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舰,作为一个传统的海军舰种,历来为各国所重视。但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今天所称的“舰”实际上是由普通的“船”演化而来的。
从公元前7500年前人们发明独木舟,到16世纪,船只是作为水上运载工具而存在。到了17世纪中叶,英国人率先打破了船的这一唯一属性,他们将一种单桅纵帆的小型船只用作近岸防卫与辅助护卫大型船只,给船赋予了战斗和护卫的功能,此种船只被称为单桅战船。随后,法国人的效仿,使得“护卫舰”这个名称被世界所认同。此时的护卫舰已经由过去的单桅帆船变成了三桅帆船,但是大部分的护卫舰大小也只有12~18米、重40~70吨,只能搭载4~8门火炮。
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利用其潜艇优势,在海上横行霸道,大肆攻击敌对方的商业船队和舰队,使得对手损失惨重。为了应对德军的肆虐,保护海上运输线,以英法为首的一方,大量建造新的护卫舰,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建造了2000余艘。战后,护卫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此时的护卫舰排水量已经达到了1500多吨,航速提升至20节左右,同时,防空和反潜能力在护航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护卫舰不仅为大型舰队护航,而且广泛地用于近海巡逻警戒以及侦察、搜索等,舰上的装备也逐渐现代化。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导弹和直升机等现代化装备上舰,导弹护卫舰等新的概念应运而生。可以说,如今的护卫舰不仅是一种排水量大(6000吨以上)、航速快(30~40节)、续航力久(4000~7500海里),可以在远洋环境下进行机动作战的中型独立作战舰艇,更是各类作战舰种中数量最为庞大的“群狼”家族。
当前,各国海军对于护卫舰在战争中作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使得护卫舰的功能也越集越齐,续航能力越来越强,舰只本身也越建越大,甚至许多新的护卫舰比过去的驱逐舰甚至巡洋舰的排水量还要大。这样一来,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分类显然是不切实际了,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护卫舰的作用越来越超过传统意义上的驱逐舰和巡洋舰的根本原因。
尽管如此,无论是在近海还是远洋,孤立的一艘或者一群护卫舰仍然很难有所作为。由于现代战争的作战模式发生了变化,护卫舰除了自身装备缺陷外,更重要的是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各个层面的威胁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在护卫舰的综合自我防御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加强舰队中各舰只间的整体协作和交叉防卫。
《近海杀手——护卫舰》以相关战例引读开篇,从护卫舰的诞生、蜕变,到全球主要军事强国的护卫舰列装情况;从护卫舰的作战能力,到我国护卫舰走过的历程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护卫舰这种历史悠久的海军舰艇的基本分类、构造和发展趋势。
本书的相关数据资料均经过国内军事专家的认真核对,并参考了国内外权威档案及已公开的部分军事文档,在内容的编写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内容更加客观、真实。全书内容也是经多名军事专家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审校,以期达到系统、准确。本书适合青少年以及广大军迷朋友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