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战争史上,两栖作战自古以来就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两栖作战的舰艇也受到特别的重视。
两栖作战舰艇主要包括登陆舰、登陆艇、两栖攻击舰和两栖船坞运输舰等,两栖战舰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海军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准备拥有12个两栖作战群。在美国的带动下,一些国家掀起了建造新一代两栖攻击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的热潮。
总体来说,两栖战舰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排水量大、吨位高、用途广。以美国最新的“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为例,相较于过去的两栖舰艇,不仅甲板、货舱面积增加,而且具备了多功能特征。再如法国新建的“西北风”级船坞登陆舰、英国的“不列颠”级船坞登陆舰以及“海洋”号两栖攻击舰,还有荷兰的“鹿特丹”级船坞登陆舰、日本的以新型输送舰名义出现的“大隅”级两栖攻击舰等一大批同类舰艇,都在上述趋势引导下走上舞台并形成了战斗力。
而在新一代两栖战舰建造的热潮中,排水量在15000吨到20000吨的船坞登陆舰成为重要角色。
船坞登陆舰,就是可承载两栖登陆船、两栖坦克和气垫船的战舰。其功能主要是以承载为主,将参与两栖攻击的两栖登陆船、两栖坦克或气垫船送至距离海岸线最佳的距离。
船坞登陆舰吨位和体积的大而全,意味着它的抗沉性、防海水浸注性和外物损伤性均需增强。而更重要的是,随着面积的增加,其装载量、防御设备、电传装置等都会同步提高,这也为它的自身安全和战场支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种执行航渡任务的重装备,船坞登陆舰与坦克登陆舰存在较大差异。前者战时多承担小型船坞和大型搬运工的双重职责,而后者只是负责人员、装备的运达,所以在效费比上,船坞登陆舰往往被摆在更突出的位置。
随着两栖作战方式的发展和登陆作战的迫切需要,现代化两栖舰必须具有立体两栖突击作战能力。
采用“立体登陆”的作战方式会更加有效,但必须要具备满足需求的立体两栖突击作战能力。英国海军在马岛登陆作战时,就已经意识到了“立体登陆”的必要性,但苦于无能为力,只能采用较为传统的突击抢滩登陆方式。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船坞登陆舰的发展历史,对船坞登陆舰的构造进行了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搜集世界各国经典船坞登陆舰,对之进行详尽解读,再结合实战案例进行分析,使广大青少年军迷在学习了解军事知识的同时感到轻松、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