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有力的后勤是作战舰艇战力强大的保障,后勤补给能力是现代战争决胜的关键。

远洋作战舰艇编队要想在远海以较高速度长时间航行和扩大其海上作战范围,配备高速补给舰是必须的,这样才能随时在海上为编队补充淡水、燃料、弹药和粮食等物品。因此,海上补给舰是作战舰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队实施海上作战的重要保障。

所谓补给舰,主要是指可在航行状态下用专门的补给装置为作战舰艇提供各种补给品的后勤保障舰船。水面舰艇由于自身空间的限制,携带的各类作战物资只能获得有限的活动范围,其海上持续作战能力被极大地削弱。

而补给舰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水面舰艇的活动范围,提高了在航率,避免了对固定基地的依赖,减少了水面舰艇的非作战使用成本。

真正具备现代意义的海上补给设施的诞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9年,美国海军工程师潘塞·米勒首先采用架空索道法,从运煤船“马哥鲁斯”号上向“马萨诸塞”号战列舰进行纵向补给试验,从此开启了海上纵向航行补给的先河。

美国海军在1917年采用舷侧索道法进行了航行中横向加油试验,使海上航行补给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方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上海上补给方式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二战爆发后,海上作战编队和运输船队的数量与活动范围日渐加大,需要进行海上补给的次数与任务也明显增多,补给船越来越成为各国海军不可缺少的重要装备。

这样,具有专业的补给船队的补给方式不断诞生。早期的补给方式还很落后,软管补给是主要方式,弹药等干货补给仍然是舰队停靠锚地,进行陆地物资对舰队进行直接补给。由于不具备垂直补给条件,为夺取必要的浅滩和避风的锚地、环礁,美国还专门组织了多次战役。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海军强国开始研制、建造和使用各种新型补给舰船,一些大型补给舰船和先进的补给设备相继问世。

1959年,在横向和纵向这些普通补给方式的基础上,美国海军首次采用了直升机吊运货物,从此,又增加了垂直补给这种新的补给方式,使海上补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实战中的现实需求,海上补给技术会有新的发展,不仅补给舰船的航行里程有所增加、航速不断提高,而且补给设备会不断向标准化和通用化发展。

未来补给手段将更加多样化、立体化和快速化,与此同时,补给舰船的抗损能力和自卫能力也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正是有了“移动的海上补给基地”,海军才有了“走向深蓝”的可能。即使是如美国这般拥有便利的海外基地能提供补给的海军强国,具备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补给力量同样是维持战场攻击、作战连续性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对于没有海外基地的国家,要想维持其远洋作战和部署能力,唯一的手段就是拥有大型综合补给舰船。 cnPYK59sGy8cPzXtVDQuWFER1gFhcH/T5TZIfYI8aAPwjZAR9KlVcJXUwA7HI0h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