性能和适应能力,从装备部队起,就深受德军士兵的喜爱,并送雅号“无敌战士”。后来,随着战争的延续,“虎”式坦克凭借超强的战斗力,先后击毁击伤盟军坦克无数,这使其受到英法军队的忌惮,甚至把摧毁“虎”式坦克当成了巨大的荣耀。而具体实施者还会被授予“驯虎者”的光荣称号。

“虎”式坦克于1937年春季开始研发,过程几经周折。1941年,亨舍尔、保时捷和戴姆勒·奔驰三家共同提交了一款35吨左右,配备75毫米火炮坦克的设计方案。可惜,这次提议,在得知苏联已诞生新的T-34坦克后流产。有记录表明,当时的德国武器局在得知苏联已经获得T-34坦克后十分惊讶,因为在此之前,情报部门对苏联坦克的设计生产根本就抱着轻视的态度。没承想,这次的大战就恰恰吃了这种新型坦克的亏。可见,德国人惊讶是不可避免的。

德国“虎”式重型坦克

战场上的“虎”式坦克

自从T-34坦克初露锋芒,德国便发现,自己的装甲部队竟无一款坦克能与T-34匹敌。于是,德国不甘人后,决定对“虎”式的定制标准加码,包括车重增加到45吨、配备88毫米火炮、保留原本灵活的底盘设计等。

“身体”的发福,使得坦克的机动性、稳定性和可靠程度相对降低。作为一款针对性很强的苏联坦克,T-34坦克在装甲设计、武器装备上都有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它的斜面装甲,不仅增加了抗打击厚度,也在机动性、通信设备上做了相应的优化。那么,“虎”式坦克是怎样做出改变的呢?

还是在保时捷和亨舍尔提交的虎(P)与虎(H)式坦克样车出现在腊斯登堡面见希特勒之前,由于两车的各自状态,德国实际上已经建议在保留亨舍尔的基本架构基础上,对保时捷的炮塔进行调整和换装,这便为两车的取长补短创造了条件。经过这样的优势互补,“虎”式坦克后来在经过多次测试后,最终淘汰了保时捷的虎(P)。

虽说虎(P)被PK掉了,但其实虎(H)坦克最初的产品一样漏洞百出,所有大小改动都直接在生产环节上完成。虽说后期型号降低了炮塔高度,并希望借此为乘员的驾驶、逃生提供帮助,但这些修修补补都不彻底。以至于为了这样的调整牺牲和降低了防水与空气净化、调节功能,造成这些系统的缺失和弱化。尽管这样,虎(H)坦克所采用的汽油机、纵向扭力杆等依然有其独到之处(有人说,后来亨舍尔还是改回了原始的设计方案),但不管怎么说,虎(H)的整体设计和作战性能都是在向好的方向迈进。

1942年7月,虎(H)正式定型,军方命名为“虎Ⅰ”,随即展开批量生产。至于“虎”这个昵称,则与亨舍尔无关,完全属于费迪南德·保时捷,是他最先使用和命名的。

“虎”式坦克

从1942年8月至1944年8月的两年间,“虎Ⅰ”坦克共生产1360辆,之后因各种改进而逐渐被“虎Ⅱ”取代。其间,“虎Ⅰ”分别以E、H两个型号进行生产,先后被编入各装甲师和独立重装部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虎Ⅰ”坦克于1942年11月被投入北非突尼斯战场,这是它的处子秀,其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让盟军吃尽了苦头。尤其是它所装备的KwK36L/56·88毫米火炮,可以在近2000米的距离内击穿110毫米厚装甲——也就是说能击穿盟军几乎所有坦克的前装甲。参战的501重装营打出了血性,只可惜当时的德国法西斯已显颓势,其军事行动在东西两线处处掣肘,海空力量削弱,得不到必要的空中火力支援。结果,“虎Ⅰ”并没有取得傲人战果。

同年8月,装备“虎Ⅰ”坦克的德军第五〇二重装营还曾加入到列宁格勒战役中,结果,随着德军在这场人类历史上十分惨烈、破坏性超强的战役中溃败,“虎Ⅰ”坦克也被打趴殆尽。之后的1945年4、5月间的柏林防御战,“虎Ⅰ”坦克虽说也披挂上阵,但毕竟是困兽之斗,无法改变国家战败的命运。

或许是出于对“虎”式坦克的喜爱与惋惜,战后有人说,“虎”式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曾与T-34交过手,并形成碾压之势,但从上述两款坦克的生产时间来看,这只不过是一种子虚乌有的传说罢了。 C9eZuxcTdLO5XIVu137me7dPw1oSwFK9Z7QU4mni0TumFhQLzfsrAQrr4mWuTR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