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战催生海上巨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航空母舰迅速展示出它的强大威力,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航空母舰当仁不让地走向海战的中心位置,而曾经不可一世的战列舰、巡洋舰等舰种则慢慢成为航母的跟班和仆从。

“格拉夫·齐柏林”号

“格拉夫·齐柏林”号

当时的美国为赢得战争,一共建造和改装了100多艘航空母舰,这样的规模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就二战时期的情况来看,欧洲战场上基本没有航母参战。在历史记录上,纳粹德国在二战中也从未使用过航空母舰。但其间德意志鉴于其他海军强国都大力发展航空母舰,也发现了航空母舰存在的价值,于是决定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舰,这便是希特勒引以为傲的“格拉夫·齐柏林”号。该舰1935年开工建造,1938年12月8日下水并正式命名。

因为德国在航空母舰制造上也是第一次,所以该级航母设计中既参考了英国的做法,也融入了自己的理念。一方面,“格拉夫·齐柏林”号倾向装甲防护(如舰岛装甲最厚达150毫米);另一方面,加强防空武器配置(安装了8座双联150毫米主炮,6座双联105毫米防空炮、11座双联37毫米防空炮,28门20毫米机关炮),其火力之强大不言而喻。

为有效规避空袭,该舰在航速推进系统等方面都作了强化(详见“性能参数”表)。

载机方面,采用空军改装后的陆上飞机,其中包括ME-109T型战斗机、JU87C俯冲轰炸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德国海军和空军之间一直存在着对飞机的所有权之争,所以建造计划多次被推迟,而随着二战的爆发,经费紧张(主要是希特勒决定将海军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发展潜艇),1940年5月该航母在工程进行到85%时被迫终止,最终没能竣工。

“格拉夫·齐柏林”号

五年后,也就是1945年4月25日,“格拉夫·齐柏林”号航母为避免落入苏军之手,被迫沉海。战后被苏联捞起,在运回苏联途中触雷被炸毁。1947年8月,苏联再次捞起,再度拖往列宁格勒,经过详细的研究后,作为靶船被苏联海军炸毁。

“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性能参数

“格拉夫·齐柏林”号为何命运如此惨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德军对战列舰情有独钟,瞧不上航母上起飞的飞机的威力;二是战斗多在大陆进行而非海上,再加上当时飞机续航力有限,所以航母的对地攻击无法充分发挥。

而盟军在欧洲战场也好不到哪儿去,配置航母顾虑也不少,如太平洋战争需要兵力,海军和航母的军力向太平洋倾斜是可以理解的;德军的U型潜艇目标小,机动隐蔽性强,用大象般的航母去对付U型潜艇无异于高射炮打蚊子,所以盟军采用了针对性较强的驱逐舰对付潜艇。

由此,在大西洋方向,盟军的航空母舰负责攻击德国的潜水艇,为向欧洲战场运输兵力和物资的船队提供空中保护。

相反,在太平洋方向,美军航母舰队则与日本航母舰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厮杀。可以看出,航空母舰不仅可携带着战斗机以及轰炸机远离国土来执行攻击敌人目标的任务,也可以通过舰载机攻击陆、海其他目标,尤其是那些远远超过一般射程之外的目标。另外,随着航母战斗机作战半径进一步延长,海军的战争观念也跟着向航母倾斜,而曾经的战列舰不再辉煌。这些,都彻底终结了战列舰为海上最强军舰的优势地位,从而大大缩短了航空母舰走上舞台中央的时间。 6HtaKf/O0um4eOexWuUnuuOGIqg6Z+h2SLRc5UC+yI5wA8PWqZBUELovzRZ6RGu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