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德军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

全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国籍:德国

职衔:装甲兵大将

生卒: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5日

成就:闪击战理论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出生于德国库尔姆。父亲菲特烈·古德里安服役于轻步兵营担任中尉(职业军人),母亲卡拉娜·克尔齐霍夫是家庭主妇。其祖辈没有从军史,多为律师和农场主。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有兄弟二人,父亲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在他6岁时,父亲换防至法国的阿尔萨斯州,古德里安就在该州的柯尔马小镇开始入学读书。9年后,因为父亲又调防回国,一家人也跟着回到柏林。当时住在圣阿伏德,这里相对闭塞,连一个像样的中学也没有。加上家庭经济拮据,收入来源单一,所以,父母亲将古德里安和其弟弟一起,送进军校学习深造。这样,一可以减缓家庭生活压力,二可解决就业之忧,毕竟军校毕业做个职业军人也是不错的成长路径。

就这样,次年5月,两兄弟在父亲的帮助下,一同走进卡尔斯鲁厄军官学校(预科)。两年后,古德里安才正式转入位于首都柏林附近的中央军官学校,开始正规的军事课程学习。

在中央军官学校的4年,是古德里安长知识、长见识的最好时光。1907年6月,古德里安正式毕业,随机被编入第十汉诺威轻步营成为一名见习官(该营营长正是他父亲)。

做见习官期间,古德里安又先后回炉去往梅斯的军事学院学习和参加有关短期训练,学训结束后,古德里安晋升少尉,开始了他漫长的职业军人生涯。从1909年到1930年,古德里安先后转职通信、骑兵、后勤等多个岗位,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仅思想活跃,而且能对德军当时的军种技术布置、兵种战术行动的具体条例提出看法。之后,在他分管后勤运输工作时,又开始对机械化作战指挥产生浓厚兴趣。他的《坦克将是地面战场主宰》的理论文章还登上了《军事周刊》杂志,并获得好评。

鉴于才能,1931年6月,古德里安被上级任命为德军摩托化步兵部队总监部参谋长。在此职务上,他立足于德军重视机动包围战的传统,大量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摩托化运输部队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并广泛吸收英国的富勒、法国的戴高乐等人关于机械化制胜的理论精华,创造性地总结出后来被称为“闪击战”的作战形态。在他看来,该战术必须具备三个构件:一快速,二集群,三奇袭。他觉得,在成建制的作战行动中,应竭力集中大量坦克组成集群,配合空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敌方坚固防守。在此基础上,以步坦为主扩大攻占区域,合围速歼敌人,给战场纵深迎敌创造有利条件。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拿图者)

为达成上述目的,古德里安还对坦克装备等硬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机动、装甲、火力。他指出,为适应高强度的战场环境,出击坦克的机动能力必须优秀,以确保坦克长距离、大范围的机动,彻底摧毁敌方重新构建防御工事的能力。还有,装甲强度必须合格,以抵御对方不同火力的攻击。另外,为保证坦克在冲击和静止状态下都能具备强大火力,弹药的跟进供给十分重要,否则将直接影响进攻节奏和战术效果。古德里安不仅创建理论,还力主将上述构想付诸实施。

1934年10月,德国装甲兵司令部成立,鲁兹被任命为首位司令,古德里安为参谋长,下辖3个装甲师。第一师师长冯·魏西斯中将,第二师师长古德里安上校(兼任),第三师师长菲斯曼少将。各师配属324辆坦克,下辖2个坦克团,每团分管2个坦克营,每营编成4个连。全师另配属1个摩步旅、1个机械化炮团、一个装甲侦察营、1个反坦克炮营和1个工兵连。此外,还包括加强通信、搜索和战防等建制。

古德里安

由此,德国在古德里安理论推动下组建的合成化装甲部队正式走上历史舞台,而古德里安本人也如鱼得水,为日后的“闪电战”理论大展宏图创造了条件。

1939年9月1日,德国在之前吞并奥地利的基础上,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这场突袭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始点。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闪击战”,也是古德里安战术理论付诸行动的一次高调展演。此时已就任德国陆军第十九军军长的古德里安迅速带领所辖的第二、第二十摩步师以及国防军第三装甲师冲上前线展开行动。

按照希特勒的部署,作为南方集团军开路先锋的第十九军,其任务是快速摧毁波兰边防线,而后从波美拉尼亚穿越,目标直指维斯杜拉河,以切断波军退路,阻止波军逃跑。

领受任务后的第十九军,在古德里安的带领下以装甲师为先导闪电出击,高速前插,迅速突破了波兰边防第一道防线。就在步兵全面清剿残敌、搜索俘虏时,坦克部队已开始向纵深挺进。进攻中,武器装备本就落后的波兰,也曾试图以骑兵实施反突击,不少坚定的爱国者也不惜生命地顽强抵抗,但在德军滚滚铁流面前都成了无谓的牺牲品。波军边防防线的失守,瞬间动摇了其他部队的军心,后方部队有的丢下武器投降,有的四散逃命。就这样,第十九军一路过关斩将,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部队按预定计划,占领维斯杜拉河沿岸渡口。整个占领波兰的侵略战争,德军仅仅用时31天。战役的胜利,不但让古德里安的第十九军出尽风头,也使其“闪击战”理论得到成功验证。

不过,追求完美的古德里安对此却不甚满意。他认为,在战役进行中,受天气(当时天气大雾较多)条件影响,之前制定的空、坦、步三军协同作战根本没有完成,己方的飞机也没有给行动提供帮助。还有炮兵,对目标失去判断,甚至差点炸到自己人,这些都是不值得炫耀的败笔。

1940年5月10日,不满足现状的古德里安和他的第十九军又成为尖刀,被调往德法前线,参加对法国的作战行动。这次,他吸取攻打波兰的经验教训,部队展开后,几天之内便迅速穿过阿登山峡谷,横扫亚眠。之后又突破阿贝维尔防御直抵英吉利海峡。这种闪电般铺展的“做局”行动,瞬间让法国北部以及比利时的盟军部队感受到了瓮中之物的丝丝凉意。只可惜,希特勒的一纸命令,让这样的大好机会瞬间化为乌有,也让古德里安捶胸顿足。

的确,当时古德里安的第十九军已于5月24日先期占领了离敦刻尔克仅仅10英里的格拉夫林,如这个时候乘势发起闪电突袭,大批的盟军将陷入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境地,成为德军俘虏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口,统帅希特勒却叫停了他。结果,英、法、比三国联军瞅准时机,迅速从敦刻尔克乘船逃跑。此事,着实气疯了古德里安,直到战后,他都后悔不迭地大骂希特勒“神经病”“老混蛋”。

在前线的古德里安

1940年7月,古德里安调任第二装甲集群司令,同时晋升一级陆军上将。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全面战争,古德里安再次披挂上阵。他所在的第二装甲集群归属中央集团军群,主要承担对莫斯科西南方向的作战任务。战役打响之初,古德里安依然贯彻“闪击战”方针,在千里原野上,以大量坦克对苏军展开冲击,并很快攻击到离莫斯科仅仅几十千米的位置。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极大地展现出坦克集团作战的威力。然而,随着天气变化,寒冷的冬季来临,部队突击速度和弹药供给、后勤保障随即陷入被动。加上苏军顽强的抵抗以及对德军战术的逐步掌握,战至11月底,古德里安所辖的装甲集群再也无法向前迈步。12月5日,莫斯科气温骤降至零下50℃,古德里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命令部队后撤。

正是由于古德里安这次的“临阵退缩”惹恼了希特勒,他被革职召回德国,成为以闪击战速度进攻,又以闪电般速度丢掉乌纱帽的德军高官。

1944年6月,盟军登陆诺曼底,苏军大举反攻,德国在东、西两线都岌岌可危。“帝国”大厦摇摇欲坠。这时的希特勒突然想到了古德里安,宣布任命其为装甲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然而,古德里安深知:纳粹的丧钟早已敲响,这些只不过是让我做一朵昙花而已。

1945年5月10日,古德里安,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闪击战始创者,向美军投降,当即被转押至纽伦堡监狱。三年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认为,作为职业军人,古德里安只是执行命令,并无乱杀无辜的行为,因此不属于战犯,应无罪释放。

出狱后的古德里安依然迷恋他的坦克闪电战,并为此撰写了许多回忆录和《坦克——前进》一书。

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突发心脏病离世,后人称之为“德国装甲兵之父”。 O17KqaIZsEB3NMWFmt0Bbf95rOEvxGgcEZ2c9O8GD/k7WlLJEAtZYdy59090zu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