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遭到德国潜艇的重击,这也让世界各国认识到潜艇的威力。潜艇以其巨大威力改变了当时海权力量结构,引起各国的重视,各国自然也开始争先恐后地研制潜艇。
潜艇在一战初已是当时最先进的水下兵器,其隐蔽性、破坏性都非常惊人。特别是德国在海战使用潜艇方面要比其他国家更有心得,而盟军对付潜艇的方法却不多。这样,德国的非对称优势就非常明显。
潜艇以其隐蔽性而成为一种极难对付的海上利器,是现代海上编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潜艇还只是一种作用不明显的新鲜事物。由于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潜艇的战术和理论几乎还是空白。
不过,经过四年海上战争的磨炼,到1918年底,潜艇作为一种有效海战武器的作用已经不再被怀疑。
在潜艇发展的过程中,德国无疑是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而且德国人较早地认识到了潜艇的威力并制订了大力发展潜艇的计划。
在战争爆发之初,潜艇很快就向世人展示出了它可怕的能量。德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摸索潜艇战法,让潜艇攻击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图2-1 德国U型潜艇
1914年10月20日,在挪威海域,德国的一艘U-17号潜艇拦截了一艘英国货轮“格利特拉”号,并按照战争法的相关规定,让其乘员离船乘上救生艇以后,打开船底阀将其凿沉。这是一战中发生最早的潜艇击沉商船的战例。
然而,仅仅6天之后,U-24的艇长施奈德上尉在未加警告的情况下,向一艘法国轮船“海军上将冈托姆”号进行攻击。当时,这艘轮船上载有2500名比利时难民,虽未将其击沉,但却造成了船上30多人的死难。这次事件向世人展示了潜艇的可怕面目,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撼。
在1915年,根据德国的统计,协约国以及中立国的商船,被潜艇包括潜艇布设的水雷在内,一共击沉636艘,共计1192000总登记吨。
德国越来越认识到,赢得海战胜利的决定力量是潜艇,而不是水面舰队,并从“无限制潜艇战”中斩获颇丰。
1917年,德国开始全面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此时,德国在前线作战的潜艇有105艘,德国造船厂都停止了造主力战舰,全部建造潜艇。一战期间,德国建造了330艘潜艇,停战后,尚有能作战的潜艇176艘。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部队一共击沉了5282艘商船,取得了约1200多万吨的战果,造成平民伤亡约15000人。德国损失了178艘潜艇,有5000多名海军官兵葬身海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潜艇部队还是一股充满了未知数的力量,而在大战之中,潜艇的巨大潜能得到了巨大的释放,让世人刮目相看。尤其重要的是潜艇的出现改变了海权的结构。以往衡量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强弱,只要计算其主力舰的数量便可以比较简单地得出结论。但是,潜艇的出现却彻底打破了这个格局。
图2-2 德国U型潜艇发射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