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
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纪评:此虽习见之语,其实诗之本原莫逾于斯,后人纷纷高论,皆是枝叶工夫。
纪评:“大舜”九句是发乎情,“诗者”七句是止乎礼义。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氏乐辞云,《玄鸟》在曲;黄帝《云门》,理不空绮。 朱云当作“弦”。 至尧有《大唐》 一作“章”。 之歌,舜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辞达而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子夏监绚素之章,子贡悟琢磨之句,故商赐二子,可与言诗。自王泽殄竭,风人辍采;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属辞无方。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
纪评:观此则以苏李为伪,不始于东坡矣。
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 一作“征”。 则五言久矣。
纪评:此与钟嵘之说亦大同小异。
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 一作“类”。 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至于张衡《怨篇》,清典 一作“曲”,从《纪闻》改。 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纪评:“类”字是。
纪评:“直而不野”,括尽汉人佳处。
纪评:是“清曲”,“曲”字作“婉”解。
暨建安之
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乃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
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若乃应璩《百一》,独立不惧,辞谲义贞,亦魏之遗直也。
黄评:的是建安。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撮举同异,而纲领之要可明矣。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
两“则”字从《御览》增。
清丽居宗;华实异用,唯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幹。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之为易,其难也方来。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明
于图谶;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
黄评:谢客为之倡。
纪评:齐梁以后,此风又变,惟以涂饰相尚,侧艳相矜,而诗弊极焉。
纪评:此论却局于六朝习径,未得本原。夫雅润、清丽,岂诗之极则哉!
赞曰:民生而志,咏歌所含。兴发皇世,风流二《南》。神理共契,政序相参。英华弥缛,万代永耽。
葛天氏乐词,玄鸟在曲 《吕氏春秋》:葛天氏之乐,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云门 《周礼》:大司乐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史》:黄帝命大容作《云门》《大卷》乐。
大唐之歌
《尚书大传》:维五纪,奏钟石,论人声,及乃鸟兽咸变于前,秋养耆老而春食孤子,乃勃然韶乐兴于大麓之野。执事还归二年,
然,乃作《大唐》之歌。一作《大章》。《汉·礼乐志》:尧作《大章》。
南风 《家语》: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九序 见《虞书》。
五子 见《夏书》。
顺美 《孝经》: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四始 见《宗经》篇。
六义 《毛诗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王泽殄竭 班固赋:王泽竭而诗不作。
观志 《左传》: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从。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武也,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
宾荣 《左传》: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以为宾荣,其能久乎?
身文 《左传》:言,身之文也。
仙诗 《史记》:秦始皇使博士为《仙真人》诗,令乐人弦歌之。
韦孟 《汉书》:韦孟为楚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孙王戊。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诗讽谏。
柏梁 任昉《文章缘起》:七言诗,汉武帝柏梁殿联句。
严 《严助传》: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注:夫子,严忌也。《艺文志》:庄夫子赋二十四篇。注:名忌,吴人。常侍郎庄怱奇赋十一篇。注:怱奇者或言庄夫子子,或言族家子,庄助昆弟也。严助赋三十五篇。
马 司马相如,见前。
成帝品录 《汉·艺文志》:成帝诏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歌诗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
五言 钟嵘《诗品》:夏歌曰:郁陶乎余心。《楚辞》曰:名余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句矣。
李陵 《诗品》:汉都尉李陵诗,其源出于《楚辞》,文 多凄怨者之流。陵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谐,声颓身丧。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
倢伃 《诗品》:汉倢伃班姬诗,其源出于李陵。《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侏儒一节,可以知其工矣。
行露 “谁谓雀无角”云云,四句皆五言。
暇豫 《国语》:骊姬通于优施,欲害申生,而难里克。优施乃饮里克酒,中饮,优施起舞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菀,己独集于枯。
邪径 《汉·五行志》:成帝时歌谣曰:邪径败良田,谗口害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枚叔 《古诗十九首》《文选注》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然诗云“驱车上东门”,又云“游戏宛与洛”,此辞兼东都,非尽是乘明矣。徐陵《玉台新咏》谓《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东城高且长》《明月何皎皎》七首是乘作。乘字叔。
孤竹 《后汉书》:傅毅字武仲。《孤竹》一篇,谓十九首《冉冉孤生竹篇》也。
张衡怨篇 其辞曰: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虽曰幽深,厥美弥嘉。之子云遥,我劳如何。
仙诗缓歌 张衡《同声歌》: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希见,天老教羲皇。
纪评:《仙诗》缓歌今已无考,不得以“素女”“天老”字附会“仙”字。
建安 《后汉·献帝纪》:建安元年,春正月癸酉,郊祀上帝于安邑,大赦天下,改元建安。下所云文帝、陈思、王、徐、应、刘,俱当时作诗者也。
文帝陈思 《诗品》:魏文帝诗其源出于李陵,颇有仲宣之体。陈思王植诗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怨雅,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幹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王徐应刘 《魏志》:王粲字仲宣,徐幹字伟长,应玚字德琏,刘桢字公幹。魏文帝《与吴质书》:伟长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伦。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其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正始 《魏志》:齐王芳改元正始。
诗杂仙心 言其皆宗老庄。
何晏 《典略》:何晏字平叔。钟嵘曰:平叔《鸿雁》之篇,风规见矣。
嵇 《晋书》:嵇康字叔夜。钟嵘曰:嵇康诗颇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志。然托喻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
阮 《晋书》:阮籍字嗣宗。钟嵘曰:阮籍诗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 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
应璩百一 《魏志》:应璩字休琏。《魏氏春秋》:齐王芳即位,曹爽辅政,多违法度,璩作《百一诗》以讽。序云:时谓爽曰:公闻周公巍巍之称,安知百虑有一失乎,故以“百一”名篇。
张潘左陆 《诗评序》: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按:三张,载字孟阳,协字景阳,亢字季阳。王注引张华误。二陆,机字士衡,云字士龙。两潘,岳字安仁,尼字正叔。一左,思字太冲。
玄风 沈约《宋书》: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于此。自建武暨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词,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词,无闻焉耳。
嗤笑 干宝《晋纪总论》: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检;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
袁 《晋书》:袁宏字彦伯,有逸才。钟嵘曰:彦伯咏史,虽文体未遒,而鲜明紧健,去凡俗远矣。
孙 《晋书》:孙统字承公,弟绰字兴公,并任诞不羁,而善属文。旧注引孙楚,楚卒于惠帝初,不得为江左也。
景纯 臧荣绪《晋书》:郭璞字景纯,著《游仙诗》十四篇。
宋初 《宋书》: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哲,垂范后昆。
山水 谓颜谢腾声,如《选》诗游览诸作也。
茂先 《晋书》:张华字茂先。
景阳 《诗品》:晋张协诗雄于潘岳,靡于太冲,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手;词彩葱蒨,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子建仲宣 《诗品》:王粲诗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
太冲公幹 《诗品》:左思诗其源出于公幹,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谏之致,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谢康乐常言左太冲诗、潘安仁诗,古今难比。
三六杂言 《文章缘起》:三言诗晋夏侯湛所作,六言诗汉谷永作。
出自篇什 挚虞《文章流别》:诗之流也,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古诗率以四言为体,而时一句二句杂在四言之间,后世演之,遂以为篇。三言者“振振鹭”“鹭于飞”之属是也,五言者“谁谓雀无角”之属是也,六言者“我姑酌彼金罍”之属是也,七言者“交交黄鸟止于桑”之属是也,九言者“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之属是也。
离合 《文章缘起》:孔融作四言离合诗。
图谶 孔子作《孝经》及《春秋河洛》成,告备于天,有赤虹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刻文云: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合卯金刀为刘,禾子为季也。
回文所兴,道原为始 “道原”未详,旧注引贺道庆, 然道庆四言回文之前已有《璇玑图》诗,不可谓之始矣。唐武后《璇玑图序》:前秦苻坚时,扶风窦滔妻苏氏名蕙字若兰,滔镇襄阳,绝苏氏音问,苏氏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纵广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覆,皆为文章。又《杂体诗序》:晋傅咸有回文反覆诗二首,反覆其文以示忧心展转也。是又在窦妻前。
纪评:《璇玑图》至唐始显,武后之序可证,不得执以驳前人。
联句 见“柏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