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战后成长的航空母舰

二战结束后,受到战争的影响,英国国力衰弱,因此,再也无力继续装备大型航母。但仗打赢了,总不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无论如何也得展现一下胜利者的姿态。

由此,一种名为“鹞”的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研制成功。从此,原反潜巡洋舰的设计思路开始向“轻型航空母舰”转变。

1982年4月2日,英阿马岛战争爆发,以“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为核心的航母特混编队远征马岛,大败阿军。正是在“无敌”号的影响下,西班牙于1979年10月8日开建“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1981年3月,意大利动工“朱塞佩·加里波第”号航母;泰国也从西班牙订购了“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轻型航母,成为东南亚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建造中的英国“无敌”号航母

英国“无敌级”航母

欧洲的另一个海军强国法国,甚至开启了如美国一般建造核动力航母的新时代。该国的这艘名为“夏尔·戴高乐”号的航母为核动力中型航母,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创建者夏尔·戴高乐将军名字命名。该航母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划建造到建造完成经历多次波折,直到2001年5月才正式成军,可谓“跨世纪工程”。尽管这样,它的服役,仍标志着法国海军已超过老牌海上对手——英国皇家海军,成为法国海军在大不列颠帝国面前抖擞的力量来源。

其实,一直以来,苏联的远洋海军仅仅只注重近海防御,作战能力极差。因为当时苏联的领导人赫鲁晓夫严重“偏科”,眼里只有导弹。在他看来,航母不过是间“浮动的海上停尸房”“导弹的活靶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联海军成了军队中的“后妈的孩子”,更别说造航母了。

然而,一场导弹危机,如闷棍一般砸得苏联领导人从大梦中惊醒。在深刻反省、检讨错误、权衡利弊之后,他们闭门思过,痛改前非,下令在黑海尼古拉夫造船厂(当时苏联唯一的航母制造厂),建造了“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随后,见与美国差距太大,又狠心决定建造一种更强大的航母。于是,就有了后来被称为“基辅级”的航空母舰。

普通航母是以舰载机作为主要攻击力量,但“基辅级”航母上导弹林立,比巡洋舰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苏联的做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当时美国不仅建造了“乔治·华盛顿级”攻击性核潜艇,而且上面还装备了射程达2,200千米的“北极星”弹道导弹,这严重威胁了苏联的安全。所以,苏联也只好针锋相对,以提高反潜作战能力。

“基辅级”航母共造了4艘,分别是“基辅”“新罗西斯克”“戈尔什科夫”和“明斯克”。它们的反潜优势都超过了以反潜能力强大著称的日本“八八舰队”。

冷战后期,由于苏联国力衰落,“基辅级”卖的卖、废的废,成了一个个“弃婴”。再后来,当“无敌级”问世时,人们发现苏联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基本就是英国的仿制品:12°斜翘板、滑跃起飞等。尽管其自我防御能力有待提高,但总算比“基辅级”上了一个台阶。

英国、美国、苏联等国家航母的不同发展历程,折射出战后航母的成长轨迹,对人们了解后续航母的改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M95XbpdKrmhs+CdxfPYqenetyzTLaY09rLIgmXOoS3TaPGgcwdjEcoa8r9CQ8dG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