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航空母舰从争议中走来

对现代人来说,航空母舰可谓是神奇的存在——身躯庞大、载具超强。然而,其也存在短板,最大的缺点是目标明显,易受到超低空掠海武器的毁灭性打击。

正因为如此,很长时间以来,它一直被海军里的许多人看作是附属于战列舰的船只。尤其在1940年以前,许多人甚至认为这种笨重的海上怪物注定要衰亡。

然而仅仅过了5年,它就后来居上,驰骋疆场,淘汰了战列舰,可谓风靡一时。如今100年过去了,人们对航空母舰的前途虽然众说纷纭,但作为一个武器平台,不论是最原始的还是最先进的,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任何海上舰种,都有利有弊。而航母,作为一种超大型的海上作战装备,除了能征服海洋,同时也能形成独特的海战阵队,有着其他舰种无可替代和无法比拟的独特价值。为此,人们开始了对航母的艰难探索。

早期航母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美国表演飞行员尤金·B.伊利,正是他于1910年11月14日从美国海军“伯明翰”号轻巡洋舰上起飞,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军舰上升空的壮举。接着,还是他,于1911年1月18日,又成功地架机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这条长近36米、宽9.6米的改装跑道上。尤金·B.伊利成为世界上首位“舰载机飞行员”。

然而,尽管美国人飞得较早,但真正为飞机同时进行起降作业并提供跑道的船只,却是英国的“暴怒”号轻巡洋舰。

该舰建成于1918年4月,当时除了在舰体中部上层的前半部铺设一条近70米长的用于飞机起飞的甲板外,还在后部铺设了一条近90米长的降落跑道,同时在这里安装了简易降落拦阻装置。

五个月后的1918年9月,一艘名曰“百眼巨人”号的客轮再次被改装完成,正式成为第一艘安装全长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胶着期。

1918年7月19日,7架舰载机自“暴怒”号起飞,对德军一个飞艇基地展开攻击,这是母舰史上的首次起飞,意义重大。

其实,在此之前的1917年,在“百眼巨人”号改装的同时,英国已经着手研产名为“竞技神”号的航空母舰,为整合作战单元,当时就是在它的飞行甲板右舷,第一次修建岛状建筑。在这些航母中,英国人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次创造全通式飞行甲板、第一次使用蒸汽动力弹射器、第一次完成起降指挥,等等。

应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航空母舰并非海军的主要作战武器。那时的海战还是其他战舰唱主角,航空母舰仅仅是个陪衬般的存在。

改装于大型轻巡洋舰的“暴怒”号航母

史上第一艘舰岛式结构的全通式飞行甲板,是1922年12月服役的日本“凤翔”号航空母舰,它成为全球延续至今的标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2年,随着《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世界列强相互“制约”的时机到来,战列舰建造被冻结,但战列舰改航空母舰却被允许。于是,各国在改建后的航母上加装重炮成为一种时尚。如美制“列克星敦级”、日制的“加贺”“赤城”号等航空母舰都是当时的佼佼者。

到了20世纪30年代,英国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母采用了全封闭式机库、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强力飞行甲板、液压式弹射器。这种布置,被誉为“现代航空母舰的原型”。

然而,随着上述条约于1936年到期,各列强又像一批放出牢笼的野兽,开始了新的武器赛跑。由此产生出英国的“光辉”、美国的“约克城”、日本的“翔鹤级”等多型航空母舰。 cNKzBUErC1srkgDPWFyIclKFhkgKdlKzt77fJVFJwh+etN6tNwHOWf7iPGRW4Q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