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的习作受到了批判

1955年初夏,我从文学讲习所结业回到抚顺,仍在抚顺市文联工作,在文学组继续当干事。我不算荣归,因为我在北京时写的一篇8000字小说遭到全市性的批判。那时辽宁省文学界、新闻界正在批判一位大连作者的短篇小说《一个女报务员的日记》,说它的问题是宣扬小资产阶级恋爱观,宣扬爱情至上。我写的小说叫《莉莉》,这是我读了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作品后的一篇习作。我十分欣赏契诃夫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他见到什么事情都能写成小说。比如他有一篇小说写一个男子看一个女子长得漂亮,在等车的站台上男子没话找话与女子闲扯,结果两个人看着停下的车开走了,都误了上车,气得女子骂这男子。我认定了那句“生活里到处有写作素材”的话,就看你作家有没有发现生活的能力。我也要试试。抚顺市文联搬过一回家,同市图书馆在一栋楼里办公。一个结了婚的图书馆女馆员婚后不思上进,钻进“安乐窝”里过日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就以这位女馆员为原型写了这篇小说。当时抚顺市文联办个《抚顺文艺》,小说在这本刊物上发表了。

市委宣传部部长看到《莉莉》,很不满意。部长是位文化老干部,深通革命文艺应走的方向,并且自己能写作,在沈阳任某报总编时写过怎样写稿的册子。部长指导我们这些新生芽子,那能力是绰绰有余。他把《莉莉》和《一个女报务员的日记》相比较,属同类,都是以小资人物为主角的作品,违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指示抚顺市文联召开全市文学工作座谈会,批判《莉莉》的错误创作倾向。部长亲自出席座谈会。一些得到开会通知的业余作者都感到事态严重,有领导撑腰,发言时猛劲儿上纲上线,《抚顺文艺》在下一期上发表了批判《莉莉》的专栏。贾秘书给我寄来一本《抚顺文艺》,我看过那些批判发言后觉得十分可笑,竟然把我描写莉莉的嘴是樱桃小口都批为是为资产阶级小姐招魂。我把《抚顺文艺》交给讲习所一些同学审看,大家都说小说写得很好,选材新颖,说小资产阶级也是人民的一部分,写他们被关注和接受教育没有错,是你们的领导思想太保守。有的同学就提示我,可别回抚顺,你学习这些,那里容不了你。还有一些革命经历丰富的同学,如吕亮是老红军,与我同室的张朴是抗日时期的文化干部,他们都告诫我,你年轻,不懂政治上的事,你回去后先别急于搞创作,多听,多看,少说话。这是师兄们对我的掏心窝子的忠告!

我在文学讲习所学习近两年时间,如果说成长,我是成长了。我畅游在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大海里,懂得了一个作家要担负的社会责任;懂得了一个作家要有多方面的修养;懂得了一个作家掌握语言和结构技巧,是赖以生存的手艺。所里还花重金让我们去南方多个城市参观。到了鲁迅的故乡,看到了鲁迅写作的原发地和诸多作品人物的遗迹,使我靠近了大师的身影,明白了他是怎样取材及为什么写作的。我还有重要的一点成长,就是在学习经典和接受大师们的教诲中,发现与现实的文艺主张并不完全相符,其中有差异、有矛盾,甚至有冲突、有风险。文学呀,它可不是供你欣赏的花朵,其中还含有血和泪!

我遵照师兄们的忠告,回抚顺后不提《莉莉》的事,安心地做我辅导业余创作的工作。

说实话,部长只是对我作品加以批判,不是对我个人存有偏见。部长是延安时期的一位文化方面的领导人,那时的干部在文艺方针路线上,是坚定地执行毛主席制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的。作为一座城市的宣传部部长,正确引领市里的作者执行党的文艺路线是他的职责。他没有预估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革命任务的转化,各项工作都应有新的规范。1979年10月30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祝词,指出新时期我国文艺工作的任务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中特别强调“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的思想。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文艺“二为”方向,就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创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vsg62anH6TaU5tT35l1iyJreZV/6hOmLb5Qo8wjGL/pYPthxZMnwTCMbgdo9C6J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