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自古就有“和为贵”的传统,以“大同天下、和睦共处”为理想。中华民族又是一个尚武的民族,自古就有文治武功的愿景,以文弘道,止戈为武。说到底,“尚武”的目的还是为了“止戈”,即争取和平。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和平与战争并存的历史。先人们为了民族的繁衍生息,被迫与入侵者争战疆场,秦修长城为固边,汉御匈奴为安居……和平来之不易,武备不稍松懈。
进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磨难。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破我国门,杀我同胞,掠我金银。百年屈辱,号天不灵,只缘自身不硬。在苦难中,多少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前仆后继,青史留名。历史的拐点,始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高举马列主义大旗,实践武装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民族复兴的征程。如今,四十多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国家走向强盛。但世界仍不太平,霸权主义阴魂不散,恐怖袭击搅得世界不宁。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和平安宁的外部环境,然而和平并非唾手可得。我们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往往只考虑自身利益,而置世界和平于不顾。面对挑战,我们只有顽强抗争才能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发展利益。毛主席曾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这是中国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
要赢得战争,就得有实力。实力从何而来?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就是说,科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国家的实力。同时,习主席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他还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这就给我们指出了增强国家实力的良方。要发展科技,就必须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而其中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
鉴于此,辽海出版社邀请军事、科技专家组建“国防重器及战例集萃”丛书编委会,组织编写军事科普读物18种,从国防重器,如航母、潜艇、轰炸机,到重要的常规武备,如坦克、火炮、装甲战车等,作了通俗而详尽的介绍。应当指出,丛书主要介绍了国外装备,然而他山之石,可以为我攻玉。这套丛书可以成为青少年增强科技意识、发扬尚武精神的好读物,从而为国家培养军事科技人才打好科普基础。
青少年朋友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建设和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力量。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真正强大起来还得靠你们。你们使命光荣,任重而道远。愿你们奋发振作,努力学习,敢于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使自己成为能文能武、能征善战的时代英雄。我们诚心地将这套军事科普丛书献给你们,聊作你们新长征路上的一点给养。
青少年朋友们,努力吧!
王景堂
2020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