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以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浙江书局重刻校补明华亭张之象本《老子道德经》为底本(《四部备要》本及《诸子集成》本与此本同),参校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本、乙本(据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的高明《帛书老子校注》,简称帛书《老子》甲本、乙本),明刻《道藏》中《道德真经注》(简称“《道藏》经注本”)、《道德真经集注》(简称“《道藏》集注本”)、《道德真经集义》(简称“《道藏》集义本”),武英殿聚珍版《老子道德经》(简称“武英殿本”),黎庶昌《古逸丛书》所收《集唐字老子道德经注》(简称“《古逸丛书》本”),同时参考《列子》张湛注、《文选》李善注、易顺鼎《读老札记》、陶鸿庆《读诸子札记》、宇惠《王注老子道德经》、东条弘《老子王注标识》、楼宇烈《王弼集校释》诸说。
二、对于重要异文及讹、脱、衍、倒之处作校记于页脚。凡有异文,均标明版本出处;凡有引用,辄具详作者姓名。举凡一般的异体字、避讳字及由底本写刻造成的讹字、俗字等,原则上径改不出校记。
三、底本原有王弼注皆删去不录。底本卷末有晁说之跋和熊克重刊跋,今附录于后,以资参考。原附《经典释文·老子道德经音义》和《附识》则删去不录。
四、为便于说明校改前后差异,底本的错字、衍文一依原文保留,改用小字排列,外加( )号;改正、增补的文字,外加〔 〕号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