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海上补给技术与装备的发展

与其他国家的海军相比,美国海军以提高海上补给能力、增强装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为目标,因此,在补给能力方面美国海军长期占据绝对优势。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海军就已经拥有一支装载能力大、补给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和自卫能力强的综合补给船队。

然而,在100多年前的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中,美国海军就曾尝到了不能航行补给的苦头。由于其运煤船不能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对作战舰艇进行再补给,浪费了一次追堵西班牙军舰的有利时机。

这次事件使得美国海军痛下决心发展第一批航行补给系统。从美国海军发展补给舰开始,发展思路与重点也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变化。

在西班牙与美国战争结束至一战开始期间,美国海军进行了多次试验并研制了几种在海上进行燃料补给的系统。

这些系统可在运煤船横摇20°、舰船相隔92米距离内的情况下,将煤装在袋内,使用一根跨在两船间的高架索进行传送,每小时累计输煤83吨。

随着动力燃料的转型,现代军舰逐步采用燃油动力,这样急需油船为其实施海上补给,1915—1916年,美国建造了“卡娜瓦”号和“莫米”号2艘油船,由于当时补给油船尚未出现,因此,只能称其为“燃料船”。军舰使用燃油后,海上加煤系统停止了发展。

由于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系统在舰船上的广泛应用,油料逐渐开始取代煤炭成为舰船的主要燃料,从此,油船便应运而生。

英国皇家海军“石油”号油船是世界上最早的军用油船,它比美国“卡娜瓦”号油船还要早,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船,可携带各种燃油7700吨,该船由斯旺——亨特造船公司建造,1905年3月6日出售给英国皇家海军,费用61122英镑,一直服役到1936年。

为了进行世界上首次海上航行加油试验,1906年1月27日,在“石油”号油船上安装了海上加油装置。2月,“石油”号和“胜利”号战斗舰进行了首次海上航行补给试验,尽管试验实际输送的是淡水而不是油料,但这是最早的海上航行纵向油料补给试验,为海上航行油料补给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一战期间,美国使用燃油的驱逐舰巡航距离短,不能直接到达欧洲,需要在海上加油。

为此,1917年,一艘满载排水量24700吨、载重10200吨、航速14节的美国油船“莫米”号被指派驻屯大西洋中部,为驱逐舰加油,但却缺乏加油手段。

“莫米”号上的副舰长兼总工程师切斯特·尼米兹,也就是后来美国大名鼎鼎的五星上将在驻泊途中,发明了名为“尼米兹应急索具”的航行横向加油系统。加油时两船之间相隔12米,加油速度32000加仑/时,后来,这种方法称为“舷侧加油法”。

“尼米兹应急索具”成了美国海军在海上主要的加油索具,“莫米”号用这种设施为23艘驱逐舰加过油,一直到二战以后。

“尼米兹应急索具”的最大优点是费用低廉、操作简单,缺点是并不能适用于任何海况。

例如,二战期间美国海军的特遣舰队在救援威克岛海军陆战队驻军时,由于在中等海况下加油困难,延误了时间,使日军得以登陆并占领该岛。后来,由于台风袭击了舰队,再想加油已经不可能,因此损失了3艘驱逐舰。

在策划硫磺岛战役时,美国海军又遇到了弹药补给的难题。当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曾要求美国海军在登陆前进行10天炮击,但美国海军没有掌握在航行过程中进行弹药补给的技术,舰队所载弹药也所剩不多,不得不撤到远离战区的锚地进行弹药补给。

到1944年12月,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司令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鲁恩斯指示后勤编队的伯顿上校尽快解决海上弹药补给的方法。

于是,伯顿上校提出了一种在海上快速进行补给弹药的方法,这就是后来的“伯顿传输索具”。

1945年2月23日,排水量13855吨的“沙思塔”号军火船向“本宁顿”号航母补给弹药使用的就是“伯顿传输索具”。

之后,美国海军就使用“尼米兹加油索具”进行海上加油,使用“伯顿传输索具”补充弹药和给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海上补给困难的问题。这样,在二战的最后几个月中美国海军庞大的航空母舰特遣编队能屯留在日本本土,而不需要返回距离2000海里的莱特湾基地进行补给。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把这些临时索具奉为海军的秘密武器。

不过,这种补给方法一直到朝鲜战争时期都没有定型,只是作为一种临时应急之需的补给工具。而朝鲜战争促进了美国海军补给装备的发展。

因为,还是二战中的弹药船、老旧油船和补给船与第七十七特遣舰队每4天就得会合一次,使得美国海军的后勤保障力量在三年的朝鲜战争中力不从心。

美国考虑到将来在全球的战略利益,而且航行补给不论是在战时还是平时都非常需要,美国国会在1953年新舰建造计划中批准了建造首批专用的航行补给舰,即“尼奥肖”级油船、“苏里巴奇”级弹药船和“里格尔”补给舰。

美国“尼奥肖”级油船,一共设置了2个航行横向干货补给站和8个航行横向液货补给站,其满载排水量可达36000吨,航速17节;“苏里巴奇”级弹药船,满载排水量15940吨,船长156米,航速20节;“里格尔”补给舰,满载排水量15150吨,船长153米,航速达到21节,采用重锤进行承载索具的张力补偿。

美国海军的第六舰队在1962年已经制定了垂直补给的程序,并在“密西西瓦”号和“牵牛星”号用SH-3“海王”直升机进行了物资垂直补给试验,这两艘舰均携带1架SH-3“海王”直升机。

当时有人预测,核动力舰船的出现会减少横向油料补给需求。1965年“牵牛星”号第一次为航母进行了夜间垂直补给。

在导弹补给方面一些缺陷逐渐显露,主要是平衡锤张力问题,美国海军工程师马文·来勒提出了用“冲压式张力器—作动筒”代替平衡锤的设计思路。

1960年4月,在“维佳”号补给舰上对这一设计进行了张力补偿试验,获得成功。1963年,第一批装有这种新型自动补给系统的航行补给舰和战斗舰艇服役,不过,在当时设想的补给目标未能完全实现。

唯一完全成功的只有自动燃油连接和解脱系统,称为探头加油系统,这种系统的使用使得驱逐舰的加油时间较原来缩短1/2。

图2-2 SH-3“海王”直升机

但是,导弹的补给没有成功,补给RIM-24“鞑靼人”航空导弹、“小猎犬”和RIM-8“黄铜骑士”空空导弹等还需要开箱,这就带来了一定的危险,保护导弹只能靠控制导弹的总质量。而“快速自动穿梭传送系统”的研发就是为了解决导弹的补给问题。美国海军有76艘导弹驱逐舰和27艘导弹补给船使用该系统。

后来,美国海军的FAST系统又历经了10年的时间进行了简化,设计出“标准恒张力横向补给系统”。1970年美国对该系统开始进行试验,1982年对安装了该系统的补给舰进行了验收试验。

试验显示,该系统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这是总结了15年航行补给中的许多经验教训的结果。目前,外国海军的海上补给系统基本还采用“标准恒张力横向补给系统”或相似的设计。 dW584VCJeYRlAzCVXfleTwvgYT5HEeU58jfwABAwcXoOUKfe4LgjlR6MCL0AwQ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