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索玛”到“怪兽”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坦克在战争中显示的威力使其名声大振。世界性的痴迷坦克之风劲吹,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都在对坦克的追逐中不甘人后。尤其是部分工业化起步较早的欧洲国家,可谓争先恐后、一马当先,由此,十几年前还被视为“怪物”的“铁疙瘩”一时间成为人见人爱的宠儿。

应该说,20世纪20至30年代,是坦克发展的黄金阶段。受战后经济实力、开发路径和技术力量的影响制约,尽管渴求之心强烈,但不同国家在坦克的研发制造上,水平参差不齐。有资料显示,同期各国生产的坦克有的追求速度,有的倾向防御,有的则侧重进攻,可谓百舸争流、五花八门。这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法国。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本为战胜国的法国,不仅产生了严重的和平主义思潮,而且出现了轻视机动战和坦克作用的军事学说,这些导向性错误直接影响了陆军装备的发展与士气。加之1919年就开始论证,1928年动工的“马其诺防线”耗资巨大,不仅严重削弱了法军的战斗意志,而且占用了宝贵资源。

所谓物极必反,当法国上下如梦方醒时,这个曾经在坦克研发上不但不算落后,相反还生产过著名的“雷诺”FT-17的国度,自然是后悔不迭。

就这样,换了脑子,新的坦克制造也跟着受到重视。不久,他们搞出的代号B-1“索玛”S-35等重型坦克闪亮登场。“索玛”S-35重型坦克,是全球首款完全采用钢铁材料制成的坦克。战斗总重量为20吨,整车长、宽、高为5.3米×2.1米×2.6米,“索玛”S-35车身装甲厚度40毫米,最薄弱的后部接近20毫米。武器部分,“索玛”S-35装备一门47毫米L/40加农炮。动力系统是一台八缸汽油发动机,功率190马力,其最大速度37千米/时,最大行程公路259千米、越野129千米。“索玛”S-35于1936年春试车成功后即开始装备法国部队。其造型优美,弧度圆润,被称为标准“胖妞”,独有的无线电对讲机也是它的一大特色。这些设计,不仅为苏联的T-34坦克设计提供了参考,也为美国的谢尔曼坦克提供了有益的蓝本。“索玛”S-35坦克出厂超过400辆,但装备部队的只有243辆。

法国“索玛”S-35坦克

号称20吨的“索玛”S-35重型坦克,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当然够不上重型,但在当时已经是质的飞跃了。尽管如此,该型坦克在日后的战争中依然寂寂无闻,没给法国人争到多少面子。

实战效果如何不知道,可名气是打响了一点点。在法国人看来,毕竟这玩意儿是自己叮叮当当一锤一锤“敲出来的”,管它经不经打,抗不抗造,最起码由“轻”向“重”这一步咱是走得踏踏实实。

客观地讲,回头看“索玛”S-35这款坦克,也的确有其鲜明的个性。首先,它装备了在当时来说还算前卫的投掷器,其斜面装甲设计以及良好的机动性能也在同类型坦克中不落下风,尤其是它的强大火力配置和装甲防护能力,明显优于同时期德军的PzKpfwⅢ战斗坦克。这一点,就连一向挑剔的德国人也是心服口服。曾经就有德国军事评论家指出,“索玛”S-35即使交给装备37毫米AT反坦克炮的专业作战小组,恐怕也很难搞定。

长处不能埋没,“索玛”S-35的缺点也跟优点一样相当突出。那么,没办法被搞定的法国“宝贝疙瘩”到底“败”在了哪儿呢?据专家研究,有三点:一是上级指挥外行,能力低下;二是法军长期养尊处优,士兵斗志涣散;三是造价高昂,浇铸的车身虽说矮胖可爱,但战场维护让坦克兵们吃尽了苦头,一旦履带被打坏,想立即脱身都成了奢望。这些硬伤,自然为法军未来的军事行动埋下了隐患。

35C739(f)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40年,法国投降,领土被德国占领。包括“索玛”S-35在内的法国坦克,悉数落入德军手中。接受了大部法国家当的德军如虎添翼,并迅速将它们投入战场。调转炮口的“索玛”S-35直接参加了对苏联的入侵。只是德军不再使用“索玛”S-35原名,而是硬生生地把它改称为35C739(f)坦克。除了作战,德国还将其中一部分改装为装甲指挥车,另有少量则作为战利品转送给了轴心国意大利。 VoN8KxNFvp53UD5ZdhRJSvrq20C7o4nHJ0R+fl6RrWfonIwL9BZQXY+ELQeZQ1u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