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甲午悲歌:狼烟犹在,勿忘国耻

编者按语

如今再次回顾那段历史,依旧狼烟犹在,给人一种紧迫感和焦灼感。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北部海域,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爆发了一场激战。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海战”。近5个小时的海战结束后,北洋舰队痛失4艘战舰,2艘逃生,而日本战舰无一沉没,日本联合舰队夺得黄海的制海权。甲午海战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外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行列。

海战档案

时间:1894年9月17日

地点:黄海北部海域

参战方:清政府

日本

指挥官:丁汝昌

伊东

参战兵力:北洋舰队10艘战舰

日本联合舰队12艘战舰

伤亡情况:北洋舰队4艘战舰沉没、2艘逃生(“广甲”号驶离战场后触礁,数天后被击沉),死伤官兵千余人

日本舰队5艘战舰严重受损,死伤官兵600余人

海战结果: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1894年1月10日,也就是中国的甲午年,朝鲜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东学党起义。情急之下,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帮助平息叛乱。当时,朝鲜依旧是清政府的藩属国。几经犹豫,清政府决定出兵。

与此同时,日本方面也依据188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签订的《中日天津条约》(该条约中有“日后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的规定),派兵进驻朝鲜。

1894年7月23日,日军突袭汉城王宫,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扶植亲日傀儡政府。之后日军不断向清军发起挑衅,意图驱除清政府在朝鲜的势力。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悲壮的甲午海战拉开了序幕。

大东沟偶遇

1894年9月15日,北洋舰队主力,在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带领下到达大连湾,等候运兵船装载陆军及辎重。16日凌晨,北洋舰队护送运兵船向鸭绿江的大东沟进发。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17日上午,旗舰“定远”号(图6-1)挂出龙旗开始返航。此时,日本联合舰队也正在向大东沟方向搜索,欲寻找北洋舰队的主力决战。

图6-1 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

9月17日上午11时,北洋舰队的岗哨突然发现西南方向的海面上升起了缕缕黑烟,随后发现有12艘日本军舰向北洋舰队驶来,立即向丁汝昌做了汇报。丁汝昌和“定远”号管带刘步蟾商量后,命令舰队变换为横队形,准备迎击日本舰队。

当时,准备迎战的北洋舰队精锐军舰共有10艘(表6-1),另有“平远”“广丙”及6艘舰艇(炮舰“镇南”“镇中”和鱼雷艇“福龙”“左一”“右二”“右三”)留守大东沟外,担任警戒任务。其中,“定远”“镇远”两舰的排水量和装甲厚度都是名列前茅的铁甲战列舰,但它们的航速却较慢,仅有14.5节。舰队变为横队后,“定远”号位于横队的中间,“镇远”“来远”“靖远”“超勇”“扬威”在右翼,“经远”“致远”“济远”“广甲”在左翼。

表6-1 北洋舰队12艘军舰配备情况

在北洋舰队发现日舰的同时,日本联合舰队也第一时间发现了北洋军舰。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 亨命令舰队排列为纵队形,以“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4舰为先锋,自己搭乘旗舰“松岛”号,率领“千代田”“严岛”“桥立”“比叡”“扶桑”5舰为核心,较小的“西京丸”“赤城”置于队列左侧。日舰多为下水不久的新船,航速高,火炮射速快,还安装了320毫米的大口径主炮。(表6-2)

表6-2 日本联合舰队12艘军舰配备情况

12时50分,双方舰队不断接近,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首先开炮,炮弹落在日舰“吉野”号的左舷100米处,甲午海战正式打响。10秒后“镇远”号也开了炮。接着,北洋舰队各舰纷纷开火。2分钟后,日舰开始还击。刹那间,黄海海面炮声震天、硝烟弥漫。(图6-2)

图6-2 甲午海战双方对阵图

一时胜负难分

当双方舰队相距3000米时,日本舰队的先锋4舰,盯上了北洋舰队右翼较弱的“超勇”“扬威”。这两艘战舰不仅排水量较小,而且都已经服役了13年,属于比较老旧的战舰,可以说是吨位小、速度慢、火力差、防御弱。虽然北洋舰队右翼其他战舰竭力掩护,但在4艘更为先进的巡洋舰面前,“超勇”“扬威”显得老态龙钟,很快被击中,燃起了大火。“超勇”号上浓烟滚滚,而且舰体已经倾斜,但全舰官兵仍未停止战斗,一面救火一面向敌舰轰击,但终因损伤严重而沉没。“扬威”号经过一番奋战后,因火势太大,只能驶出战阵,全舰官兵一起奋力扑灭大火,但基本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正在旗舰“定远”号舰桥上指挥战斗的丁汝昌看见两艘战舰受损,心里十分愤恨,暗暗发誓要与敌舰周旋到底。不料,这时“定远”号猛然开火,竟然震塌了舰桥,丁汝昌猝不及防,从舰桥上跌落受了重伤。丁汝昌十分英勇,他拒绝到舱内休息,依然坚持在甲板上鼓舞士气。

当日本舰队先锋攻击北洋舰队右翼时,日本舰队的其他战舰也与北洋舰队主力相遇。北洋舰队各舰以舰艏主炮猛烈攻击日本战舰,并以“人”字阵形拦腰切断了日本舰队中较弱的“比叡”“扶桑”“西京丸”“赤城”4舰阵形。

北洋舰队各舰分工明确,“定远”及“镇远”等右翼各舰用右舷炮火轰击“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经远”“致远”等左翼各舰则用左舷炮火轰击“比叡”“赤城”等舰。北洋舰队的策略与日本舰队先锋大致相同,都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只见,日舰“比叡”号被打得晕头转向,竟慌不择路闯入北洋舰队的阵中,结果受到多艘北洋舰队战舰的猛烈轰击,导致舰体损伤严重,连悬挂着的军旗也被击毁。接着,被“定远”号的一发炮弹击中甲板,引发大火,19人被当场炸死,数十人受伤。但“比叡”号始终没有沉没,而是拖着滚滚浓烟侥幸逃出重围。

同时,北洋舰队左翼各舰猛烈攻击“赤城”号,造成日舰官兵伤亡惨重。不久,旗舰“定远”号击中了“赤城”号的舰长室,使板元舰长当场毙命。接着,数发炮弹袭来,代理舰长也被击伤。

除这两艘战舰外,日本舰队的其他多艘战舰也纷纷被击中。“吉野”号中弹,被打死一名少尉,并引燃大火;“高千穗”号右舷后部中弹,被打死数名士兵;“秋津洲”号甲板中弹,被打死5人,打伤9人;“浪速”号右舷一号炮台中弹,海水浸入甲板;“西京丸”号被“定远”号击中,军官室被毁,舰体损伤严重。

这是甲午海战第一阶段的战斗,双方攻击的主要目标都是对方的弱舰,虽然都有损伤,但胜负未分。

碧涛万顷葬忠魂

1894年9月17日下午14时15分,日本的4艘先锋舰看到“赤城”等舰被截,立即前往救援。而以“松岛”号为核心的日本主力舰队,沿着北洋舰队火力较弱的右翼切入其后方。于是,日本舰队就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北洋舰队的形势变得不妙起来。

事实上,自丁汝昌受伤、舰桥损毁后,北洋舰队已经失去了统一指挥,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但即使如此,北洋舰队广大官兵依旧英勇奋战、宁死不屈,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

只见,日本舰队集中火力攻击“定远”号。在这危急关头,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加速挡到了“定远”号的前面,竭力保护己方旗舰。“致远”号虽然拥有北洋舰队最高的航速,却没有重型装甲防护,在“吉野”“高千穗”等舰的围攻下,全舰燃起大火,而且水位线下被击出了两个大洞,海水汹涌而入。(图6-3)

图6-3 北洋舰队“致远”号

邓世昌清醒地意识到:为国捐躯的时刻到了。他冷笑一声,随即下令集合。全舰官兵都来了,人人身上都带着伤,注视着一起浴血奋战的管带。邓世昌扫视着大家,平静地说:“兄弟们,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和‘致远’号一起沉入大海,难道我们就这样等死吗?”静静的没有回音,但全舰官兵坚定的眼神已经表明了一切。邓世昌接着说,“敌方旗舰‘吉野’,就在我们前面,如果把它撞沉,我们就有获胜的机会。你们敢吗?”话音刚落,大家一起吼叫起来:“敢……撞过去……撞沉‘吉野’!”在邓世昌的命令下,“致远”号开足马力,拖着愤怒的火焰,带着满身创伤,咆哮着向“吉野”号冲去。

“吉野”号舰长河源要一根本不相信中国军舰会如此拼命,直到他发现“致远”号像一头雄师向自己冲来,被吓出了一身冷汗,颤抖着喊道:“鱼雷,快放鱼雷……”一枚枚鱼雷飞射而出,已经严重受损的“致远”号无法躲避,不幸被击中,舰上锅炉发生爆炸,“致远”号失去了动力,并逐渐被海水淹没。

邓世昌坠海后,随从刘忠将救生圈抛给了他,但邓世昌不接,他已经决心与“致远”号一起共赴国难。这时,邓世昌的爱犬“太阳”游到了他的身边,用口衔住他的手臂不让他沉没,邓世昌赶不走它,便抱着爱犬一起沉入汹涌的波涛之中。邓世昌牺牲时年仅45岁,与他一起壮烈捐躯的还有全舰240多名官兵。

北洋舰队左翼的“济远”和“广甲”,在看到“致远”号沉没后,连忙挂上“本舰重伤”的信旗,就在脱离战斗时竟然撞到了“扬威”号,使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扬威”号再添新伤,舰体被撕开一条大口子,不久也沉入海底。

在北洋舰队失去5艘战舰后(3艘沉没、2艘重伤),日本先锋4舰又把炮口转向了“经远”号。管带林永升临危不惧,率领全舰官兵以一敌四,坚持了很长时间。忽然,一发炮弹击中“经远”号甲板,林永升光荣牺牲,其他官兵依旧继续奋战。然而,舰上火势越烧越烈,左舷舰艏逐渐下沉。不久,“经远”号沉没,全舰官兵除16人获救外,其他230多人全部殉国。

至此,甲午海战第二阶段结束。北洋舰队的“超勇”“致远”“扬威”“经远”先后沉没,“济远”“广甲”重伤。北洋舰队实力大损,已无力向敌人主动发起攻击,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

悲哉北洋舰队

1894年9月17日15时,北洋舰队坚持与日本舰队作战,双方军舰数量为4∶9,“定远”“镇远”“来远”“靖远”4舰处境艰难。这时,留守大东沟外的“平远”“广丙”及“福龙”号鱼雷艇匆匆赶来增援,令北洋舰队官兵士气大振。“靖远”号见旗舰早已无力指挥,便主动升旗指挥战斗。

15时30分,“镇远”号305毫米主炮连续2次击中“松岛”号,引发爆炸,导致舰身倾斜,死伤100多人,“松岛”号败走。据战后统计,“松岛”号在整个海战中共中弹100余处,虽然最后挣扎着返回港口,但因损伤过于严重,不得不提前退役。(图6-4)

图6-4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

“定远”号追击受损的“松岛”号,被前来解围的“吉野”“浪速”等舰围攻。“定远”号官兵毫无惧色,他们“誓死抵抗,不稍退避”。“定远”号管带刘步蟾表现十分出色,他作战果敢,指挥灵活。交战中,“定远”号连续被120毫米火炮击中,但始终没有对其造成大的损伤。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北洋舰队各舰官兵依旧舍生忘死。不过,日本舰队却先退缩了。日舰“西京丸”“赤城”“比叡”早已被北洋舰队各舰轰得不知所踪,旗舰“松岛”号几乎瘫痪,“吉野”“扶桑”等舰也都受了伤。于是, 17时40分,伊东 亨下令所有日舰撤出战斗。

这时太阳即将西沉,血色的烟云布满天空,历时近5个小时的甲午海战落下帷幕。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来远”“靖远”“平远”等舰,拖着伤痕累累的残躯离开了血染的战场,向旅顺港驶去。

经此一役,北洋舰队损失“超勇”“致远”“扬威”“经远”“广甲”(“广甲”号逃离战场后触礁,数天后被击沉)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而日本联合舰队“松岛”“吉野”“比叡”“赤城”“西京丸”5艘军舰受损严重,死伤官兵600余人。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

后续:北洋舰队覆没

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损伤的战舰在旅顺港船坞进行了修整。1894年10月,北洋舰队转移到威海卫港内,李鸿章严令舰队“不得出战”。

威海卫地处山东半岛顶端,港湾呈半圆形,与旅顺港遥遥相对,有刘公岛、日岛横列湾内,地势险要。威海卫南北两岸及刘公岛、日岛建有10余座炮台,配备新式大炮100余门。北洋舰队的26艘各种舰艇就停泊在这里。

1894年11月下旬,日军侵占旅顺。清政府由于陆海一连串的失利,主和派占据了上风,甚至不知羞耻地派了一个德国顾问为代表,想与日本议和。日本见清政府如此软弱,便准备在山东半岛发动新一轮进攻,以求在将来与清政府的谈判中能攫取更多利益。日本大本营计划,海陆配合攻占威海卫,企图歼灭对日本海军依旧有很大威胁的北洋舰队。

1895年1月30日,日军登陆部队25000人,对威海卫的南帮炮台发起总攻。北洋舰队用舰炮支援守军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但终因兵力悬殊(南帮炮台的守军只有3000人),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南帮炮台和海岸炮台陆续失守。在被占领的摩天岭炮台上,日本陆军少将大寺安纯以胜利者的姿态配合随军记者拍照时,被“来远”号上射出的一枚炮弹当场炸死。

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在派军舰封锁威海卫港出口后,又海陆联合猛攻刘公岛和日岛。北洋舰队官兵拼死奋战,先后挫败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并击伤了2艘敌舰。经过一天激烈的战斗,日舰始终未能抵达港口。

正面进攻失利后,伊东 亨决定用鱼雷袭击。4日夜,日军派10艘鱼雷艇沿南岸偷袭,被北洋舰队发现,各舰纷纷开炮,慌乱中日军1艘鱼雷艇触礁被毁,另有2艘遭到重创。5日凌晨,“定远”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刘步蟾指挥“定远”号于沉没前主动在刘公岛南岸沙滩搁浅,利用舰炮增强威海卫南口的防御力量。当夜,日军鱼雷艇再次偷袭,至6日凌晨,北洋舰队共有3艘船舰先后中雷沉没。

2月7日,日军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面对敌人的疯狂攻势,守岛的北洋将士毫不畏惧,奋力还击,先后击中“吉野”号、“松岛”号等4艘日舰。随后,日舰集中火力轰击日岛炮台,岛上的弹药库被炸、大炮损毁,守军不得不撤到刘公岛,日岛陷落。

就在双方激战的时候,丁汝昌命令鱼雷艇管带王平率领10艘鱼雷艇和2艘汽船冲出去袭击敌舰,可王平竟然带着这些船舰冲出去后向烟台方向逃跑。结果被日舰追击,除王平乘坐的船舰逃到烟台外,其他所有船舰无一幸免,全部损毁。

2月8日夜,日舰炸毁了威海卫东口的防护器材。9日上午8时,日舰再次发动攻击,丁汝昌指挥“镇远”号、“平远”号,驶到日岛附近与日舰搏斗。不久,“镇远”号被炮弹击中,于8时40分沉没。同日,“靖远”号也中弹后搁浅。(图6-5)

图6-5 北洋舰队“镇远”号

连日苦战,使北洋舰队官兵疲惫不堪,眼见着死伤愈来愈多,弹药、粮食越来越少,一些将领发生了动摇。10日,北洋舰队的一些外国雇员和营务处提调牛昶昞、严道洪等人,要求丁汝昌率部投降,被丁汝昌断然拒绝。为不让受损严重的战舰落入日军之手,丁汝昌命令鱼雷艇炸沉搁浅的“靖远”号,并用炸弹炸毁旗舰“定远”号。当日夜,“定远”号管带刘步蟾见朝夕为伴的战舰沉没,仰天长叹后服毒自杀。

11日,日军海陆夹击刘公岛。丁汝昌率兵奋力抵抗,先后击伤3艘敌舰。但弹药将尽,援军无望。丁汝昌主张冒死突围,但已无人响应。随后,丁汝昌又命人炸毁“镇远”号,依旧无人动手。丁汝昌见大势已去,遂自杀报国,享年59岁。

接着,牛昶昞等人推举“镇远”号代理管带杨用霖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誓死不从,也自杀殉国。

12日,牛昶昞等人起草了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向日本投降。14日,牛昶昞向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 亨交出北洋舰队官兵名册,并签署《刘公岛降约》。17日,日本联合舰队驶入威海卫港受降,北洋舰队被俘船舰11艘、官兵5000余人。至此,清政府花费巨额白银、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在随后的4个月内,清军在与日军作战中节节败退,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乞降进程。1895年3月,李鸿章赴日本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为中国近代史翻开了屈辱的一页。

历史意义

单就甲午海战来说,交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时间之长,以及战斗的激烈程度,都是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的,因此被西方人称为“近数十年欧洲各国所未有”的大海战。

公正来说,甲午海战的结局,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也并非完败,日本联合舰队也遭受了沉重打击,这也正是为什么最后日本舰队主动退出战场的原因。只不过,在随后的威海卫之战中,由于清政府的消极防御,导致北洋舰队覆没,才真正坐实了日本海军大胜的言论。

对于这令人痛心疾首的失败和屈辱的历史记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发愤图强,勿忘国耻”,这也许正是我们纪念甲午海战、缅怀北洋英雄的真正意义。

记得,在纪念甲午海战120周年的时候,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的相关提问时,掷地有声地说:“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是的,中国人绝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今天的中国,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知识链接
什么是《中日天津条约》

《中日天津条约》又称《朝鲜撤兵条约》,是1885年4月18日,清政府与日本在天津就朝鲜问题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是:

1.议定两国撤兵日期;

2.中、日均勿派员在朝教练;

3.日后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

《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为何

《马关条约》是清政府与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该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清政府的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本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步骤。

“济远”和“广甲”的结局如何

甲午海战时,“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因惧战逃走,“广甲”号管带吴敬荣见了也随之逃跑。“济远”号退回大连湾;“广甲”号因惧怕日舰追击,慌不择路,逃至大连湾三山岛外触礁搁浅,吴敬荣率众弃舰,登岸逃命,第二天北洋舰队派军舰想将“广甲”号拖回港口,却遇见数艘日本军舰,“广甲”号被日舰炮击沉没。9月29日凌晨,方伯谦在旅顺黄金山下被斩首;而吴敬荣则幸运得多,他仅被“革职留营,以观后效”。

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简介及名言

丁汝昌

丁汝昌(1836—1895),字禹廷,安徽合肥人。他早年参加太平军,后投入湘军,不久改入淮军。1881年,率北洋舰队官兵200多人前往英国,接收“超勇”号和“扬威”号回国。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丁汝昌出任提督。1894年,在甲午海战中跌落舰桥负伤。1895年,在威海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抵御日军围攻,在陷入绝境、援军无望之际,自杀殉国。名言:“海军如败,唯有战至船没人尽而后已。”

刘步蟾

刘步蟾(1852—1895),字子香,福建福州人。早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后,他参与了《北洋海军章程》的起草,海军规则多出其手,后被任命为北洋舰队右翼总兵。1894年甲午海战中,刘步蟾指挥“定远”号英勇作战,并重创日军旗舰“松岛”号。威海之战中,刘步蟾追随爱舰自杀殉国。名言:“苟丧舰,必自裁!”

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字正卿,广东番禺人。自小立志海军,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1887年,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4舰,年底回国,因接舰有功,升为副将,获加总兵衔,并任“致远”号管带。1888年,又加提督衔,深得李鸿章的赏识。1894年,甲午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奋勇作战,誓与战舰共存亡,后在日舰的围攻下“致远”号沉没,邓世昌也沉海殉国。邓世昌牺牲后举国哀痛,光绪皇帝亲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名言:“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krS6nFg7XJsJrjXcTbxVYtB4y0e5D/GMu1J00QwSGjV8sV7VhPO18KfPPssQL9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