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地缘政治与经济学的交融

一、地缘经济学的兴起

地缘政治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联在近几十年成为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学的核心议题。这两个领域传统上被视为拥有独立的研究方向,但全球化的进程和国家间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已经使得它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达利欧提出的包括贸易战、技术战和资本战在内的七种战争形态,凸显了经济与政治领域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这导致了“地缘经济学”这一新学科的出现。这一新学科试图揭示经济与地缘政治如何互相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塑造国际关系。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EdwardHallettCarr)在其著作《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中提出,经济是建立在政治秩序之上的,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研究就失去意义。 罗伯特·吉尔平进一步探索了经济与政治的互动,认为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变化的基础。 爱德华·米德·厄尔(EdwardMead Earle)也认为,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在现代社会中不再是孤立的,特别是随着工业革命和军事技术的进步,商业、金融和工业的力量与政治和军事力量已紧密相连。 这种关系不仅影响国家内政,也对国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并不是政治的附属品,经济有自己的规律和动力,尽管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规律可能会受到政治环境的制约。正如吉尔平所说,经济研究不应与政治环境相隔离,在一些情况下,经济可能会受到政治的制约,而在其他情况下,经济又可能对政治产生影响。

在历史长河中,大国的兴衰与背后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之间的互动始终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PaulKennedy)在其著作《大国的兴衰》中深入探讨了从16世纪到20世纪的世界历史,深刻揭示了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和苏联等大国背后军事与经济力量的相互依赖。

保罗·肯尼迪得出的结论非常直观:“大国——被定义为能够自行保护,不受其他国家侵犯的国家——必须要有一个繁荣的经济基础。”这一观点对于那些主张“富国强兵”战略的国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它强调了经济实力对于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关键性与重要性。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战后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策略中,经济因素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虽然提供了对美国地缘政治战略的深刻洞见,却很少涉及经济分析。

历史上也有政策制定者对经济不太感兴趣的情况。以亨利·基辛格为例,作为美国国务卿期间,他对经济的知识和兴趣明显不足,导致在处理经济问题时经常力不从心。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位职员罗杰·莫里斯透露,基辛格经常将贸易政策和货币政策视为次要问题。还有另一位职员曾评价说,和基辛格讨论经济就像和教皇讨论军事战略一样,这进一步表明了基辛格对经济问题的轻视。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地缘政治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似乎变得边缘化。迈克尔·马斯坦多诺(MichaelMas-tanduno)深入探讨了这一点,并指出在冷战时期,尽管美国视苏联为主要的安全威胁,但从经济角度看,苏联并不是一个实质性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对美国而言,尽管联邦德国和日本是经济上的竞争者,但并没有在安全领域构成威胁。这种分离的局势导致了美国在军事战略上对经济关注的减少,而经济策略中也很少考虑安全问题。

冷战结束后,很多人预期安全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会重新获得重视。但即便在冷战结束15年后,地缘政治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仍然显得脆弱。巴里·波森(BarryR.Posen)在《克制:美国大战略的新基础》一书中,虽然承认经济力量是国力的基石,却刻意避开了对经济问题的深入讨论,理由是军事战略家们缺乏对经济学的深刻理解。

这种现象不仅在地缘政治学界中存在,连主流经济学界也不例外。在主流经济学领域,许多经济学家似乎更倾向于专注于数学模型和理论建构,而忽视了与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合作。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批评了这一趋势,他认为经济学家过于沉迷复杂的数学难题,而这些难题往往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相差甚远。

地缘政治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联结一直存在着挑战。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主流经济学的局限性。这场危机提醒我们,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都未能预测到这场危机,因为他们的理论框架无法解释这种突发事件。这场危机不仅摧毁了全球经济,也对经济学界的声誉造成了重大打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SimonJohn-son),在2009年提出经济学正面临着一场信任危机,并呼吁开发一种新的经济理论来应对这种状况。 《经济学家》杂志的一篇时评文章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话。克鲁格曼认为过去几十年的宏观经济学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华丽空洞,而且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对实际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美国财政部前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也表示,那些基于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几乎没有价值。 纽约大学教授保罗·罗默尖锐地批评了经济学的现状,指出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变得自恋,对外界的批评和建议置若罔闻。他们过于依赖复杂的数学模型,忽视了经济活动的真实复杂性。罗默进一步指出,这种封闭和自恋的态度使得宏观经济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步,甚至在某些方面开始倒退。

尽管许多一流的经济学家都公开承认主流经济学存在严重问题和局限性,但就整个经济学界而言,在反思和修改传统理论模型上,步伐仍然缓慢。这种对过时理念的坚持和对现实经济活动的忽视,被批评家形象地称为“僵尸经济学”——这些理论虽然在现实中已经“死亡”,却仍在学术界到处“行走”。这种现象反映了许多经济学家在面对反复的经济危机和传统经济学理论与现实不符的情况时,依然固执地坚持这些已被证明有问题的理论。

这种理论惰性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原因包括学术体系的惯性、方法论的局限性、利益相关的影响、心理和认知偏见、教育体系的滞后、政策制定者的依赖、面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时的简单化倾向,以及缺乏跨学科研究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经济学理论与现实世界的脱节,使得主流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和预测当前复杂的全球经济现象时屡屡失效。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对主流经济学的过度依赖,许多探索地缘政治学与经济学关系的学者也陷入了理论困境,在理解和解释当前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时面临巨大挑战。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仅影响了经济学本身的发展,也对其他试图借鉴经济学方法展开研究的学科产生了负面影响。

21世纪,世界似乎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美关系紧张、俄乌冲突爆发、巴以冲突升级以及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整个地缘政治环境显示出不稳定的态势。这些复杂的国际局势进一步凸显了主流经济学和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在解释和预测全球事务方面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审视当今社会和经济结构以更为深刻全面地解读现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这需要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交叉合作。

要克服这些问题,经济学界需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改革。这包括鼓励更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加强跨学科合作,重视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以及培养更具批判性思维的新一代经济学家。同时,政策制定者也需要更审慎地看待经济学理论,在决策过程中综合考虑来自多个学科和领域的见解。

尽管人类在技术、经济和文化上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处理国际关系上似乎仍然受到“历史包袱”的制约。许多历史上的矛盾和冲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重新激化,新的问题和挑战也相继出现。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传统理论模型的局限性,也凸显了我们在理解和应对全球复杂问题时的不足。

这迫使我们反思,人类是否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充满智慧,我们是否真的已经完全走出历史的阴影,进入了和平与繁荣的新时代。答案可能并不乐观。这种局面凸显了重新构建经济学理论框架和地缘政治分析方法的紧迫性。只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融合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洞见,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复杂的全球挑战,包括地缘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复杂互动,从而为构建更加稳定、公平与可持续的全球秩序奠定理论基础。

二、财政学与地缘政治学的交叉

财政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传统经济学的范畴,已成为连接国家内政和国际关系研究的关键纽带。财政学不仅涉及研究经济决策,还深入融合了政治权力、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等复杂元素。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支出、国债管理以及货币政策等多样化的财政工具,政府不仅在国内分配资源和提供服务,还在全球地缘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多维度的影响力使财政学成为理解现代国家运作和国际关系动态的核心学科之一。

纵观历史,财政政策一直是国家权力竞争的核心。从古罗马时期的部落税赋到现代国家的复杂税收系统,再到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税收协调,财政始终是支撑国家权力和塑造国际关系的关键工具。这种工具的使用不仅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地缘政治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例如,一个国家可能会增加军事支出以维护其地缘政治利益,或者增加科研投入以在技术竞争中占据优势。这些决策通常基于对国家财政状况、经济增长潜力以及国际战略环境的全面评估,体现了财政学、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的紧密结合。

在国际层面,财政政策的影响更为深远和复杂。它不仅塑造全球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化,还通过影响国家信用评级、外商投资吸引力等因素,进而影响整个国际经济格局和权力结构。美国的货币政策和利率决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不仅影响美国国内经济,还对全球金融市场、其他国家的经济决策,乃至整个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在宏观层面上重塑地缘政治格局。同样,国际债务关系也反映了国家间的经济互动和政治影响力。拥有大量他国债券的国家往往在国际政治中拥有更多议价权力,这种“债务外交”已成为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现象。债务危机,如希腊债务危机或者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债务问题,不仅是一个财政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整个区域乃至全球政治经济稳定的地缘政治问题。

在一国国内,财政政策在平衡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政治稳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公共投资和其他转移支付来减少社会不平等,促进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例如,通过累进税制和社会福利项目来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等等。然而,这种财政干预也可能引发内部和外部的政治冲突,如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资源争夺,或者在面对国际经济制裁时的政策调整。因此,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效果,还需要权衡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因素。

财政学与地缘政治学的结合,为我们理解国家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在全球化进程和地缘政治演变日益复杂的当代,财政政策和决策不仅影响国家内部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还在国家间的权力博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交叉研究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这种观点对于理解当前的国际局势尤为重要。例如,国家间的贸易战不仅是一场经济较量,更是一场涉及财政政策、技术竞争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的综合博弈。双方通过关税政策、补贴措施、技术管制等多种手段展开竞争,这些措施的效果和影响都需要通过财政学的视角来分析。同样,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时,各国的财政政策选择,如碳税、绿色补贴等,直接影响其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决定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效果。

因此,在探讨地缘经济学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财政学的核心地位。它不仅提供了解释国家行为的经济动机,还为我们理解复杂的国际关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财政学与地缘政治学的交叉领域,以更好地把握全球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财政学、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有机结合,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理论的局限,更全面地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复杂挑战。

在实践层面,这种综合分析框架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评估其决策的长期影响。例如,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其对国内经济的直接影响,还要评估其可能引发的国际反应和长期地缘政治后果。同时,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在制定全球性政策时,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国际关系的日益复杂,财政学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性将继续上升。未来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和综合分析能力,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做出明智的决策。只有深入理解财政学、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的交互作用,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建立更加公平、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秩序。

(3) MarkEsper,ASacredOath:MemoirsofaSecretaryofDefenseDuringExtraordinaryTimes,WilliamMorrow,2022. MDoaJGIne5kUo6lD+Yy6FDuvu8ww0/kQ1j3ekhb4KwvEyBcn0c4+leFjZkoft69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