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激光武器的研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新概念作战装备,一问世便引起各国兴趣。因为该型武器不仅能用于歼击机、无人机等机载平台,执行高能激光近距空中主动攻击、战术支援任务,还可作为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承担防卫职责,甚至可以对敌方卫星展开攻击。
美国就曾将这类武器搭载于普通的波音747-400飞机上,进行了机载激光器模块、大气传输、束控设备、毁伤效果以及助推段主动跟踪等项目的试验验证工作,1997年,其作战型样机的研发工作正式开始。次年8月,达到飞行标准的轻型模块的输出功率已接近30万瓦,跟瞄精度达到0.1微弧度。2002年进行导弹拦截测验,2006年成功研制出3架机载激光战机,2008年生产出7架飞机,基本具备战区作战实力。该项目对外保密性较高,但在2010年前后频繁进行拦截测验。在2010年2月12日,美国导弹防御局对外宣称“机载激光器”系统于前一天成功拦截一枚弹道导弹,这是美军“定向能”激光武器第一次成功的导弹拦截试验。据悉,此次拦截试验的地点选在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穆谷点海军航空兵基地。试验中,大功率激光器系统搭载在一架波音747飞机上升空,在空中成功击落了一枚“液体燃料”推进的弹道导弹。这次试验的成功展现了ABL系统的作战实力,对该计划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极大地推动了该计划的顺利进行。
同年9月1日和10月20日,ABL空基激光试验遭遇两次失误。尽管固体靶弹成功发射,机载系统成功获取并锁定目标信息,但未能成功切换到(使用激光束的)主动锁定程序,于是高能激光根本没有发射。2011年12月下旬,美国国防部决定不再进行ABL机载激光器研发活动,这一项目持续了近16年,总耗资超过50亿美元,还进行了多次弹道导弹拦截试验。尽管ABL项目已经宣告结束,但在进行这一项目的同时,美国在与之配套的激光器技术、能源制备和光束控制等领域均取得了可观的科研成果,大大降低了以后新型机载激光器的研发难度。目前美国导弹防御局已经开始研发新一代机载激光器,与之前不同的是它的载体选择了高空无人机。
机载激光武器作战想象图
2012年2月14日,波音公司的ALTB机载激光武器试验机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完成了最后一次实验。分析该ALTB机载激光试验机战绩涂装可以知道,该机成功拦截了9枚导弹,其中,上面7枚为靶弹,下面2枚是实际飞行中遇到的弹道导弹,固体燃料导弹和液体燃料导弹各1枚。
未来机载激光武器作战想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