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章
关闭修道院

简·西摩王后在位时,宫廷内一派升平景象,但英格兰农村却民怨沸腾。亨利的财政收入愈来愈拮据,于是教会的财产就是诱人的目标了。就在安妮审讯前,他亲自下到上议院提议推出一项法案,关闭少于12名修士的小修道院。这样的修道院有将近400处,地租总和相当可观。长期以来,圣职日益衰落,父母越来越不愿将儿子送去修道院。修道士只好去农村招人,常常打破旧时的社会等级观念招收穷佃农之子。但新人的数量远远不够,因此,有些修道院的修士便破罐子破摔,挥霍捐赠,砍伐森林,典当金银餐具,任凭房屋失修倒塌。多年来,教会巡查者明察暗访过诸多严重不当行为。取消小修道院的想法并不新,曾经,沃尔西为筹措资金在牛津大学建造学院就取消过几个小修道院,此后,亨利也为了个人利益取消了20多个修道院。小修道院的修士将转移至大修道院或领取养老金遣散回家,议会对于这样的安排还满意,于是并未横加阻拦。1536年夏,王室专门派调查员巡视全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散了各小修道院。

亨利现在有了新的首席谋臣。托马斯·克伦威尔先后在意大利参加过雇佣军,卖过布,放过贷。他在沃尔西手下学到了治国之道,并且吸取了他垮台的教训。克伦威尔残忍无情、玩世不恭,又诡计多端,是新时代的典型代表。他不仅野心勃勃,而且精力充沛,敏锐睿智。替代沃尔西成为国王的首席大臣后,他没有像那位倒台的红衣主教一样讲究排场和繁华,而是在政府与教会事务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在治国理政上,克伦威尔并未采用现存的制度,而是设计了新的治理之方。在他上任以前,几个世纪以来,国策一直由王室制定贯彻。虽说亨利八世改进了这一体系,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依然是老派的中世纪国王。托马斯·克伦威尔当权的十年内,彻彻底底地改革了这一体系。1540年他失势之时,国策已独立于王室,由政府部门实施。他开创了现代英国的政府服务体制,这一点与他的其他成就相比似乎算不上惊人之举,但可以说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了。虽无人纪念,但克伦威尔确实是我们伟大国家机构的设计师。

作为首席大臣,克伦威尔主管解散小修道院行动,心狠手辣,但卓有成效。这一行动引起了富裕阶级的兴趣,贵族与乡绅以优惠条件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富庶领地。有些邻近的商人、城市财团和廷臣也合伙购买、租赁了没收的土地。许多当地乡绅长期以来担任修道院土地的主管,如今就把他们世代管理的土地买了下来。整个中产阶级对教会享有特权、收敛财富深感不满,他们反对没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人独占大份额的国民收入。国王得到了议会和富裕阶层的支持。流离的修道士总计约1万人,大多数拿到十分可观的养老金后如释重负,或者坚强面对命运的捉弄。有些甚至娶了修女,许多人则成了体面的教区牧师。小修道院解散后,大批土地归入国王名下,当时一年就可进账10多万英镑。通过变卖、出租修道院其余的不动产,又有150万英镑收入国王囊中,与原值相比虽减去不少,但当下算是一笔巨款了。实际上,交易的主要结果就是地主阶级和商人阶级甘心乐意地拥护宗教改革和都铎王朝,歪打正着啊。

但对庶民群众的直接影响却难以断言。坚强无产阶级似乎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失业或贫困,但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仅靠修道院救助的贫穷病弱者无人照管,这种情况在北方尤为严重。

在传统旧习根深蒂固的北方,新制度遇到的反抗也比南方强烈得多,新的世俗地主也比原先掌管土地的修道士更为严酷。但是圈地的并非只有世俗地主,宗教改革之前,许多修道院院长为了改善农牧业也千方百计地圈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不断壮大的纺织业,英国的农业逐渐从耕作农业转型为畜牧业。因此,乡绅和商人作为新主人注入经营思想与资金后,这些辽阔的修道院领地富得流油。人们有时埋怨,现代经济体系带来的所有弊病都是由于宗教改革。即便这些问题确实都算弊病,但早在亨利八世开始怀疑与阿拉贡公主凯瑟琳的婚姻有效性之前,它们就已存在。托马斯·莫尔早在《乌托邦》一书中就向当代人勾勒了新经济的尖锐缺陷,只是生前他没有机会看到事情的全程而已。

在宗教信仰方面,宗教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变化。此时,《圣经》获得了全新、广泛的权威。老一代人认为,《圣经》在无知者手中是极为危险的,只有教士才可阅读。诺福克公爵说:“我从未读过《圣经》,以后也不会读。新学术诞生以前,英国四海升平。是啊,但愿一切如旧。”廷德尔和科弗代尔的英译本《圣经》直到1535年晚秋才首次出版,但此时已多次再版。政府命教士鼓励全国诵读《圣经》,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说,国王在宗教事务上的代理人托马斯·克伦威尔曾推动《圣经》的翻译工作。米迦勒节 之前,一切传教工作暂停,即便是特许传教士也不例外,除非有主教在场。1536年8月,克伦威尔下令主祷文与戒律必须用母语教授,不得再用拉丁文。次年,克兰麦为了教诲众生拟定了《基督教徒守则》,已初现新宗教观念的明显倾向。这实际上既是一次变革,也是一种宗教启示;在乡间引起了巨大骚动,尤其是在天主教根深蒂固、经济落后的北方。

* * *

到了秋季,米迦勒节过后开始征收新税之时,英格兰北部及林肯郡的农民、乡下人聚众抗税,发誓维护教会旧制度。此次叛乱称为“求恩巡礼”,是完全自发的。领导者是众人推举的一位名为罗伯特·阿斯克(Robert Aske)的律师,但贵族与上层教士并未参与。叛乱人数远远多于王军,并且国王除了王室警卫一支常规军都没有,此时亨利正如沃尔西所言,展现了“国王的胃口”,拒绝向乱民妥协。林肯郡的乱民囚禁了税吏后,他写了一封威胁信:

这伙刁民罪大恶极,除非你能说服他们解散,并将一百个头目用缰绳绑了,交由副官随意发落……不然,他们没救了。本人已派遣副官萨福克公爵率领十万骑兵、步兵,日夜兼程,配备弹药大炮……另指派一支大军,待乱民一离开盘踞地就把他们的老巢一锅端了,烧光、抢光他们的财产,杀光他们的妻儿。

随后,税吏汇报说,总体而言百姓们准备承认国王为教会最高首领,答应他所要求的特别补贴,应允他一并享有初熟果实及教会的什一税,但下不为例。他们说:“不过,他这一辈子都别再妄想从下议院要一分钱,也别妄想再取消修道院。”他们还抗议国王拣选的谋臣,要求罢免克伦威尔、克兰麦及有宗教异端嫌疑的四位主教。

国王言辞激烈地回应说:“就挑选枢密院成员而言,从未听闻或知晓君王的谋士、教士竟由粗鲁无知的平民说了算……尔等草莽匹夫,浅见寡识,胆敢对本王指手画脚,简直放肆……取消修道院一事,乃国内教俗两界全体贵族批准,经《议会法案》通过,并非是某位议员出于个人意愿与臆想而提出,尔等休得信口雌黄。”亨利又说,他们若不顺服,便与他们的妻儿一同做刀下鬼。约克郡乱民的目标也是大同小异,正如他们的誓言所示:“我凭对万能的上帝的信仰起誓……将国家所有败类、奸臣从陛下身边和枢密院驱逐出去,守卫基督的十字架,坚持基督的信仰,振兴教会,打击异教邪说。”

1537年初,叛军如兴起时一样迅速瓦解了,但是亨利决心严惩头目,以儆效尤。仅卡莱尔一地的巡回审判,就有70人以叛国罪被绞死,当大获全胜的诺福克将军想大发慈悲时,亨利却下令大开杀戒。共计约250名叛乱分子被处死。

叛军就是反对税收与取消修道院而已,但亨利此时却变本加厉地征税,刚镇压叛乱便开始取消大中型修道院。为了进一步打压传统教派,政府委托出版商在巴黎大量印刷《圣经》英译本,该版本比以往任何一版都精致华美。1538年9月,又勒令国内所有教区采购该版最大号《圣经》置于每个教堂内,以便教区居民敞开阅读同一版本。伦敦圣保罗大教堂购置了6部《圣经》,民众整日聚集在教堂内阅读。据说,能找到声音洪亮的人诵读时,人数更多。此后各版的《圣经》皆以该版为基础,詹姆斯一世在位时出版的《钦定版圣经》也不例外。

* * *

目前为止,托马斯·克伦威尔一直顺风顺水。但此刻开始,他遭到了旧派保守贵族的反对。他们对政治改革拍手称快,但希望国王确立至高宗教地位后便终止宗教改革,另外他们也反对克兰麦一伙对教义的改动。这股反对势力的领导人物是诺福克公爵,而国王也是正统教义的捍卫者,除非他的欲望和兴趣被激发,他也赞同他们的主张。温切斯特主教、日后玛丽王后的智囊斯蒂芬·加德纳,是诺福克一派身后的军师。其领导者费神地指出,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可能将攻打英国,执行教皇废除英王的判决。在宗教方面,亨利本人非常希望避免与欧洲列强彻底决裂。天主教阵营看上去无比强大,克伦威尔在国外唯一能找到的盟友只不过是德意志的小诸侯们。诺福克一派盯紧这些重大分歧,静待时机。时机果然来临了,如同难忘的亨利时代的其他大事件一样,事情也是因他的婚姻而起。

在教义与教会仪式的修改上,亨利拒绝向欧洲大陆上的路德教派妥协。于是,克伦威尔只得向德意志北部拥护路德派的诸侯寻求政治联盟,他请来学识渊博的路德派牧师,商议德意志与英国公主甚至是亨利本人和亲之事。亨利此时已是鳏夫。他属意联姻的家族中,有一个是欧陆上的克利夫斯公国,因其在宗教上与亨利本人的态度不谋而合,虽痛恨教皇,但限制路德教派。此时传来了外交格局巨变的消息。法国大使与神圣罗马帝国大使一同前来觐见亨利国王,告诉他说,弗朗西斯一世已邀请身在西班牙领地的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前往根特平定叛乱时顺道过访巴黎,并且查理五世已接受邀请。这两位君主决定不计前嫌,共谋大业。

为了对抗这两位天主教君主,与德意志北部诸侯结盟似乎势在必行了。英国加紧了亨利与克利夫斯长公主安妮联姻的谈判。克伦威尔汇报说,安妮人见人爱。他说:“人人都夸她貌美如花,身姿曼妙。有人说,米兰公爵夫人与之相较都相形见绌,如月光遇见阳光灿烂。”宫廷画师、当代绘画大家霍尔拜因已奉命去为安妮作肖像画,现在卢浮宫内或许还能看到原画。公主不怎么上相。英国驻克利夫斯大使提醒亨利说,“这画十分逼真。”他还说,安妮只会说德语,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点针线活,不会唱歌也不会乐器。她芳龄30岁,身材颀长,神情自信坚定,脸上稍有些麻子,但据说聪慧活泼,饮啤酒而不贪。

1539年,安妮在加来过了圣诞节,等待风暴平息,并于除夕日抵达罗切斯特。亨利乔装打扮,乘坐私人游艇前去相迎,带去的礼物中有一张上等貂皮。元旦那日,他赶去见安妮,可是见到她后大吃一惊,尴尬不已,所有船上精心准备的拥抱、礼物、赞美之词统统都抛到九霄云外了。他咕哝了几句便回到游艇上,沉默良久。最后,他闷闷不乐地说:“我从这个女人身上,丝毫没看到人们所说的优点,聪明人竟会做出如此评价,真是怪哉”。他回宫后告诉克伦威尔:“不管别人怎么说,她确实不漂亮,只不过身材匀称标致,别无可取之处……我若早知如此,她便不用来英国了。”他私下还戏称她为“佛兰德斯母马”。

但慑于外患,亨利不得不履行婚约。后来他对法国大使说:“你们将我逼入绝境,但感谢上帝,我还活着,我可不是你们所认为的庸君。”此时,他与欧洲的所有人一样深知《教会法》的婚姻条款,未与安妮圆房,成为日后合法废除婚姻的法律楷模。他对近臣说,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有违其本意,是出于政治需要,以免在世界上引起混乱,防止安妮的兄长克利夫斯公爵倒向帝国皇帝与法王一边。安妮与洛林公爵之子曾预订过婚约,未尘埃落定,但也尚未解除。实际上,亨利只是静观欧洲局势,伺机而动。

此时,诺福克和加德纳终于等到了机会,借助女人之手打垮克伦威尔,就如同打垮沃尔西那样。诺福克的另一外甥女凯瑟琳·霍华德在加德纳府中被引荐给亨利,亨利对她一见钟情。很快,诺福克一派觉得有足够的底气挑战克伦威尔的权力了。1540年6月,他们说服了亨利,将克伦威尔与安妮一并摒弃。根据《剥夺公民权法案》(Bill of attainder),宣判克伦威尔有罪,主要罪状为信奉异端邪说,“散播”异端书籍,坐实叛国罪。安妮同意废除与亨利的婚姻,教士会议宣告这段婚姻无效。她得了一些养老金,在英国又隐居生活17年。7月28日,克伦威尔被处决,数日后,亨利与第五任妻子凯瑟琳·霍华德秘密成婚。

凯瑟琳年约22岁,深红的头发,浅褐色的眼睛,是亨利历任妻子中最貌美的一位。亨利又精神焕发,康复如初了,移驾至温莎减肥。12月,法国大使汇报说:“亨利国王改变了生活作息,清晨五六点起床,七点做弥撒,然后外出骑马,十点用午餐。他说,在伦敦的宫殿度过了整个冬天,在乡村感觉甚佳。”

然而,桀骜不驯、任性恣情的凯瑟琳很快便厌倦了这个年长近30岁的丈夫。她对表兄托马斯·卡尔佩珀不顾一切的恋情被人发现,1542年2月,她在伦敦塔内安妮·博林行刑处被处决。行刑前一夜,她要来了垫头木,把头靠在上面练习。走上断头台时,她说:“我以王后之身就戮,但我宁愿作为卡尔佩珀之妻而死。愿上帝怜悯我的灵魂。善良的人啊,求你们为我祈祷吧。”

亨利的第六任妻子凯瑟琳·帕尔是湖区一位31岁的小寡妇,在亨利之前还有过两任丈夫。她严肃稳重,知识渊博,对神学问题颇感兴趣。1543年7月12日,她同亨利在汉普顿宫成婚,成为亨利的贤妻。她悉心照料亨利溃烂的大腿,无奈病情日益加重,3年后亨利不治而亡。她还竭力缓和亨利与未来的伊丽莎白女王之间的关系,玛丽与伊丽莎白愈来愈喜欢她,所以有幸在国王死后依旧幸福生活。

* * *

青春易逝,年华易老,文艺复兴时代的年轻国君已经老迈,还动辄发怒。亨利因腿疾之苦脾气暴躁,他忍受着傻瓜们的无能,而一些同样不耐烦的大臣还常常忤逆。他内心多疑,手段残忍。同凯瑟琳·帕尔成婚时,他正为毕生最后一次战事做准备。此次冲突因苏格兰而起,这两个民族间的仇恨持续加深,时不时地在荒芜的边境爆发。亨利重新提出了废弃的宗主权,他谴责苏格兰人为乱民,还逼他们放弃与法国的联盟。苏格兰人在哈利顿里格成功击退英格兰的突袭。之后1542年秋,诺福克指挥的一支远征军由于军需部失职只得在凯尔索班师回朝。英军供给不足,士兵连啤酒也喝不到。苏格兰人将战线推到了英格兰境内,但此举使苏军损失惨重。由于指挥不当,组织无方,一万之师在索尔威沼泽损兵一半,溃不成军。苏格兰又一次在弗洛登惨败,詹姆斯五世听到这一噩耗后一命呜呼,将苏格兰王国扔给了仅一周大的玛丽公主,她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苏格兰女王。

这个孩子立马成了争夺苏格兰的焦点,亨利要求公主许配给自己的儿子兼继承人。但是苏格兰太后为法国的玛丽·吉斯公主,而以红衣主教比顿为首的天主教亲法派表示抗议,拒绝了亨利的要求,并且开始各方谈判欲为玛丽婚配一位法国王子,英国拒不接受。神圣罗马帝国大使望亨利出手助帝国皇帝对抗法国,他到了英国宫廷后受到盛情款待。英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结成了反法联盟,1543年5月,查理五世与亨利正式批准了一项秘密条约。此后一直到1544年春,备战工作持续进行。亨利将苏格兰战事交给了西摩王后的兄弟、赫特福德伯爵爱德华·西摩。亨利本人则将率军横渡英吉利海峡,与东北面赶来的帝国军队联手迎击弗朗西斯。

计划固然不错,但执行起来却一败涂地。亨利与查理五世互不信任,都怀疑对方会单独与法国媾和。亨利担忧深陷帝国皇帝的计划,于是留下来包围了布洛涅。9月14日,布洛涅陷落,亨利此次出征至少有所收获。5日后,帝国皇帝与弗朗西斯讲和,对亨利的埋怨与劝告置之不理。与此同时,在苏格兰奋战的英军在火烧爱丁堡、将大片国土夷为平地后再难向前推进。1545年2月,英军于安克拉姆荒野遭到挫败。

亨利的处境已是岌岌可危。英国孤立无援,面临法国与苏格兰两头犯境之险。这一危机需要英国人民做出空前牺牲,他们从未缴纳过如此繁重的国债、王室补助、强征的恩税。亨利以身作则,熔毁金银器具,抵押个人房产。他亲自下到朴次茅斯为抵御入侵做准备。一支法国舰队穿过索伦特海峡,运送部队至怀特岛登陆,但很快被击退了,危机逐渐解除。次年,英法签订和约,英国继续占领布洛涅,8年后由法国斥重金赎回。和约并未涉及苏格兰问题。苏格兰战争小打小闹地持续着,只在红衣主教比顿遇刺时一度大打出手,但未分胜负。亨利在苏格兰一无所获,他不会宽宏大量地与邻居和解,但也无力迫使它归顺。此后50年,他们将为亨利之后的几任君王添堵使绊。

1546年,亨利年仅55岁。到了秋季,亨利照例四处旅行,经萨里和伯克郡前往温莎,11月初回到伦敦,此后便再也没有离开首都。亨利临终前数月,所有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王储已立,是个9岁的孩子,但谁将在幕后操控实权呢?是诺福克还是赫特福德?保守派还是改革派?

答案突然而至,出人意料。1546年12月12日,诺福克及其子诗人萨里因叛国罪被捕,押往伦敦塔。从萨里的愚行来看,惹是生非也在所难免。他出言不逊地说国王大期将至,不合时宜地提起自己是爱德华一世血统,还不顾掌管宗谱纹章官员的阻拦将王家纹章并排在一起。国王回想数年前有人举荐立诺福克为王储,还建议将玛丽公主许配给萨里,于是起了疑心,立即采取行动。1月中旬,萨里被处决。

议会召开,同意通过《剥夺公民权法案》定罪诺福克。27日,即周四,获得御批后,诺福克被判死刑。但当晚,亨利本人已奄奄一息。医生们不敢告知实情,因为根据《议会法案》,预告国王死期乃是大逆不道之罪。挨过数小时后,安东尼·丹尼爵士“大胆地走到国王病榻前直言相告,告诉他从常识看命不久矣,劝他做好准备”。亨利坦然地接受了这个噩耗。身边的人催促亨利传召大主教,他却说想先“睡一会儿,等我感觉好些了再安排身后事”。他熟睡之时,赫特福德与佩吉特在门外走廊上来回踱步,谋划着如何夺取实权。午夜前夕,国王醒了,派人传召克兰麦。克兰麦到时亨利话都讲不出了,只是向他伸了伸手。没过几分钟,这位英国至高领袖便咽气了。

* * *

亨利统治时期,英国日益壮大,英国的特征逐渐形成,但是其处决事件家喻户晓,为亨利抹上了污点。两位王后、两位重臣、一位圣人般的主教、无以计数的修道院院长、修道士,以及胆敢违抗圣意的无数平民百姓被处死。几乎所有有王室血统的贵族都被亨利送上了断头台。罗马天主教徒与加尔文派教徒同样被控信奉邪说、利用宗教危害国家而受到火刑。法官们道貌岸然地干这些迫害行为时,或许是当着枢密院甚至是亨利本人的面,本意带来光明的文艺复兴却带来了这样的残暴结果。善男信女站在柴堆上受罪,严刑拷打,轻罪也遭受野蛮刑罚,这些都与人文主义的开明原则格格不入,令人作呕。然而,亨利的臣民并未憎恨背叛他。他在没有军队和警察的情况下,在欧洲动乱的旋涡中维持了国内秩序,在英国强制实行了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一套教规制度。长达一个世纪的宗教战争过去了,英国人却没有因为信仰问题与自己的同胞刀剑相向。诚然,我们不得不说亨利的统治可圈可点,他为英国的海上霸权奠定了基础,振兴了议会制度,将英文版的《圣经》推而广之,最重要的是健全了一种合民意的君主制,其后世代英格兰人为了英国的伟大而勠力同心。而与此同时,法兰西与德意志则饱受内乱之苦。 Ybvp1z1ePLpYZ6n22Tf487To99UCSHOvoVWGyYfCFGEw2mGihhVkTKLQ8oMXrFw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