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时间1941年12月7日7时55分,从日本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83架飞机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最大基地——珍珠港。
这是一记让美国人刻骨铭心的“老拳”,尽管两国现在“不计前嫌”称兄道弟,尽管“施暴”者始终不愿悔罪,但日本被摁在地上当哈巴狗的日子,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挣脱得了的。
事实上,为这份罪孽,日本人可谓处心积虑,他们早就以极大兴趣研究了英国当初袭击塔兰托的经验教训,并为此深受鼓舞,于是把“偷袭”两个字背得滚瓜烂熟,目标直指美国太平洋舰队。
——美国战列舰的悲哀
作为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山本五十六积极主张袭击驻扎在夏威夷群岛珍珠港前进基地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为此,他于1940年4月和5月分两次举行了图上预演,一方面检验航空母舰的空袭能力,另一方面对计划进行完善,演习结果令他满意。
1940年11月,情报机构传来了英国袭击塔兰托的消息,这让山本跟打了兴奋剂一般深受鼓舞,他立即命令驻伦敦和罗马的海军武官,尽可能详尽地把与袭击有关的情报速速传递过来。
随后,他交代福留繁海军少将制订详细作战计划。与此同时,他又找到飞行经验丰富的大西泷次郎海军少将和源田实海军中佐做帮手,尽可能多地收集了关于美军在珍珠港部署的消息。为保证效果,他还想出了给鱼雷装木稳定翼的办法,目的在于避免空投的鱼雷扎进珍珠港海底失去作用。到第二年9月,日本人在鹿儿岛湾开始进行紧张的攻击训练。
11月初,山本为实施他的作战计划已经做好了准备。此时的日本,军国主义当道,同美国刀戈相见已是箭在弦上了。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袭击珍珠港达到了目的,也使美国人承受了无以复加的伤痛。由于日本出其不意,让美国的各艘战列舰顷刻间丧失了战斗力。“亚利桑那”号爆炸,“俄克拉何马”号倾覆,“加利福尼亚”号和“西弗吉尼亚”号沉没,“内华达”号、“马里兰”号、“田纳西”号和“宾夕法尼亚”号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伤。不仅如此,日本的第二波轰炸几乎摧毁了停在机场上的所有飞机,美军死伤4,500人。美国太平洋舰队元气大伤,瘫痪达半年之久。
——被打醒的美国
这次参加出击的日本战舰包括“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苍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航空母舰,其飞行员大多属于老手,具有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加上在珍珠港的美国陆海军官兵慵懒,其被袭也不能不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整个偷袭过程中,由于日本人得到的情报不够完整,美军的“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两艘航空母舰幸免于难。再者,日本人在作战计划中忽略了两个关键打击目标——工厂和油库。这样,美军受创舰只可以尽快修复,防御设施也能快速重建。尽管如此,珍珠港的“哭泣”之泪,依然无法洗刷美国人严重误判形势的错误。
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极大地震撼了美国。上至总统、下至平民,一时间除了惊恐,更多的是愤怒,举国要求严惩“肇事者”,还美国公道和尊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于是,广岛和长崎的灭顶之灾很快降临,也让日本人尝到了自酿的恶果。
回顾日本自编自导的这场害人害己的偷袭,教训不能不说深刻。首先,这场偷袭是彻底埋葬美国孤立主义幽灵的好机会。其次,由于号称“公牛”的美哈尔西海军少将急于提高自己飞行大队的训练水平,利用一切机会让飞行员飞行,所以航空母舰出海频繁。结果,在日本人攻击之前,各航空母舰恰巧出海,没有留在珍珠港内,也算万幸。
珍珠港事件是美国航空母舰发展的重大转折与契机。因为珍珠港的“哭泣”,让美军痛定思痛坚定了采用纯粹的航空母舰战术来进攻日本的信心;放弃了原来用战列舰来作为舰队主力的打算;正式开始组建成规模、成体系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并使之成为最终战胜日本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