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国时期的车轮炮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各方势力为克敌制胜,都非常重视对新兵种的各种培训和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发和改进,在当时使用抛石机进行作战的炮兵就是各兵种当中的佼佼者。

三国时期,由于破城手段的落后导致战事经常拖延,所以,新式的炮兵就有了用武之地。往往在大规模的攻坚作战中炮兵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过,虽然当时抛石机抛射的石弹或燃烧物可以撞击出浅显的坑洞,但因缺乏爆炸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实际攻坚威力并不强。

所以,当时作为一个新的兵种,炮兵单独进行攻城作战的时候不多,而更多时候是与土工作业、强弓硬弩、云梯冲车联手作战,形成空中、地面、地下的立体攻势。抛石机主要负责破坏、压制敌方防御体系,扰乱、削弱守军力量,掩护己方部队发动进攻。

而且,抛石机操作复杂、费时,容易错失战机。因此,有人开始研究把这种装填一次单发改造成连续发射,以增强其对敌打击的威力。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的大军相持于官渡,准备展开一次决战。当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占黎阳后,屡屡中计,损失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

袁军大败,士气不振,为扭转战局,袁绍在官渡集结重兵,试图对曹军形成优势并展开决战。

为了能够打击曹军的气势,袁军依托有利的地形地势,依靠众多的弓箭手居高射击,使曹军一时乱了阵脚。

为了扼制袁军的攻势,稳住防御态势,曹操招募了一批工匠对抛石机进行了改进,在抛石机下加装了轮子,这样就可以使抛石机在短距离内进行移动。同时,曹军准备在具备有利条件的情况下,对袁军进行突袭。

一切作战准备就绪后,曹军炮兵猛烈发射。顿时无数石弹飞入袁营,袁军的弓弩手死伤无数,所筑的工事瞬间被破坏殆尽,损失惨重。

因曹军抛石机命中目标后会迸发出刺耳的木材断裂声,令对手心惊胆战,所以被袁军称作“霹雳车”。

官渡之战中,曹军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霹雳车”功不可没。官渡之战以后的历次攻守城之战中,抛石机的身影几乎从不缺席。

238年,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率领4万军队前往辽东征讨公孙渊。司马懿率军到达襄平城下,即刻命令挖堑围城,准备攻击盘踞在城中的公孙渊。

图1-2 霹雳车

司马懿命部队用抛石机和连弩昼夜不停地向城中发射石弹、箭矢,襄平守军从未看过这种恐怖的场面——只看见无数的利箭、石头带着刺耳的声音从天而来,在天空划过无数道抛物弧线后,顷刻间如雨点般落下来。

箭石所到之处,无不垣残壁断,士兵不死即伤,惨烈无比。在司马懿猛烈的炮击之下,公孙渊已没有了还手之力,失去了战斗的信心,很快战败被斩。

239年,当时供职魏国宫廷政务的发明家马钧为了增强军事装备的威力,受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连弩的启发,对传统抛石机存在的发射效率不高等缺点进行了改进。

马钧大胆提出“在巨型木轮上挂装多颗石弹,利用木轮旋转产生的巨大离心力,把石弹快速转动起来,然后突然割断绳索,令石弹风驰电掣般飞击敌城”的设想。

马钧根据车轮转动的原理,他研制成了一种称作“车轮炮”的攻城抛石机,这种抛石机能够将众多的石头连续地抛向敌人,最远的攻击距离可达一二百米远。

这种“车轮炮”的作战时效远比单发的抛石机要高得多,威力也相当大。另外,它的设计结构比较科学合理,由于安装了转动的车轮,一次性可以在车轮上安装36个炮,如果要是连续发射,它的威力可想而知。

如果这种新式的炮兵武器应用到实战,其杀伤威力将会十分惊人。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对这项重大军事技术革新,思想守旧的曹爽丝毫没有加以重视,导致这一大有发展前景的“重器”夭折,而他本人的政治生涯也在不久后被司马懿葬送。

257年,据守寿春的叛将诸葛诞被司马懿之子司马昭率军围困。司马昭居高临下使用抛石机、火箭射烧对方的新式攻具,诸葛诞的军队被打得尸横遍野,本人也兵败身亡。而这一战就像是当年官渡之战的重演,司马昭同样效仿曹操,用强大的炮兵阻击对手,最终取得胜利。

“车轮炮”是射击武器从单发发展到连发的最早尝试,其独特的构思和巧妙的设计出自距今1700多年前的古人之手,令人惊叹不已。 sHWMV74Ew1mIu1XKwegmTcHSD2bmuhRizAyQLyrrXyqU5kchauhCM/iSgmtxz+E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