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雷班托海战:古典海战的没落

编者按语

1571年,由罗马教廷、西班牙、威尼斯组成的联合舰队与奥斯曼土耳其舰队在希腊雷班托湾爆发了一场海战。最终,土耳其舰队损失惨重,彻底失去了进军欧洲的能力。

海战档案

时间:1571年

地点:希腊雷班托湾

参战方:罗马教廷、西班牙、威尼斯

土耳其

指挥官:约翰

阿里巴沙

参战兵力:联合舰队300艘

土耳其舰队250艘

伤亡情况:联军损失战舰12艘

土军损失战舰113艘、

被俘117艘

海战结果:联合舰队取得胜利

在萨拉米斯海战后的近两千年里,全世界爆发了许多次海战,但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海战战术依旧没有多大改变,主要以船舰的冲撞和接舷后手执冷兵器的肉搏战为主。

14—15世纪,中国人发明的火药传到了西方,火炮被造了出来并逐渐被装上了战舰,再加上对风帆的重视,现代海战才有了雏形。不过,起初在海战中却是桨、帆并用,接舷战和火炮并存。直到1571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半岛之间的雷班托湾爆发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大海战,才使人们对帆船和火炮真正重视起来。从此古典海战没落,坚船利炮拉开了新时期海战的序幕。

“难产”的同盟

14世纪,中亚细亚崛起了一个新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土耳其依靠能征善战的军队在连年征战中蚕食了辽阔的亚欧土地。到16世纪中叶,塞利姆二世继位后,更是野心勃勃,时刻想把侵略的触角伸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但当时的海上强国威尼斯和西班牙却是必须克服的屏障。

1569年9月13日,威尼斯港发生大爆炸,欧洲最大的威尼斯火药厂全部烧毁,并波及停泊在海湾的海军舰队,损失了4艘军舰。消息传到君士坦丁堡,却变成了威尼斯海军舰队在爆炸中全部损毁。塞利姆二世听后欣喜若狂:“失去舰队的威尼斯人不堪一击!”就这样,塞利姆二世决定对威尼斯下手。

1570年4月,土耳其派人出使威尼斯,对威尼斯下了最后通牒:必须交出塞浦路斯岛。被威尼斯断然拒绝后,7月12日,土耳其舰队登陆塞浦路斯岛,并围攻尼科西亚。9月9日,尼科西亚陷落,守军被全部屠杀。土耳其军队又移兵马古斯坦,但由于马古斯坦有7000名守军,而且早已做好防备,使土耳其军队一时难以攻克。

在威尼斯拒绝土耳其后就立即向其他欧洲国家求援。但由于威尼斯是海上强国,之前与一些其他欧洲国家多少存在摩擦,尤其是它过去曾经与土耳其有过联盟,因此难以获得同情。

不过,当时的教皇庇护五世却目光深远。他认为,如果不能及时遏止土耳其汹涌的侵略势头,其侵略浪潮很可能会席卷欧洲,要想避免亡国灭教,就必须做出坚决抵抗。于是庇护五世立即行动起来,他召集欧洲国家商议建立同盟。但参与会议的各方却因自身利益,互不信任、争吵不休,迟迟未能就是否结盟达成一致,这也就导致同盟“难产”,甚至有可能胎死腹中。

尼科西亚被攻陷后,庇护五世更是忧心如焚,他担心如果马古斯坦继续失守那么不仅欧洲会受到威胁,而且很有可能使威尼斯人被迫倒向土耳其。最终在庇护五世的游说下,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决定支持成立同盟。

随后,庇护五世亲自主持了一系列会议,正式成立“神圣同盟”。会议决定由教皇舰队和腓力二世的西西里舰队为主力组成联合舰队,由腓力二世的弟弟约翰担任联合舰队总指挥官。

联合舰队扬帆

1571年8月23日,联合舰队按照约定在亚平宁半岛的墨西拿港集结。此时,联合舰队共有300多艘战舰和80000步兵,其中有约30000是经过接舷战训练的精锐。

联合舰队的主力是快船,共220多艘。这是单层桨座战舰,长40~60米、宽6米,帆桨并用(图4-1)。此外,联合舰队快船要比土耳其快船的火力更强,每艘舰艏装有5门火炮,两舷还有几门轻炮,而土耳其快船只有舰艏装有3门火炮。联合舰队快船的防护能力也要比土耳其快船强,船舷护板厚100毫米,还为桨手专门设置了防护。

图4-1 联合舰队主力单层桨座快船

在联合舰队中还有数艘中船,它的舰艏浑圆,被设计成一个大炮台,内部装备有15~20门火炮。此外,中船两舷各有4~5门多管炮。

为了能熟练配合,联合舰队在墨西拿港做了人员整编和战术演练。约翰将全部人员一律混编,不仅成功化解了联军内部的纷扰,而且还有效提升了战斗力,使各国将领在激战中不敢擅自撤离。另外,约翰让火力更强的中船当前卫,以确保能在与土耳其军舰的战斗中占据火力优势。

9月10日,教皇庇护五世主持了隆重的宗教仪式和誓师大会。接着,联合舰队扬帆起航,浩浩荡荡驶向雷班托湾。

10月3日,联合舰队途经亚克兴海角,悼念了那场古罗马海战中牺牲的勇士们。第二天,他们收到沿途商船带来的讯息:塞浦路斯岛的马古斯坦已经陷落,土耳其军队正在大肆抢掠。联合舰队的官兵听闻噩耗,个个义愤填膺,发誓要让土耳其人血债血偿。10月6日,联合舰队接近雷班托湾,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海战即将来临。

决战雷班托湾

1571年10月7日,当朝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联合舰队和土耳其舰队在雷班托湾遭遇。联合舰队按照事先部署,分为左、中、右三队,主力各由64艘快船组成,约翰亲自指挥中央舰队;前方有一支突击前卫(中船),后方有一支机动后卫。联合舰队的战舰纷纷挂上战旗,他们已经做好迎战的准备。

土耳其舰队由250艘战舰组成,海军统帅阿里巴沙同样把舰队分为左翼、右翼和中央,后方留数条快船和小船作为预备队,他亲自坐镇中央舰队。

上午9时,双方舰队接近。阿里巴沙意外发现,联合舰队的3个队列前都各有2艘中船,它们比其他快船都要高大、火力更猛,他心里不禁有些紧张。此时,部将建议他让整个舰队佯退,以打乱联合舰队的阵形,但阿里巴沙拒绝道:“未战先退,有失尊严!强大的土耳其军队,应该时刻行进在冲锋的路上。”

10时,海战正式打响。由于双方都分为3支独立舰队,而且阵形完整,因此海战也被自然地分成了3个战场。

联军左翼舰队VS土军右翼舰队

联合舰队的左翼和土耳其舰队的右翼都比较突出,它们最先交火。土耳其舰队刚进入联合舰队中船的火力范围,中船上的炮台就数炮齐鸣。一时间,土军右翼舰队被猛烈的炮火打蒙了,不仅导致阵形混乱而且被迫一边还击一边向岸边退却。

事实上之所以向岸边靠拢,是由于土耳其人对雷班托湾一带水浅礁多的海岸比较熟悉,他们想以此来避开中船的火力,并且能乘机迂回到联军左翼舰队的后方。这一计策很快被识破,联军左翼舰队的指挥官命令所有战舰全速前进,务必在土军右翼舰队成功迂回前截断其航线。

一时间,双方战舰绞杀在一起,火炮轰鸣、飞箭如雨,海面上漂满了碎木、断桨和士兵尸体。经过残酷的战斗,土军右翼舰队被驱赶到了海岸边,土耳其士兵纷纷弃船逃命。联军左翼舰队的士兵紧追不舍,将登陆的土耳其士兵全部歼灭。

联军中央舰队VS土军中央舰队

约翰率领的中央舰队,在左翼舰队开火后不久,也与阿里巴沙率领的中央舰队拼杀在一起。担当突击前卫的2艘中船同样发挥了巨大威力,炮火所到之处,土军战舰纷纷受损,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阿里巴沙见势不妙,咬着牙命令所有战舰全速前行,以尽快接近联军舰队,与之打接舷战。就这样,土军中央舰队以惨重的代价冲了上来,一场更加惨烈的肉搏战开始了。

阿里巴沙杀红了眼,直扑约翰的旗舰“皇家”号,舰艏的长喙与“皇家”号的绞索纠缠在一起。400多名土军士兵挥舞着刀枪跳上“皇家”号,但马上被约翰的亲兵击退,甲板上到处是残破的肢体,鲜血汇成小溪流向大海。土军经过短暂的休整后,立即发起了新的冲锋,他们先是将柏油等易燃物抛到“皇家”号上,然后投掷火把引燃大火。接着,土军冒着火海和弹雨,再次冲上“皇家”号。“皇家”号上浓烟滚滚、杀声震天,约翰指挥士兵打退了土军的第二次进攻。

图4-2 惨烈的雷班托海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军旗舰的决斗越发惨烈,其场景堪称雷班托海战中的人间地狱。起初阿里巴沙略占上风,一直指挥土军向“皇家”号进攻。后来有联军的外围战舰战胜了抵抗的土军,便腾出手来支援旗舰。约翰的兵力得到补充后,战场形势逆转,联军开始反击。经过数次冲锋,联军才得以冲上土军旗舰。土军主帅阿里巴沙在混战中受了重伤,被一名联军士兵杀死并割下首级,这个士兵大声疾呼:“阿里巴沙死了……阿里巴沙死了……”土军士兵见统帅被杀,一时间斗志全无,纷纷举手投降。

联军右翼舰队VS土军左翼舰队

相比其他两个战场来说,联军右翼舰队的形式对联军不利。联军右翼舰队有64艘中船,而土军左翼舰队有大、小战舰94艘。另外,土军左翼舰队的指挥官是狡猾的海盗乌尔齐。

战斗刚刚开始,乌尔齐指挥舰队向南航行,似乎想从联军的南方迂回到侧后实施攻击。联军右翼舰队指挥官果然中计,他让舰队的右翼支队一直向右航行以接近土军,结果导致他的右翼支队和中央支队形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乌尔齐立即停止迂回,迅速改变舰队航向,从联军右翼支队的缺口中穿插进去,猛然攻击右翼支队。联军猝不及防,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此时,联军后卫指挥官见右翼舰队形势不妙,立即从预备队中抽调了8艘快船,想堵住缺口。却被乌尔齐的16艘战舰包围,结果寡不敌众,第一波援军全军覆没。

情急之下,联军后卫指挥官将剩余的所有预备队都投入到战斗中。同时,约翰的中央舰队占据了上风,也派了数艘快船支援右翼舰队。老谋深算的乌尔齐见势不妙,于是便立即突围,最后带着残存的20多艘战舰成功逃离。

至此,雷班托海战以联合舰队大胜而告终。此役中,联合舰队损失战舰12艘,土耳其舰队共被击沉战舰113艘、被俘117艘,30000土军士兵被杀、8000人被俘。另外,约翰不仅缴获了火炮274门,还从土耳其的军舰上搜出数十万金币的财富。

历史意义

自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欧洲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威胁了近百年。雷班托海战的闪电,撕破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恐怖的黑幕。雷班托海战的胜利,终结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欧洲推进的脚步,使欧洲伟大的文艺复兴动力可以继续。

雷班托海战被认为是桨划快船时代一次伟大的海战。从海军史来看,它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此,风帆作为动力的战船代替了桨划战船,而火炮也代替了接舷肉搏,深远地影响了日后海战的发展,舰炮时代从此拉开帷幕。

知识链接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1922),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人初居中亚,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鼎盛时期,势力扩张至亚、欧、非三大洲。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消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但其最终无法抵挡近代欧洲列强的冲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于协约国之手。1922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此灭亡。

塞利姆二世(1524—1574),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最高统治者)。塞利姆二世嗜酒如命,沉迷酒色,因此被戏称为“酒鬼塞利姆”。有史学家研究指出,塞利姆二世之所以入侵塞浦路斯,除因为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还因为塞浦路斯有着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史,塞利姆二世希望通过武力控制最爱的葡萄酒的供给。

图4-3 塞利姆二世 EyLmSTDIIZ8snGnBTWnFErGLcYogZz6/Jr7WsIPzXqFznx7z8ZDJaV/BUPcqngt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