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四节
敷脐疗法

敷脐疗法简称“脐疗法”,是将药物放在神阙穴,上面覆盖纱布,然后用胶布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脐位于任脉,系“神阙穴”所在,又为冲脉循行之处,为经络之总枢,脐部可通过经络沟通上下内外诸经和五脏六腑。药物敷神阙穴后,一方面药物的气味被吸收,通过气血运行而达到病所,另一方面药物通过对局部穴位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治病的特殊作用。

一、适应证

脐疗法简便易行,其适用范围很广,内科、妇科、儿科、男科中多种疾病均可使用。如小儿泄泻、消化不良、腹痛等消化系疾病,在神阙穴填入药粉或药膏,包扎固定,获效较快,且复发率很低;复发性口腔溃疡,用药粉贴神阙穴3日左右可以治愈,疗效稳定;女子痛经或受凉引起的胃痛,用本法治疗可以迅速缓解。再如儿童经常感冒、发热、头痛,用中药装袋敷神阙穴,坚持敷一段时间后即可治愈。因此,脐疗法是一种有理想给药途径的方法,尤其对婴幼儿和一些肌内注射、服药难的患者更为适用。

1.风寒感冒

紫苏叶12g,桂枝15g,白芍18g,白芷12g,连须葱白3茎,生姜1片。诸药捣烂混合后,搅拌均匀,加入少许蜂蜜调成膏状。用时取适量药膏敷于神阙穴,每日更换1次,微微出汗即可。

2.痛经

二香散(经验方):高良姜15g,醋香附20g,吴茱萸15g,小茴香20g。上药共研细末,加适量白酒炒热,敷于神阙穴,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每月行经前敷3日。本方治疗痛经之寒凝气滞证。

化瘀止痛散(经验方):吴茱萸20g,醋莪术18g,当归20g,川芎15g,醋延胡索15g,醋乳香15g。上药共研细末,以黄酒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从月经前5~7日开始,每日1次,经后停止。本方治疗痛经之气滞血瘀证。

祛痰化瘀散(经验方):苍术20g,姜厚朴20g,陈皮20g,清半夏15g,炒莱菔子25g,醋延胡索20g,醋没药20g,川芎20g,当归20g。上药共研细末,取30g药末与醋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外用保鲜膜覆盖后,再用胶布固定。从月经前2日开始,每日1次,连用3日。下次月经周期用法同上。本方治疗痛经之痰瘀互结证。

3.月经不调

柴胡15g,白芍18g,白术20g,醋香附20g,当归20g,桃仁20g,红花18g,川芎18g。上药共研细末,用茶水调后敷于神阙穴,连用5~7日,至行经结束止。本方治疗月经不调之肝脾失调、气滞血瘀证。

4.膏淋

白术30g,茯苓30g,黄柏15g,益智仁30g,芡实30g,金樱子30g,白芷20g。上药共研细末,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神阙穴。每日1次,连用5~7日。本方治疗膏淋之肾气不足证。

5.腹痛

(1)党参25g,白术25g,柴胡18g,升麻15g,紫苏梗25g,知母15g,砂仁20g(后下),杜仲20g,续断20g。上药共研细末,用茶水调敷神阙穴。每日1次,连用5~7日。本方治疗胎动不安腹痛之脾肾气虚、中气下陷证。

(2)党参20,白术25g,补骨脂20g,肉桂12g,丁香12g,高良姜20g,吴茱萸20g,苍术20g,木香15g。上药共研细末,用黄酒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神阙穴。每日1次,连用3日。本方治疗腹痛之脾肾虚寒证。

二、操作方法

1.选方药

根据病情选定方药。

2.制作药

将选定的药物研细末,或作散剂用,或用调和剂调匀作膏剂用。如为新鲜湿润药物,可直接捣如泥,作膏剂用。

3.神阙穴敷药

将患者脐部洗净擦干,将配制好的药粉或药膏置入神阙穴中,纱布垫敷盖,然后用胶布固定。

4.换药

根据病情,或1~2日换药1次,或3~5日换药1次。

三、注意事项

本法无绝对禁忌证,但敷脐的药物一定要与疾病相符合,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明确疾病,辨证施治,正确选用和配制敷脐药物;敷脐后如局部有皮疹痒痛,应暂停3~5日,如出现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敷脐疗法主要靠局部吸收产生治疗作用,收效较慢,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免疫疾病的调节则更慢,需治疗一段时间方可产生疗效,故早期更换治疗方案不可取;本法对有些病收效较慢,可配合药物内服、针灸、推拿等疗法治疗,以提高疗效。 rIG33SfkpLAE7VgLvI7Etu1PhkKNA5xYXI+mHhw/nDFxR4PiuRiKZMG8LJg4oRl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