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的海军力量有目共睹。美军现在役共11艘大型航空母舰,包括“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10艘和最新“福特级”核动力航母1艘。
这中间除“小鹰”号母港设在海外的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外,其余10艘的母港均设在美国本土的5大航母基地。
如隶属于太平洋舰队的“斯坦尼斯”号航母,母港位于美国本土西海岸的圣迭戈(“里根”号航母也常驻于此);“卡尔·文森”号和“林肯”号母港分别为布雷默顿、埃弗里特,等等。
隶属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以其驻泊的母港为中心,活动海域为太平洋和印度洋。隶属大西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主要活动于大西洋、北冰洋、加勒比海和地中海等地。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隶属太平洋第七舰队的“华盛顿”号航母,它是接替“小鹰”号航母成为美国第七舰队主力舰的,以日本的横须贺为基地,经常游弋于中国和朝鲜外沿海域。目前,横须贺基地除了是美海军在西太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基地和最大的舰船维修基地,也是美军在远东的主要战略集结地和前进基地。
停泊军港的美国航空母舰
下面我们来一一认识这些庞然大物:
该航母为常规动力航母,是“小鹰级”首舰,1961年4月列装,标准排水量6.01万吨,舰长323.6米,飞行甲板长318.8米,宽76.8米,动力装置为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航速为32节。可搭载各型飞机80~90架,编制5,480人。该级别航母的造价为2.5亿~2.8亿美元(当时价),预计使用寿命30~40年。
“小鹰”号原是作为重型攻击航空母舰设计建造的,1973年改装为多用途航母,1987年至199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服役期延长15年。
“小鹰”号服役后一直在太平洋舰队,长期以圣迭戈海军基地为母港。它也参加过越战,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和海湾执勤。“小鹰”号航母已于2008年退役。
美国自2001年起由诺斯洛普·格拉门下属的弗吉尼亚州新港纽斯造船厂负责建造“乔治·布什”号航母,它于2008年加入美国海军编队服役,并取代退役的“小鹰”号成为常驻日本的新一代航母。
“乔治·布什”号航空母舰不仅是“尼米兹级”的第十艘航母,同时也是最后一艘。该航母全长332米,编制6,000名水兵和海军陆战队员。其最大航速30节,满载排水量超过10万吨,最多可搭载100架战机,造价62亿美元。
“小鹰”号
“乔治·布什”号
“尼米兹级”航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军舰,也是最先进的航母。由于建造较晚,它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程度也更高。
动力方面,舰上装有两个核反应堆。在防护方面,两舷、舰底、机库甲板都是双层船体结构,舰内有数十道水密横舱壁,水下部分有增厚甲板、多层防雷隔舱。在攻击力方面,除可搭载最多100架飞机,还配置对空导弹发射系统和多座近防炮。
该舰是美国“小鹰级”航母的第四艘,为“小鹰”系列航母的改进型,主要担负对海、对地和对空目标的打击任务,本来准备装配核动力,结果因囊中羞涩,经费不足,所以采用后来的常规动力。与另外三艘“小鹰级”航空母舰相比,其最大的区别是舰桥结构旁向外伸出的烟囱。
“肯尼迪”号航母由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建造,1968年服役,它不仅是“小鹰”级别的最后一艘航母,同时,也是美军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收官之作。“肯尼迪”号航母的母港位于美国东海岸佛罗里达州的海波特海军基地。
该舰以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的名字命名,主要是为了纪念这位被刺的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1967年5月,肯尼迪9岁的女儿卡罗莱娜参加了命名仪式并剪彩。
该舰飞行甲板长323.6米,宽76.8米,标准排水量6.07万吨,满载排水量8.27万吨,航速30~32节,乘载舰员3,045名,航空人员2,500名。该舰的动力系统为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近40年的服役期内,“肯尼迪”号可谓纵横四海,先后参加了两次伊拉克战争和对古巴的海上封锁。1990年9月14日至1991年3月12日连续6个月部署在波斯湾,是参加海湾战争时间最长的美国航母。随着美国核动力航母的发展,该舰2007年退役,“肯尼迪”号是目前美国海军唯一一艘训练航母,主要用于训练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同时也可以进行现役部署,执行作战任务。
该航空母舰是在“小鹰级”舰体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该舰有多个世界第一的记录: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世界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安装8具核反应堆的军舰、世界第一艘也是唯一建成的企业级航母、曾经是世界上航行速度最快的航空母舰。
“企业”号以美国独立战争中缴获的英军一艘单桅纵帆船命名。该舰1961年11月开始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是美国历史上第八艘使用“企业”号为名的船只,当时的预算造价为4.5亿美元。1965—1990年配属在太平洋舰队,母港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最大的诺福克海军基地。
“企业”号舰长342.3米,舰宽40.5米,标准排水量7.57万吨,满载排水量9.4万吨。
乘载舰员3,215名,航空人员2,480名。飞行甲板宽76.8米,动力系统为8座威斯汀豪斯A2W压水堆,4台威斯汀豪斯蒸汽轮机,209兆瓦。另外,舰上还配备输出功率达10,720马力的4台应急柴油机,最大航速33节。
舰上一般搭载飞机78架,主要包括20架F-14“雄猫”战斗机、36架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8架S-3A/B“北欧海盗”反潜机、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4架E-2C“鹰眼”预警机。另外,还有4架SH-60F和2架HH-60H“海鹰”直升机。防护武器包括2座RIM-116滚体导弹、3座雷声MK29八联装发射装置、“北约海麻雀”对空导弹、4座洛拉尔·海柯尔MK36SRBOC6管红外曳光弹和干扰箔条弹发射器等。
“企业”号
1962年10月19日,根据肯尼迪的命令,“企业”号参与了封锁古巴、阻止苏联建造导弹基地的任务。3年后的1965年11月“企业”号穿过太平洋直接参加了越南战争,成为第一艘参战的核动力航母。
此后,1969年1月14日正在夏威夷外训练的“企业”号舰上一架F-4战斗机挂载的4支苏尼火箭遇热发生爆炸,随即点燃该机航空燃料,进而引发大火,并引爆机翼下的多枚苏尼火箭,致使飞行甲板被炸穿,火势蔓延至下层甲板,同时点爆6枚MK82的500磅炸弹,造成一连串爆炸,整个“企业”号如陷火海,火势直到3小时后才被扑灭。最后核实,舰上人员伤亡372人,报废舰载机15架,另有17架受伤。第二天,无法训练的“企业”号被拖拽至珍珠港维修,两个月后才修好。
此次爆炸成为美海军和平年代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恶性事故,被美国海军称为“暗无天日”的日子。2012年12月1日,“企业”号退出现役,之后封存。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是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建造的美海军第2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首舰。该舰1968年开建,1975年5月列装美大西洋舰队,1987年转入太平洋舰队。该舰母港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基特萨普县的布雷默顿海军基地。该舰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四星上将名字命名。
“尼米兹”号舰长332.9米,舰宽40.8米,轻载排水量7.29万吨(CVN68-70),7.39万吨(CVN71),满载排水量9.14万吨(CVN68-70),9.63万吨(CVN71),10.2万吨(CVN72-74),全舰载员近6,000人。该舰采用总功率26万马力的两座A4W/A1G反应堆为动力,它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连续运行13年。航速可达30节以上。可载各型舰载机90~100架。包括F/A-18C/D“大黄蜂”战斗/攻击机、A-6E“入侵者”攻击机、E-2C“鹰眼”预警机、S-3A/B“北欧海盗”反潜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等固定翼飞机和SH-60F“海鹰”反潜直升机、UH-60“黑鹰”多用途直升机等。
该航母防卫系统包括“海麻雀”导弹发射装置、火炮、电子对抗系统以及“海麻雀”中短程导弹,这些武器能有效抵御敌飞机、导弹的近程攻击。
“尼米兹”号
1979年9月“尼米兹”号曾参加伊朗扣押52名美国人质后的解救行动,时间长达144天,但行动以失败告终。
该舰是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建造的美海军“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2号舰,也是美海军的第三艘核动力航母,1977年10月首先入列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两年后部署到地中海地区。作为第8航母战斗群旗舰的“艾森豪威尔”号,以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命名。当时的总造价为20亿美元。
该舰飞行甲板长332.8米,宽77.1米,标准排水量8.16万吨,满载排水量9.15万吨。航母共有舱室3,360间,编制载员5,990人。
“艾森豪威尔”号采用总功率26万马力的2台A4W反应堆,最大航速30节以上。
该舰最多可搭载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空中早期预警机、SH-60F或HH-60H“海鹰”直升机等固定翼、旋翼作战飞机130架。航母采用蒸汽弹射方式。
“艾森豪威尔”号美中不足的是单舰自卫能力较弱,要依靠编队中的其他战舰护航。舰上武器装备主要有3座八联装“海麻雀”中程对空导弹发射装置和4座口径为20毫米6管的“火神——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以及RIM-116“拉姆”导弹等。
“艾森豪威尔”号
1990年8月,当伊拉克攻占科威特后,“艾森豪威尔”号直接穿过苏伊士运河抵达红河地区,给萨达姆巨大压力。此后,它又参加联合国对伊拉克的禁运行动以及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等。
该舰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造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第4号舰,1981年开建,1986年10月入列美军大西洋舰队,以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名字命名。有很多人不知道,在美国历史上曾经也出现过“罗斯福”号航母,但彼“罗斯福”非此“罗斯福”。早在1945年10月,纽约造船厂造出了一艘新航母,初期命名为“珊瑚海”号,但就在它建造时的1945年4月12日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去世,为纪念这位国家领导人,“珊瑚海”号改名为“罗斯福”号(全称应为“富兰克林·D.罗斯福”号)。
“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虽然属于“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但由于在它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建造经验,所以“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在建造时,其性能和规格上都有了大幅度的变动。
“罗斯福”号
该舰甲板长332.9米,宽76.8米。标准排水量7.4万吨,满载排水量9.64万吨。编制载员6,000人(其中航空人员2,500人)。
“罗斯福”号动力装置采用2座A4W/AZG核反应堆,驱动4台汽轮机。航速30节以上,续航能力80万~100万海里。
该舰可搭载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空中早期预警机、ES-3A“阴影”、SH-60F等固定翼、旋翼作战飞机78架。航母采用蒸汽弹射方式。
“罗斯福”号的防卫武器主要有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MK36-S-RBOC发射装置、4座MK15“密集阵”近防系统等。
“罗斯福”号先后参与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本次战争期间,其战舰和战机无数次袭击了南联盟军用及民用目标,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
该舰是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生产的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5号舰,1984年开建,1989年11月入列美海军。2018年美国重新组建第二舰队后转隶至该舰队。该舰以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名字命名,是美海军以此名命名的第二艘军舰,第一艘是1989年11月服役的“华盛顿级”核动力弹道潜艇“林肯”号。
该舰在建造过程中,继承了前4艘航空母舰的优点,并在技术性能上做了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加现代化。“林肯”号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长为332.9米,水线长为317米,船体宽为40.8米,满载排水量达10.2万吨,吃水深度为11.9米。其吨位不仅远远超过常规重型航空母舰,而且与已建成的前3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满载排水量(约9.15万吨)相比,也要大1万余吨。
“林肯”号航空母舰沿用了美国传统的大甲板航母的基本舰型及结构,即全舰采用封闭式飞行甲板。舰面甲板宽阔而平坦,由斜角甲板和直通甲板组成的整个飞行甲板,包括着舰区、起飞区和停机区三大部分,其面积达1.8万平方米。
“林肯”号于1989年11月11日进入服役状态。第二年9月,“林肯”号移动到太平洋,它在西太平洋的首次部署就遇上了1991年5月28日爆发的海湾战争,因此,“林肯”号随即出发前往波斯湾。但其驶向印度洋时,正好碰上菲律宾吕宋岛上品纳土玻火山爆发,就这样,“林肯”号与其他23艘军舰一起参与了撤离行动。
“林肯”号
撤离行动结束后,“林肯”号继续前往波斯湾,配合美军和其他盟国部队进行海湾战争。“9·11”事件发生后,“林肯”号在2002年7月20日参与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持久自由行动”,并再一次执行针对萨达姆·侯赛因的“南方守望任务”。之后“林肯”号前往了澳大利亚的珀斯,在这里“林肯”号接受前往波斯湾参加美伊战争的命令。战争中,该舰执行了早期对伊拉克的轰炸和空袭任务。
1993年4月,“林肯”号成为第一艘接纳女飞行员的航空母舰。
“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简称“华盛顿”号航母,是美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6号舰。该舰1986年8月开建,1992年7月入列美海军大西洋舰队,2008年编入第七舰队,以取代退役的“小鹰”号。该舰以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的名字命名(与“林肯”号航母一样,是美国第二艘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第二艘军舰,第一艘为1959年下水的“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弹道潜艇)。
该航母飞行甲板长333米,宽77.4米,标准排水量7.4万吨,满载排水量10.2万吨,包括航空兵,全舰人员6,000人。
“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动力采用2座A4W核反应堆和4台蒸汽轮机,最大航速可达35节,最大续航力为100万海里。
“乔治·华盛顿”号
该舰舰载机包括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E-2C“鹰眼”预警机、只有执行水面侦察任务的S-3B“海盗”反潜机、SH-60F/HH-60H反潜直升机等93架固定翼与旋翼飞机。该舰的防护武器包括2座“海麻雀”导弹发射器、2座21单元RIM-116滚体导弹、3座密集阵近防系统等。该航母采用蒸汽弹射方式。
“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母港设于日本横须贺美国海军基地。2006年进驻后,长期在东亚地区巡航,由导弹巡洋舰“诺曼底”号、驱逐舰“布里斯科”号和“加农”号、护卫舰“辛普森”号、核潜艇“安纳波利斯”号和“阿尔巴尼”号、快速战斗支援舰“供应”号担负护航。
该航母是美军“尼米兹级”航母的第七艘,1991年3月开建,1995年6月先期入列大西洋舰队,1998年8月转入太平洋舰队。本舰以参议员约翰·斯坦尼斯的名字命名,以表彰其为美国海军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该舰号称美军网络化程度“最高”,生命力“最强”的现代航空母舰,可惜该舰由于其造价高昂(达35亿美元),让美国人十分不满。尽管它在美军参与的20世纪末的许多军事行动中表现积极,但依然深受诟病。
“斯坦尼斯”号
“斯坦尼斯”号飞行甲板长335.6米,舰宽77.4米,吃水深度11.9米,标准排水量7.4万吨,满载排水量10.55万吨,全舰额定载员6,072人,其中航空人员为2,500人。
“斯坦尼斯”号的动力采用2座A4W核反应堆和4台蒸汽轮机,最大航速可达35节以上,燃料能持续使用15年,续航能力为80万~100万海里。
“斯坦尼斯”号的武器和“乔治·华盛顿”航母的武器系统一样,配置各种固定翼和旋翼战机80多架,紧急状况下可达100架左右。其防护装备包括3座“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密集阵”近防系统。另外舰体和甲板除采用可抵御穿甲弹攻击的高弹性钢板外,其机舱等重要部位还加装63.5毫米厚的“凯芙拉”装甲。整个防护力在“尼米兹级”航母中都属顶级。
2000年7月,“斯坦尼斯”号参加了对伊拉克南部禁飞区巡逻和相关海上禁运行动;2001年12月,接替“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参加对阿富汗的战争。
“杜鲁门”号航母,是在美国海军20世纪最后服役的一艘超级航母,属于“尼米兹级”。该舰1993年11月动工,1998年7月入列美海军大西洋舰队。该舰以美国第三十三任总统哈瑞·杜鲁门的名字命名,总造价45亿美元。
“杜鲁门”号航母主要采用了一些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如大面积使用光纤电缆,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设置了非保密型局域网,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增设了保密战术简报室,舰员配备了数字式身份卡等。
与它的同级别姐妹舰差不多,“杜鲁门”号飞行甲板长332.7米,舰宽77.4米,标准排水量7.4万吨,满载排水量近10.55万吨。编制舰员6,072人,其中航空人员2,500人,海军陆战队72人。
该舰动力部分采用2座A4W核反应堆和4台蒸汽轮机,航速30节以上。该舰另装有4组8,000千瓦发电机和可提供应急动力的4组2,000千瓦发电机。
“杜鲁门”号的武器包括S-3B型“维京”反潜机、E-2C“鹰眼”空中预警机、SH-60F型“海鹰”反潜直升机、C-2A“灰狗”运输机等固定翼和旋翼战机80多架。其防护装备包括3座“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密集阵”近防系统。
一直以来,美国海军基本依照2003年制订、2010年调整过的《舰队反应计划》(FRP)的要求,随时保持3艘航母进行所谓“前沿部署”、2艘30天追加部署、1艘90天追加部署,意即“3+2+1”配置。
“杜鲁门”号
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