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亚克兴海战:争夺罗马最高权力的对决

编者按语

公元前31年,亚克兴海战爆发。罗马屋大维率领400艘战舰,在希腊西海岸迎战安东尼率领的500艘战舰。事实上,这是屋大维和安东尼为争夺罗马最高权力而发生的海上对决,也是古代世界地中海极其重要的海战之一。

海战档案

时间:公元前31年9月2日

地点:希腊西海岸

参战方:安东尼舰队

屋大维舰队

指挥官:安东尼

阿格里帕

参战兵力:安东尼战舰500艘

屋大维战舰400艘

伤亡情况:安东尼仅剩战舰100余艘

屋大维伤亡较小

海战结果:屋大维取得胜利

世界海战史上有这么一场海战,直接决定了两个国家的命运,即罗马和埃及。在这场伟大的海战中,有着罗马贵族安东尼、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恺撒甥孙屋大维等著名的历史人物。而有趣的是,安东尼那原本“万无一失”的作战计划,却因一个逃兵而泄露,因一群逃兵而败北。

罗马内部权力争夺

讲述阿克提姆海战,需要从恺撒大帝说起。恺撒是罗马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集罗马军政大权于一身。当时有传言:恺撒想复辟为“国王”。而自从数百年前罗马废除君主制以来,罗马人就绝不允许再出现“国王”这一称号。于是, 60名元老院议员(以布鲁图为首)串通起来,密谋暗杀恺撒。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按约定前往元老院开会。他刚进入议事厅,会场内的人纷纷站立起来向他打招呼,其中一人缓缓走向恺撒似乎想要询问什么,但走到恺撒跟前却突然抽出藏在袖子里的匕首,狠狠刺进了恺撒的身体。其他合谋者一拥而上,恺撒当场身亡。

恺撒的死影响了罗马的政局,渐渐形成了以罗马贵族安东尼、雷比达和恺撒甥孙屋大维为首的政治寡头。没过几年,他们打败了布鲁图等共和派反叛者。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几位寡头之间冲突不断。

公元前37年,安东尼迎娶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这不但一时成为美谈,而且使安东尼的军事实力大增。不过,此时安东尼却被爱情冲昏了头,他竟然宣布将罗马东方行省的部分地区赠送给克里奥帕特拉和她的儿子。

第二年,屋大维俘虏了大肆劫掠西西里岛的雷比达,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安东尼。由于安东尼出卖了罗马人民的利益,屋大维便正式向安东尼及克里奥帕特拉宣战。亚克兴海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爆发的。

海战一触即发

屋大维首先宣战,但主动挑起亚克兴海战的却是安东尼。公元前32年,安东尼在克里奥帕特拉的鼓动下直扑雅典,准备与屋大维一决高下。(表2-1)

表2-1 双方的兵力对比

就海军而言,安东尼海军的实力要强于屋大维,而且安东尼海军有些战舰比较高大。据《西洋世界军事史》记载:“安东尼的战舰中,有许多都比屋大维的更大,装有4人、6人、9人甚至于10人的桨架(即每桨所用的人力),有些战舰高出水面十尺(约3米)以上。在这些高大的战舰上,还装有旋转的‘炮塔’,战舰的两侧备有‘装甲’,即用铁索捆绑的方木,以防敌舰碰撞……”(图2-1)

图2-1 安东尼战舰多层桨架剖面(部分)

安东尼将舰队集结在希腊西海岸一带,主力位于亚克兴海角。亚克兴隔着一条海峡与希腊的普佛扎海角相对,东面是开阔的阿佛拉科亚湾,西面是爱奥尼亚海,而屋大维则驻守在海峡北面的米奇里特奇。

安东尼的“如意算盘”

交战之初,双方都比较谨慎,谁也不敢贸然进攻。不过,在互相试探期间,屋大维的舰队不断偷袭安东尼设在西海岸的补给站(当时,陆军的补给主要靠船舰运输),导致安东尼军队的补给十分紧张。为了摆脱缺少补给的困境,安东尼迫切需要寻求与屋大维决战。

当然,能成为一方豪强,安东尼也有过人之处。经过仔细观察,他打起了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如意算盘”。

安东尼将自己的计策告诉克里奥帕特拉:“我发现在这个季节,这里(希腊西海岸)的风总是上午从海上吹向海岸,到正午则转为西北风。因此,我打算把那些高大的战舰集结在舰队的右翼,然后利用中午突然转变的风力,迅速包抄到敌方舰队的左翼,这势必会打得对方措手不及!”

克里奥帕特拉也赞成这一战术,她微笑着说:“真是个好主意!占有优势的战舰,再加上顺风作战,必定能取得胜利。等屋大维的海军战败,他的陆军就会因为缺少补给而不战自溃。”

虽然信心十足,但安东尼也想好了退路:“决战的时候,让我们的战舰都带上风帆。这样,即使战事不利,我们也能顺风撤退。”

计策已定,那么安东尼的“如意算盘”能打响吗?双方交战的时候,屋大维的舰队又该如何应对呢?

号角、巨石、弩箭、“钳子”

公元前31年9月2日上午,400艘安东尼战舰驶出港湾,排列成左、中、右三队。其中,右翼实力最强,由安东尼亲自指挥。此外,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率领60艘埃及战舰殿后,作为预备队。

屋大维把海军授权给他最信任的统帅阿格里帕全权指挥。阿格里帕从小和屋大维一起长大,两人是挚友,而且阿格里帕有着杰出的指挥才能,正是他有针对性的布置,使安东尼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原来,在安东尼舰队出发前,阿格里帕的士兵抓获了一个敌方逃兵,安东尼的作战计划因此而泄露。于是,阿格里帕也把舰队分为左、中、右三队,且左翼实力最强,由他亲自坐镇。

正午时分,当风向转变时,海战随风而至。双方很快战成一团,安东尼的右翼战舰和阿格里帕的左翼战舰碰撞在了一起。

安东尼的右翼战舰比较高大,而且具备远程攻击的能力。随着他一声令下,所有战舰的“炮塔”不断投掷巨石,甲板上负责攻击的士兵也纷纷射出弩箭。当双方战舰接近时,安东尼的高大战舰则径直向敌舰撞去,想用包裹青铜的撞角将敌舰撞沉。

不过,阿格里帕自然不会硬碰硬,他让左翼舰队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竭力避开敌舰的远程攻击,然后寻找时机从侧面撞击敌舰,或者让己方战舰从敌舰的一侧紧紧擦过,把敌舰一侧的划桨切断。

阿格里帕知道,要对付安东尼的高大战舰,最好的办法就是接舷战。当时,普遍装备的是一种叫“乌鸦”的打接舷战的装置。“乌鸦”被安放在舰首,能左右摆动,是一个悬在长杆上、顶端有巨钉的跳板桥。当打接舷战时,将“乌鸦”落在敌舰上,可以把敌舰勾住,然后让士兵通过“乌鸦”跳上敌舰。

但在这次海战中,发挥威力的却不是“乌鸦”,而是经过阿格里帕改进的具有远程能力的“活乌鸦”,阿格里帕称之为“钳子”。这是一块数米长的跳板,外面包裹着铁皮,一头装有铁钩,另一头系着绳索。只见,阿格里帕的士兵一边躲避敌舰的攻击,一边用舰上的弩炮把“钳子”抛射出去,“钳子”前端的铁钩牢牢勾住了敌舰。

安东尼的士兵急了,他们用尽全力想砍断“钳子”,但却毫无作用,而且由于“钳子”很长,他们也无法割断“钳子”后端的绳索。很快,阿格里帕的战舰接近了敌舰,士兵们勇敢地从“钳子”上跳到敌舰的甲板上,用剑、长矛等兵器与敌人搏斗。就这样,安东尼的高大战舰完全失去了优势,海战也变成了陆战。

战况十分激烈,亚克兴海角的海面上号角齐鸣、杀声震天,空中飞舞着巨石、弩箭、“钳子”,海水里到处散落着破碎的船板和呼救的士兵。

狭路相逢勇者胜

事实上,海战进行到此刻,依旧未能真正完全分出胜负。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哪一方勇往直前,就会获得胜利天平的倾斜;哪一方先胆怯,就会落入失败的深渊。

当安东尼的右翼战舰激战正酣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战局,安东尼抽身爬上桅杆瞭望。这一看,差点让他从桅杆上掉下去。原来,他惊讶地发现,己方的中央舰队和左翼舰队竟然都不战而逃。

与此同时,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也发现了逃跑的舰队,她立即命令预备队上前拦截。那些逃跑的舰队,见前有阻拦、后有追兵,他们索性再次掉转船头,直接向阿格里帕的舰队投降了。

安东尼在桅杆上气得发抖,眼睁睁看着投降的舰队却无计可施,他意识到败局已定。长叹一声,安东尼下令挂上事先约定好的信号旗,通知克里奥帕特拉撤退。

于是,海面上的埃及舰队纷纷挂起风帆,慌忙逃离战场。但那些依旧在战斗的战舰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被阿格里帕的战舰死死缠住。此时,这些安东尼的残余战舰显然已经丧失了斗志,他们匆忙挂起风帆,将“炮塔”等投掷武器扔进大海。经过一番逃窜,最终安东尼带着残存的40多艘战舰狼狈突围。

至此,亚克兴海战结束。安东尼的陆军看到海军大败,也都纷纷溃逃。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逃回了埃及,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30年,屋大维率军登陆埃及,再次击败安东尼,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先后自杀,古老的埃及托勒密王朝灭亡,埃及被并入罗马版图,屋大维成为了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奥古斯都大帝。

历史意义

在亚克兴海战中,屋大维取得了胜利,这使他成为了罗马的救星,为他建立帝制扫清了障碍,也为罗马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此外,亚克兴海战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曾经无比辉煌的埃及王朝的灭亡,而且在不久之后,屋大维将埃及从一个独立的国家变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近代。

试想,如果亚克兴海战中,最后获胜的是安东尼,他必然会把首都设立在亚力山大城,而罗马将成为安东尼帝国的一个行省。那么,历史上辉煌的罗马文明,很可能不会有以后的繁荣,而埃及或将是另一番光景。

知识链接

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公元前63—14),是古罗马的第一任君主,元首制的创始人。他原本是恺撒的甥孙,公元前44年被恺撒指定为第一继承人并收为养子。恺撒被刺后,他利用恺撒的威望登上政治舞台,与安东尼、雷比达争夺罗马最高统治权。公元前36年,他剥夺了雷比达的兵权。公元前31年,他在亚克兴海战中击败安东尼,然后又灭亡了埃及托勒密王朝,成为了罗马的唯一主宰。公元前28年,他改组元老院,并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意为神圣伟大)的尊号。公元14年,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

马克·安东尼(公元前83—公元前30),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恺撒时期重要的军队指挥官。恺撒被刺后,他与屋大维争夺权力,后在亚克兴海战中被屋大维打败。公元前30年,他与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一起自杀身亡。

比起安东尼的才能,他最广为流传的是与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的故事。人们常常感叹他英雄难过美人关,导致一生霸业毁于钗裙。

克里奥帕特拉(公元前70—公元前30),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女王。她才貌出众、聪明机智,一生富有戏剧性,因被卷入罗马的政治旋涡,与恺撒、安东尼关系密切,使她成为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著名的埃及艳后。

公元前50年,克里奥帕特拉与异母的弟弟争夺王位并被驱逐,在逃亡中凭借美貌得到恺撒的支持,最终获得王位并成为恺撒的情人。恺撒被刺后,为保全托勒密王朝,她与罗马权贵安东尼结婚。公元前30年,屋大维征讨埃及,克里奥帕特拉用一条毒蛇结束了自己和托勒密王朝的生命。从此,埃及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图2-2 屋大维

图2-3 安东尼

图2-4 克里奥帕特拉 HMb/EVORMHUzgWa48jhxcd4PZPZboP573h8jX7L6wKKtQQbWdDzzCSgHu3wFXrl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