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邯郸之战那时候,秦昭王下令让郑安平率领大军去攻打赵国。这郑安平呢,带着秦军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
哪知道这一去,可就麻烦大了。那郑安平刚到战场上,没一会儿就被赵军团团围住啦,那情形就跟掉进了陷阱似的,生死就在一念之间。
郑安平一看这形势,心里暗暗叫苦,没办法,为了自己能活命,也为了手底下这帮将士,他咬咬牙,决定投降赵国,这一降就带了两万人过去。
这消息传回秦国,可把应侯范雎给吓得不轻。因为郑安平可是他举荐的人。按照秦国法令,他这是要跟着受牵连受罚的。范雎心里明白自己理亏,没办法,只能在草垫上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苦苦哀求秦昭王惩罚他。
没过多久,有个叫蔡泽的听说了范雎这档子事儿,心里就琢磨开了。这蔡泽可是个有心机的人,他专门提前计划了一番。然后就派人去把范雎给激怒了。那派去的人见到范雎就说:“应侯啊,您知道不,燕国来了个人叫蔡泽,这人可不得了,那是能洞察天下大事,辩才高得无人能比!要是他见了秦王啊,您可就惨喽,准得陷入绝境,到时候您的权位,恐怕都得被他给夺走了!”
范雎一听这话,心里那火啊,腾腾就冒起来了。哼,我想我就不信他能翻出什么大浪来,我会怕他?当下就吩咐手下,赶紧的,把这个蔡泽请过来。
蔡泽来了之后,跟大家打招呼那可真够随意的,就作了个揖,算是应付过去了。范雎呢,这会儿心里本来就因为郑安平投降赵国这事儿心烦意乱的,看到蔡泽这么傲慢的样子,忍不住就大声呵斥道:“你之前不是说要取代我做秦相吗?是不是真有这想法?”
蔡泽却慢悠悠地、大大方方地说:“没错,我确实说过。”
范雎接着问:“好啊,既然你说有这想法,那你就把你的想法都跟本相说说,让我看看你到底有何能耐。”
蔡泽这才不慌不忙地说道:“您呀,有时候做事可真是有点迟钝。您看这天上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到时候了就各自完成使命,然后静静地离去,这多有规律、多自然啊。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手脚灵活,耳朵听得清楚,眼睛看得明白,心思也很聪慧,这不是我们士人心里一直盼着的事儿嘛!”
范雎听了,微微哼了一声:“这倒是不错。”
蔡泽接着又说:“那种以仁为本,秉持正义,一心推行正道,广施恩德,能让全天下百姓都拥护和爱戴的君主,难道不是善辩明智之士心中所向往的吗?”
范雎撇撇嘴,不太在意地说:“也就那样吧。”
蔡泽可不管范雎这态度,继续说道:“要是能够位居高位,显得显赫,把各种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让自己平平安安地活得长久,名声和实际都完美无缺,恩泽能够远播千里,世世代代都被人们赞颂不绝,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儿吗?”
范雎听了,点点头说:“确实是这样。”
蔡泽突然话锋一转,说起商鞅、吴起、文种这些人的结局凄惨,还问范雎:“这难道也值得羡慕?”
范雎听了,立刻就狡辩起来:“为什么不值得羡慕呢?你瞧瞧那公孙鞅,一心为公家的事情操劳,根本就顾不上自己的安危,他设立严刑峻法,让秦国变得安定,老百姓也都从中得到了利益,还开拓了那么大一片疆域。再看吴起,他一心为楚国着想,让君主能够称霸天下,让国家变得强盛起来。还有那文种,对越王那是忠心耿耿的,就是在越王复国了之后他富贵了,他也不骄傲自满。他们可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楷模!”
蔡泽却慢悠悠地回应道:“可是您仔细想想,要是君主、父亲不贤明,不懂得把握关键,又怎么能干得好国家和家里的事情呢?你看比干、子胥、申生这些人,那都是对君主忠心、对父亲孝顺的好人,可他们最后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遇到明主啊!所以有时候,这商鞅、吴起、文种虽然成就了大功业,却不得善终,这就是因为他们遇到的君主没有把他们扶持好。这也就告诉我们,人们一心想要建功立业,那就是希望功成名就,而且自身安然无恙。要是光有名声被大家垢辱,可自身性命却得以保全的,那还算次一等的;名声被人垢辱,自己性命保不住的,那就更差了。”
范雎听了蔡泽的这一番话,心里就像是被什么点亮了似的,一下子就开朗起来了,而且转变速度极快。他仔仔细细地琢磨了一下,觉得蔡泽说的确实有道理。
过了几天,应侯范雎在上朝的时候,趁着这个朝见秦昭王的好机会,就极力向秦昭王推荐了蔡泽。秦昭王就召见了蔡泽,这一谈,还真就喜欢上他了,当场就给了他客卿的职位。范雎一看,这机会差不多来了,就开始赶紧说自己有病,请求秦昭王送回相印。
秦昭王本来还想让他接着干,范雎就在那里装病,说自己病得重得很。最后,范雎被免掉了相邦的官职,秦昭王就任命蔡泽为秦国相国了。
后来,这蔡泽还真干了不少事儿,还带领着秦国向东,一举就灭掉了周朝。您说,这蔡泽是不是个很有点心机又很有才华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