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06讲金本位制的重要性及恢复

今天晚上我要探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机会,可以说明之前我在有关认识论的讲座中提出的一个论点——解释经济学观念与价值判断之间的区别。作为个人,我对相关的政治问题有一种非常明确的观点。重点是,想要实现这种价值判断的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他为什么在做这种事,并且应理解其行动的后果。

我要谈的问题是,怎样恢复金本位制,并且美国以什么平价恢复金本位制才是有效的。我们先假定应该恢复金本位制。法币体系不能永久持续,必然会在某一天走到尽头。在当前的条件下,金本位制是唯一能让货币购买力的决定权独立于易变的政党、政府和压力集团的货币本位制。问题是,怎样恢复金本位制才是有效的——接受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价格,还是根据转型期的市场状况来决定1盎司黄金的美元价格?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为什么这些问题是重要的。原因是,货币单位购买力的变化必然导致与各种社会成员收入和财富相关的社会后果。如果这种由货币关系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化(也就是由与商品和服务相关的货币量增减引起的变化)将在同一时间以同种程度影响各种商品和服务,那么,其唯一后果将是对以前的合同中关于延期支付、贷款等内容产生影响。

我们来讨论一下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购买力非均匀、非同时变化的社会后果。如果这些变化在每个地方都同时发生,程度也相同,那么,某天早上,人们会发现货币单位的购买力一夜之间就改变了。但是,其他方面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他们所出售的服务价格也在同一方向上有同样程度的改变。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货币的增量是通过特定个人的财富或收入进入经济体系的。如果政府印钱,政府就是最先得到新发货币的。增加的需求和订单提高了政府所需商品的价格。销售政府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人卖的价比以前高。于是,军工厂工人、军工厂企业家以及士兵得到的钱都比以前更多了。这些人的现金持有里出现了多出来的货币,他们就有条件在买东西时出更多的钱。他们的钱更多了,收入也更高了。因此,他们就可以花更多的钱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但这些人不是什么东西都买,他们可能只买饮料而不买图书。

现在,有了因货币量增加而受益的第二群人,比如饮料生产商,他们从出售的商品和服务中赚的比以前更多。第二群人现在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他们打算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还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其他人(比如教师和牧师)的工资和以前一样。尽管增加的货币尚未影响他们出售的服务,但他们买东西时必须支付更多,其他人已经把这些商品的价格抬上去了。

在这样的通货膨胀过程中,有赢家,也有输家。赢家是军工厂工人和所出售的商品涨价早于所购买的商品的人。如果这个过程持续,那么每天都会有问题。赢家感到满意而保持沉默,他们不会写信给媒体编辑说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此时,军工厂企业家、饮料销售商以及其他人生意兴隆——他们是赢家。虽然他们不说话,但他们享受着繁荣,大把花钱。输家是另一个方向的人。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比如丈夫的薪水没变且有好些孩子要养的家庭主妇)会感觉到。直到通货膨胀终结以后的很长时间,因为这种失调存在,赢家和输家都还存在。人们在公众场合听到的只是输家的声音。

当通货紧缩发生时,同样的事也会发生,但方向相反,货币量减少。那些销售价格最早降低的是输家,销售价格最后降低的则是赢家。

物价的变化是货币量的膨胀或紧缩最引人注目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另一个特征是,所有延期付款的价值都会改变。假设在通货膨胀的前夕,你借了100美元,这时100美元能买10个A商品;而6个月过后,由于通货膨胀,100美元只能买5个A商品,那么你还给债权人的100美元就比以前贬值了。于是,你会借钱,买10个A商品,等6个月,再卖出5个A商品,换得100美元去还债。你的净通货膨胀利润就是5个A商品,价值是100美元。你作为债务人,赚了钱。而存钱的人,即债权人,受到了通货膨胀的损害。为了讨论现在的问题,这些事情必须记在心里。

在19世纪初至1815年的英国对拿破仑的战争之前,英格兰存在传统的金本位制,既有金币,也有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纸钞作为货币替代品。英格兰银行的纸钞可随时赎回黄金,纸钞是黄金的替代品。因为人们能毫不迟延地得到黄金,所以英国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些纸钞。这让政府想出了从英格兰银行借钱的主意,而英国政府发现这是最容易来钱的办法。政府借钱的后果就是,国内的货币量增加,物价上涨。由于英国物价上涨,而外国物价没有上涨,商人发现进口有利可图。为了支付这些进口商品的费用,商人必须出口黄金。于是,要求赎回纸钞的人增加了。英格兰银行的管理者们变得惊恐不安,害怕银行倒闭。政府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补救办法:通过了一项法律,解除了英格兰银行赎回其发行的纸钞的义务,暂停支付金币。这项法律使得纸钞能被赎回的声明变得毫无意义。

政府借的钱越来越多,导致金价升高。交付金币要加上额外的溢价。在拿破仑战争之前,货币的官方兑换率为1盎司黄金兑换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在战争快要结束时,英格兰银行的纸钞的真实价格为1盎司黄金兑换5英镑4先令。以英镑计价,黄金价格已上涨了差不多50%,换言之,英镑的价值下降了。

在英法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决定恢复金本位制。英国所考虑的唯一方案就是通货紧缩,并恢复战前平价——1盎司黄金兑换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于是,英国减少了货币量,将通货收缩了。为了通货紧缩,政府必须向公众借钱——而不是从银行借钱,并且不能花掉借来的钱,必须将其销毁。你可以想象这有多难!你几乎找不到打算这样做的财政部部长。不过,当时这件事发生了——因为他们相信这是唯一“诚实”且“公正”的方式。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种方式有多么“公正”且“公平”。如果某人在1797年以前签约借了一笔钱,而且尚未归还,那么他应该按照战前的价值还钱,这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别忘了,许多人是在英格兰银行暂停支付金币期间借的钱。特别是许多英国农场主,当进口不容易时,他们想要通过改善自己的产业来帮助英格兰渡过战争难关,这些农场主抵押了自己的农场,得到了贬值的英镑,或者说“轻英镑”。而现在来了一项法律,要求他们归还“重英镑”。这“公平”吗?

对这些农场主而言,还另有一种复杂性。在恢复和平后,进口增加了,而他们不得不与比战前更多的进口商品竞争。他们的债务和需要支付的本息增长了,同时他们的产品的价格却下降了。这两个因素导致了英国19世纪20年代巨大的农业危机。这场危机的重要后果之一是,强化了《谷物法》,该法律在19世纪40年代被废除。

政府也是借款人,借的也是“轻英镑”。然而,根据这项新法律,政府——也就是纳税人——必须归还“重英镑”。于是,这就赋予了曾以“轻英镑”购买了政府债券的人一项特权,他们得到了“重英镑”的偿付。

这同样产生了价格变化的所有后果:有赢家,也有输家。这带来了在英国进行通货膨胀的非常强大的动力,由所谓的“伯明翰小先令人”(Birmingham Little Shilling Men)领导。过了些年头,当所有的变化都已经发生,这场危机消失了。一部分国民变得富有,代价是其他人变得贫困。最后,英国重新享有了稳定的货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再次进行通货膨胀。英镑相对其等价的黄金贬值了。然而,战后政府想要恢复金本位制。但是,英国还是没有认识到,以战前英镑的平价恢复金本位制,将产生类似于拿破仑战争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大英帝国不懂得该怎么做,这是不可原谅的。他们不明白理论,也不知道历史,虽然有过经验,却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一位瑞典人[奥克森谢尔纳伯爵(Count Oxenstierna)]说过的话可以恰如其分地描述当时的情形,他说:“孩子啊,你不知道,统治这个世界的人有多么白痴!”

1922年,凯恩斯爵士已写成一本书,他在书中指出,国内的稳定比汇率的稳定更重要。我记得,在这件事发生之前的几年,我与一位英国的银行家交谈,他告诉我:“英国人再也不用为了换取黄金来保持英国通货的平价,而向世界市场上的高利贷者支付高利息了。”这便是当时的主流思想。而在这个国家 ,情况也是一样的。

当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金本位制时,当时(1925年)的财政大臣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先生恢复了英镑的战前平价。他不明白英国的情况与其他国家相比有所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伦敦是世界银行中心,因此,外国在英国的银行里有数量可观的存款。当战争爆发时,这些外国存款被称为“热钱”,因为存款人害怕通货膨胀和英镑贬值。他们急于把钱取出来,但如果他们相信英国将恢复战前平价,他们就会等待。

在1925年恢复金本位制时,英国人不明白他们在做些什么。在英国,即使最笨的人也应该知道,英国工会坚决要求加薪,因此工资涨得过高,造成数百万人永久性失业。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况,英国政府让英镑升值了。政府把“轻英镑”变成了“重英镑”,由此,在工作岗位的数量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增加了工人的实际工资。其结果是,英国产品的成本进一步增加了。即使英镑不升值,在当时的工资率下,英国产品的成本对世界市场而言也太高了。

1925年,英国恢复英镑的战前平价,犯下了恶劣的错误。购买债券或以其他方式借出“轻英镑”的人的收入增加了。政府为了以“重英镑”支付这些债券,不得不征收更多的税。因此,灾难发生了。联合王国的国内资源不够民众吃穿,政府必须进口食品和原材料,并以工业品来支付进口货物,其中大多数工业品是以进口的原材料生产的。他们发现自己处于这样的窘况:出口不足以支付进口,以保持原来的生活水平。而工会不会考虑降薪。

要想避免损害借出了“重英镑”的人的利益,政府不必恢复战前平价。政府可以另作规定,在偿还1910年的贷款合同时,应支付比签约时更多的英镑。这虽然可能有用,但未必“公正”或“公平”,因为债券可能已经转手了好几次。

由于这些问题,1931年,英国政府认输了,英镑贬值了,这次贬值的幅度是1925年之前那次贬值的四倍。这意味着,仍然是重要债权国的英国,为外国债务人送上了丰厚大礼。1931年之后,外国债务人可以以“轻英镑”来还债了。这是些什么样的政治家?作为财政大臣,温斯顿·丘吉尔被误导了。

如今在美国,我们面临如何恢复金本位制的问题。就我看来,恢复金本位制的必要性毋庸置疑。问题是,以什么平价来恢复。应该以稳定化的过程来决定吗?废除不得持有黄金的法律,并且停止货币量的增长。经过一段短时间的价格博弈,所形成的金价不管是多少,都不会影响黄金的购买力。于是,政府可以此价格恢复金本位制。除了以前的债务问题外,这种方式不会改变任何事情——不会摧毁整个经济体系。

但是,在支持恢复金本位制的少数派中,有一些非常著名的人热衷于以35美元兑1盎司黄金的比率恢复金币的流通。他们说,这是唯一“诚实”的方案。我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偏偏热衷于35美元/盎司的价格。政府必须在没有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稳定当前的金价。而以35美元兑1盎司黄金来恢复金本位制会产生通货紧缩,因为现在(1951年)35美元不再被认为等于1盎司黄金。黄金的价格要高得多,这可以从美元在瑞士和其他中立国的报价看得出来。如果美国政府以35美元/盎司的金价来赎回美元,那么将有巨量的黄金从美国撤出,整个事情会因此不得人心。

如果有人在考虑了通货紧缩的所有巨大缺点后,还是想要通货紧缩,并且想要恢复的只是理论价格的往日金价,那么为什么非要恢复罗斯福新政时期的金价呢?这个价格不过是律法书上的一个“幽灵”而已,对美国人从没有什么真正的重要性。为什么不恢复最初的美元金价——20.67美元/盎司?为什么只是新政时的美元金价?他们说这是法定的美元金价。当然,35美元/盎司是针对外国人的价格,政府间国际黄金买卖的价格是35美元/盎司,但不是针对美国人的价格,美国人拥有黄金是犯罪行为(不许拥有黄金的禁令后来被废除,1975年1月,美国公民恢复了拥有和买卖黄金的自由)。许多黄金生产商被迫出售黄金。35美元/盎司不是黄金真正的市场平价。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想承担一场通货紧缩运动的灾难后果。通货紧缩极为不受欢迎。它不受欢迎的性质被夸大了,但既然人们如此反对通货紧缩,这就行不通。

我认为,恢复金本位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废除禁止持有黄金的法律,重建黄金市场,然后看价格自身如何确定。这样做可能产生的破坏最小。位于美国国外的黄金更多。美国政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安静,不进入黄金市场。黑市黄金的价格将下跌。没人能事先知道自由的金价将会是多少——不过我猜大概是38—40美元/盎司。然后,我们就可由此建立金本位制了。

作为一位公民,我有自己的看法。我不会说鼓吹以35美元兑1盎司黄金恢复金本位制是错误的或不诚实的,但如果你相信能够向美国人民提出某种通货紧缩的方案,例如,以35美元的比率恢复金本位制所意味的那样,那么我会说,你是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35美元只不过是罗斯福新政期间的财政部部长摩根索(Morgenthau)先生所定的比率。为什么要采用新政期间的美元价?如我所知,这些倡议者并不是非常热衷于新政。35美元兑1盎司黄金的比率始于1934年,但迄今已过去了18年。

有些人认为,通货紧缩可以治好通货膨胀。这有点类似于一个人被汽车从北到南碾过了一次,要治好他,建议你应该倒车从南到北再碾他一次。

我同意很难恢复金本位制。但第一步是重建黄金市场,最终会产生一个金价。开始时,政府可以承诺它在这个价位上不会出售比平常(比如过去十年的均量)更多的黄金。

美国之所以放弃金本位制,是因为它曾相信通货膨胀是有利的。美国希望根据价格来调整本位。美国模仿英国,在1931年放弃了以前的平价。当时,美国处于萧条和失业之中,因此必须下调工资。这没能做到。1931年英国货币贬值,1934年美国货币贬值,1935年拉丁货币联盟(Latin Monetary Union)贬值,因为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太软弱而不能对抗工会。工会相信工资越高,对工人越好。但是,如果工资涨到高于市场工资率,结果就是永久性失业。别认为我喜欢低工资率。然而,世界上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资本消耗越来越多,低工资率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关税减少了全世界的生产,工资率必然下降。价格是根据这一标准来调整的。贸易壁垒转移了生产,生产从较小投入能得到较大产出的地方转移到了相反的地方。

我们举例来说:葡萄牙政府提高了英国以前出口到葡萄牙的某种商品的关税,葡萄牙的条件非常不适宜生产这种商品,相应的生产成本更高,但因为关税的提高,这方面的工业得到了发展;而英国被迫限制其出口,不得不发展条件非常不适宜的其他工业,结果是全世界的生产力普遍下降。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减少,对工人来说,这意味着更低的工资率。而罢工纠察改变不了低工资率,罢工纠察队不能让工资上涨。

因此,如果你说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一国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放弃金本位制,那么我会说这并不是第一次。

黄金的储备量并不重要。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减少黄金储备,那么你必须达到的效果是,现在的交易能以不改变黄金数量的比价转变到金本位制。主要任务是,找到不用转移黄金就能维持市场的平价。

黑市也是市场,它一点也不“黑”。黑市价格考虑到了风险。当黑市不再是黑市时,价格很可能会下降。黄金也是这样的。

我不相信通货膨胀失控的危险迫在眉睫,因为有足够多有力量的人反对通货膨胀、阻止通货膨胀。

我支持金币,因为这样每个人都会涉及其中,于是,即使最轻微的通货膨胀发生,也会被人们察觉到。公民个人能够发现情况变化是反通货膨胀宪法中最重要的抑制措施之一。

世界是以金本位制为基础的,但美国是以纸币本位制为基础的。恢复金本位制在经济上行得通,但在政治上不行。现行政府建立在如此巨大的国内开支之上,如果民众不积极反对,政府就会一直进行通货膨胀。金本位制的优势就在于,货币购买力的决定条件不受制于政府、政党以及变动不居的法律、信条和欲望。

金本位制毫不神圣,但我们有理由支持它。金本位制是一种人类制度,是在历史过程中投入使用的。金本位制可阻止政府通过通货膨胀来增加货币量。

法币不可能保持稳定。一位非常有能力且有时候极为出色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坚信能够测量货币的购买力。他谈到家庭主妇的菜篮子,里面装了价值10美元的商品。他相信,保持购买力稳定的目的就是让这样的货币单位 总能买到同样的各种东西。如果我们可以从这个世界上选出一位标准的主妇,即某个特定时期的某位特定的主妇,那么这种说法很美妙。但这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因为每个人购买的东西都是不同的,而且每个人在一生中购买的东西也是不断变化的。一位老祖母要买多少汽油?如果孩子上大学了,那么父母还要买婴儿食品吗?

欧文·费雪忽视了这种不均匀性,只是把市场当作一个延期付款的标准来处理。当他发起稳定货币运动时,购买力的下降还不是很显著。他之所以发起这场运动,是因为他支持债权人。这本身就很了不起,因为很少有人支持债权人。一般而言,人们喜欢购买力稳定且缓慢地下降,这有利于债务人。

稳健的货币是一种购买力变化非常缓慢的货币,因此不会对商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William Ewart Gladstone)说过,甚至爱情都不曾像金钱那样令如此多的人疯狂。 G/ehPr2aW7QC2I5dib7H8FSvvqZd49IBSSvDcrokUnlwvPm525zWVHJ7sFS85ps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