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嫁给吴应熊的和硕公主结局如何

今儿咱们来说说那金庸先生笔下《鹿鼎记》里的建宁公主。在这小说之中,建宁公主被描绘得活灵活现,性格刁蛮泼辣,还胆大妄为,但又透着股子单纯搞笑的劲儿。这建宁公主在书里身份也不简单,金庸先生把她设定成了明朝将领毛文龙的女儿。

不过呢,历史就像是一个调皮的顽童,往往会跟咱们“开玩笑”。历史上的建宁公主和那小说里的人物,差别可大着呢!历史上的建宁公主是实打实的公主,而且,她可没有跟着韦小宝远走高飞这种事。

建宁公主在历史上的原型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四女,也就是和硕恪纯长公主,她名叫阿吉格。要按辈分算起来,和硕恪纯长公主可是康熙皇帝的姑姑,可不是像小说里那样,是康熙的妹妹。

咱们把时间拉回到顺治十年(1653年),这年,才13岁的和硕恪纯长公主,也就是和硕公主那时,稀里糊涂地就下嫁给了平西王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

13岁的年纪,哪能懂得多少情情爱爱的事,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踏进了婚姻的殿堂。当时的皇帝是她的弟弟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

这事,还得从1650年12月31日说起,那一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在关外狩猎的时候,驾鹤西去啦。多尔衮一死,顺治皇帝就开始大权独揽,亲自主持朝政。

顺治皇帝亲政之后,就马上对多尔衮原来的势力开刀,着手打击。您可能会问,这顺治皇帝打击多尔衮的势力,和和硕公主下嫁吴应熊有啥关系呢?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

话说当年清朝能够成功入关,那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有两个人可是出了大力的。一个是指挥八旗兵、威风凛凛的多尔衮;另一个,就是在山海关驻守的明将吴三桂。当时清朝进了关,可在南方还有个富得流油的南明政权,在西北和西南,又有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就算清朝进了关,这天下也还没完全统一!

在当初为清朝打天下的力量里头,明朝的降将和多尔衮的势力是两大主力。多尔衮在世的时候,还得依靠明朝的那些个降将去对付农民军和南明政权。如今多尔衮不在了,他的势力垮了台,顺治皇帝就更加需要依靠像吴三桂这样的人,来帮着清朝把天下给统一。

在那时候的明朝降将里头,吴三桂势力首屈一指的。虽然吴三桂归降了清朝,可清朝的统治者一直对他不放心。

在多尔衮摄政的时候,吴三桂就被安排去对付西北的农民军。等多尔衮势力倒台了,顺治皇帝琢磨着要提高汉人士大夫的权力,好笼络汉人阶层。于是,他就把皇太极的第十四女,也就是建宁公主原型和硕恪纯长公主,许配给了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

和硕公主这桩婚事全是政治联姻。对顺治皇帝来说,这是做给汉人阶层看的。他想着,用这份恩宠告诉汉人,不管满人汉人,在这天下里,咱可都是一家人。

另外一层意思,就是顺治皇帝需要吴三桂帮他打天下统一全国,可心里又对吴三桂不太能放得下心。所以,就把公主下嫁给了吴三桂的儿子。这一下子,吴应熊就成了清朝的驸马,以后就得乖乖留在北京城,这不就成了要挟吴三桂的人质吗?

和硕公主嫁给吴应熊那天起,命运就跟吴三桂紧紧绑在一起,她纯粹就是清朝皇帝手里用来掌控吴三桂的一枚棋子,以后注定要过上坎坷不幸的日子。

1653年,顺治皇帝为了笼络汉人、约束吴三桂,让和硕公主下嫁吴应熊。过了几年,到了1657年,和硕公主被授予公主金册,成了和硕长公主。为啥呢?原来这一年的吴三桂,被清朝下令封为平西大将军,马上就要南下攻打南明永历政权去征云南。清朝那会儿特别需要吴三桂出力,所以硕恪纯长公主也迎来了她人生中光芒四射的一段时间。

1659年,吴三桂打下了云南,和硕公主也因此跟着沾光,进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直到1673年吴三桂起兵造反之前,和硕公主在清朝那可是一直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可好景不长,吴三桂起兵反叛清朝后,他的大儿子吴应熊被抓起来关进大牢,和硕公主和她儿子也没能幸免,全都被幽禁起来了。

到了公元1674年,吴三桂居然称帝了!这一下子,康熙皇帝龙颜大怒,马上下令把吴应熊和他的儿子吴世霖给处死了。等到三藩之乱被平定后,吴应熊的家人除了和硕公主,全都被处死了。

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一般,和硕公主一下子就懵了,脑袋一片空白。一想到自己的丈夫和亲生儿子马上就要丢了性命,那心里就像被刀绞、被肝肠寸断一般呀!

于是,和硕公主心急如焚地赶忙换上黑衣丧服,哭哭啼啼地跑到畅春园的慈宁宫,在那儿跪在那儿起不来,哭得那是梨花带雨。她对着孝庄太皇太后苦苦哀求,求孝庄太皇太后看在自己和外孙的面子上,去求皇上放过他们父子,给留一条活路。

孝庄太皇太后瞧见和硕公主哭得如此伤心,也都是忍不住老泪纵横,心里头实在是不忍。这可就犯难了,一边是自己亲手带大的公主和外孙,另一边是自己的孙子、朝廷的威严,这可如何是好?她正两难的当口儿,康熙进来在门外,已经看到了这一切。

康熙听了这一番情况,也是忍不住长叹一声。心一狠呐,走进屋里,扑通一声就跪在孝庄太皇太后面前,说道:“皇祖母,您看,现在前线的将士们正在流血流汗地打仗,吴三桂势头正嚣张呢。要是不杀吴应熊,这将士们的士气可就提不起来,这事恐怕我也没法答应您!”接着,他又对着悲痛得肝肠寸断的和硕公主说:“姑姑啊,您的那份心情和难处,侄儿又怎会不知道呢。可要是不杀吴应熊,吴三桂肯定会更加无法无天,到时候,肯定会有更多无辜的人因此丢了性命。侄儿在孝义两难全啊,这次也只能请姑姑您多多体谅!”

第二天中午,吴应熊和他的儿子就被绞死了,同时昭告全国。念在皇亲国戚的份上,给了吴氏父子一个全尸。眼瞅着自己丈夫和儿子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和硕公主也只能暗自垂泪,欲哭无泪!这政治,就是这么残酷,从这里头,就能看出康熙那铁石心肠,一点儿也不徇私情。

经历了这么大的祸事后,和硕公主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一门心思地就打算去信佛。后来她路过五台山殊像寺,瞧见寺后西北角有个偏僻的客堂,就和寺里说,把这个地方改名叫“善静室”,当自己的修行之地。

没成想,这事后来可出了岔子。有人偷偷向康熙打小报告说,和硕公主和寺里一个年轻和尚常常凑在一块儿研讨经文,两人之间看着有点暧昧,要是不好的名声传出去,恐怕对皇家的名声可不利。

康熙一听,当时就火冒三丈,心里琢磨着,干脆偷偷派个人去五台山殊像寺放把火,把这寺庙给烧得干干净净,也借着这个机会把和硕公主和那个和尚一块儿处理了。

可奇迹就这么发生了!那熊熊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殊像寺除了“善静室”一点儿都没被烧毁之外,其他地方早就成了一片废墟,和硕公主和和尚们也都安然无恙。

康熙得到消息后,觉得这是天意,看来和硕公主也没真有啥“爱恋”的绯闻,就下令重新修建殊像寺。后来,有人提议把这殊像寺改名为“清白寺”或者“无瑕寺”,好彰显和硕公主的清白。不过,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一直到现在,殊像寺这个名字还在沿用着。 nzzVGswU7bsVsTKo+5OMdO5LhTy5XcNtXAYXjoI3iAzUj1D9JwsOdtMdxx+HWr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