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直升机直上直下,不需要跑道,即使在危急情况下,也可以自旋下降,只要赶紧找一块平地降落下来,哪有什么危险?其实,事实绝非如此。有资料显示,在直升机坠毁事故中,因降落造成的机毁人亡占到所有事故率的74%,正所谓“飞起来容易降落难”。
2018年1月10日傍晚,一架从克拉科夫飞往华沙的波兰航空飞机在华沙肖邦国际机场跑道上降落时,因前起落架没有打开而发生事故,所幸无人伤亡。
直升机降落减速时的姿态调整
2018年3月7日,俄特种部队一架米-8直升机在车臣共和国坠毁,机上共载9人,有5人遇难,这仅仅是俄罗斯当月发生的第二起坠机事故。当地时间6日下午3点,俄罗斯一架安-26运输机在叙利亚的俄空军基地附近降落时坠毁,机上26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上述直升机事故中的两架直升机均由最老练的直升机飞行员驾驶,也难逃失事的厄运,凸显了直升机的降落之难绝非危言耸听。
那么,直升机的降落到底难在哪里呢?具体来讲,有这样几点:
(1)地形
作为一款作战装备的直升机,无论战时还是平时,其降落地的选择都是头等大事,尤其是作战中,面对的大多是陌生环境,而在这种状况下要找到一块适合降落的地方绝非易事。
比如坡地、沙丘、沼泽、森林等,一旦盲目降落,就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比如,地面沙尘、杂草。因直升机的旋翼在旋转中会产生巨大的气流,而这些气流掀起的沙、草漫天飞舞,不仅扰乱飞行员视野,进入发动机后还会造成机械受损,在这种情况下,将成为敌人的活靶子,这还是轻的。如果机翼触碰到山体或者林木,还会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带来非战斗减员。事实上,这也是很多空降作业中,宁愿采取悬停索降也不盲目着陆的根本原因。因此,地形环境对直升机的降落来说,难度之高非常人所能想象。
直升机降落时的气流
(2)机械故障
在很多人眼里,直升机不仅能垂直起降还能前进倒飞,轻巧地落地,灵便地腾挪,真是不能再悠哉了。的确,直升机的飞行动作是固定翼飞机无法比拟的。但谁能想到,这些看似优美动作的背后,完全是直升机复杂的机械在支撑。其操作面之多、要求之高也是有目共睹的。
据报道,2018年6月,美国联合直升机安全分析机构对近三年来全美500起直升机飞行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结论:有近110起(其中5起属重大机毁伤亡)事故都是在降落阶段因机械故障而引发的,占比高达22%。
(3)天气
直升机的降落受天气影响是最明显的,处理不当就会前功尽弃甚至面临危险。总体来说,威胁直升机降落安全的天气现象包括雷暴、风雨、沙尘、雾霾、积冰、火山灰云等。尤其是雷暴,它被认定为飞行活动的“杀手”,不仅给直升机机体、旋翼、导航设备带来极大危害,而且影响驾驶员的操控。
在风和日丽、天高云淡的日子里,蜻蜓点水般的直升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进入复杂战场环境的军用直升机,往往要面对的都是强大的对手、严酷的气候、恶劣的地形甚至是多变的可视度,这样的情况,对任何直升机的降落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当然,直升机降落的难点还有很多,比如迫降、燃料、通信、地勤指挥、飞行员判断等,这些都是造成直升机降落困难的拦路虎。因此,对直升机来说,“飞起来容易降落难”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