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很多国家一样,法国的航母发展,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到20世纪末,也走过了一条先摸索后租借,先购买后自建的艰难道路。
1914年,法国便开始了“诺曼底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没想到到了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连龙骨都没拼好的“诺曼底级”只得停工。得知消息的同盟国英国积极游说前来参观其“百眼巨人”航母的代表团,希望法国也建造航母以共同迎战德国海上威胁。参访团回国后强烈建议改“诺曼底级”战列舰为航母。很快,政府同意了这个意见并命名为“贝亚恩”号。1927年6月,“贝亚恩”号航母完工,入役海军后主要担任训练任务,之后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承担装运飞机、车辆任务,1967年3月被拆毁。
法国先后3次租借、1次购买他国航母。如“阿罗芒什”号,该舰原为英国的“巨人”号航空母舰,1942年6月开工,1944年12月入役英国皇家海军。1946年夏天,法国获得为期5年的租用期,期满之后,法国买回改名“阿罗芒什”号。该舰先后参加过印度支那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1974年1月退役。其间还曾充当过一段时间的直升机母舰。法国第二次租用航母发生在1951年,当时租的是美国“独立级”航空母舰的第六艘“兰利”号,租回后改名为“拉法叶”号。在法国海军服役12年后,于1963年归还美国,其间曾参加过印度支那战争,次年7月被拆毁。法国第3次租借是1953年下半年,租回“独立级”第三艘“贝洛伍德”号,租回后改名“波亚·贝洛乌”号。与“拉法叶”号一样参加了印度支那战争,后来又参加阿尔及利亚战争。该舰仅在法国服役7年就还给了美国,1962年底被拆毁。
在租借的同时,法国也在积极筹建自己的航母,这就是“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共建两艘,首舰“克莱蒙梭”号,第二艘“福煦”号。前者1961年11月入列法国海军,1997年10月退役被作为废铁抛售;后者1963年7月服役,2000年,正待退役的“福煦”号被巴西看上并以3,000万美元购得,加入巴西海军后改名“圣保罗”号,2018年11月,该舰从巴西海军退役。
“戴高乐”号航母
为填补“克莱蒙梭级”航母空缺,1989年4月法国开始建造新的航母“戴高乐”号,原计划建造2艘,但因没钱作罢。该舰1994年5月下水,2001年5月服役。这不仅是一艘与美国设计完全不同并自成体系的核动力航空母舰,而且是法国海军目前唯一的航母。该舰以法国军事家夏尔·戴高乐将军的名字命名。
“戴高乐”号航母技术参数
续表
综合评价
“戴高乐”号作为法国海军的“独子”,无论是在动力、舰载装备,还是在电子设施、防护武器上,都是全球除美国外自成一派的集大成者,不仅充分体现了它的海上作战能力,也充分展现了法国的现代军事科技实力。入列后的“戴高乐”号作为法国海军的旗舰参加了打击“ISIS”极端组织和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的游弋。
但“戴高乐”号毕竟是第一艘摸索性核动力航母,其外悬式舰岛、全通式斜角甲板等设计都有传统的影子,再加上受限于厂家船坞尺寸,致使其水线长、宽度均与老舰“克莱蒙梭级”雷同,最后只能通过外扩甲板才能增加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