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二节
湿敷疗法

湿敷疗法是指用纱布蘸汤药敷于患处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有抑制渗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愈合等作用。湿敷疗法根据病情来配方,将配方药物加工成药散,或以水煎汤,或用95%酒精浸泡5~7日,方可使用。使用时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敷在患处,1~2小时换药1次,或3~5小时换药1次。有些疾病(如痈肿)可先熏洗,后湿敷,这样可以增强疗效。从现有文献看,湿敷(溻)方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中有“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丹㩉方”。《刘涓子鬼遗方》称本方为“㩉汤方”,并叙述了“令极冷,㩉肿上”及“温洗疮上”“令恒湿”的冷敷和热敷两种方法。至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已载有数种溻方,如“搨肿方”“治痈疽始作,肿赤焮热长甚速方”“升麻搨汤方”“大黄搨洗方”等。两书对于具体应用方法也有论述,如“故帛四重纳汁中”“故帛两重纳汤中”“搨肿上,干易之,日夜数百度”“常令湿”。这些论述与临床常用的湿敷法是完全一致的。

一、适应证

(一)急性肠梗阻

大黄通腑汤:大黄、炒莱菔子、枳实、芒硝各400g,上药加水4000mL,煎40分钟,去渣取药液3000mL,用4块10层30cm 2 的纱布,浸药液后交替在腹部进行湿热敷。每次1小时,每日2~3次。本方功能理气通便,主治急性肠梗阻。

(二)胁痛

三棱川芎汤(经验方):醋三棱、醋莪术、醋延胡索、白芍各250g,川芎120g,上药加水2500mL,煎40分钟,取药液2000mL,以毛巾或纱布浸药液,趁热湿敷痛处。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注意药液不可内服。本方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胁痛。

(三)癫狂

礞石癫狂汤(经验方):透骨草20g,礞石20g,川芎、白芷、石菖蒲、远志、郁金、胆南星、茯苓、法半夏各10g。上方先煎礞石30分钟,再加入其余药物煎煮30分钟,去渣,将一块洁净纱布浸泡于药汁中,湿透后取出,待温度适中即敷于患者神阙、气海、关元15分钟,然后再将纱布浸泡于药汁中,取出敷于心俞15分钟,每日1次。本方功能清热化痰、重镇安神,主治各型癫狂兼头痛者。

(四)头痛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经验方):清半夏12g,白术20g,天麻13g,石决明25g,龙骨25g,牡蛎25g,当归15g,川芎12g。先煎石决明、龙骨、牡蛎30分钟,然后加入余药再煎30分钟,去渣取汁。将一块洁净纱布浸泡于药汁中,趁热敷于患者前额及太阳穴,每晚1次,每次20分钟。本方功能平肝息风、活血止痛,主治肝阳上亢型头痛。

(五)坐骨神经痛

蜈蚣乌头煎(经验方):蜈蚣2条,乌头25g,麻黄20g,细辛20g,独活30g,桑寄生30g。上药加水2000mL,煮30~40分钟,取药液1500mL,趁热熏患部,温度下降后以纱布浸药汁热敷患部。每日2~3次,7日为1个疗程。本方功能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属于寒痹证。

(六)咽喉痛

加味银蒲玄麦甘桔汤(经验方):金银花25g,蒲公英20g,僵蚕12g,桔梗12g,牛蒡子15g,玄参12g,麦冬12g,甘草6g。上药加水1000mL,去渣取汁700mL。将洁净纱布浸泡于药汁中,取出敷于神阙、肺俞,每日2次。本方功能清热宣肺、养阴利咽,主治肺热咽喉痛证。

(七)痈

消痈饮(经验方):紫花地丁30g,天花粉20g,白芷12g,贝母12g,赤芍15g,当归尾20g,炒皂角刺15g,乳香15g,没药15g,陈皮20g。上药加水1500mL,水煎25分钟后过滤,然后放入无菌纱布浸泡3日。将患处常规消毒,覆上纱布条,再覆以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2次,2日为1个疗程。本方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痈、疽、疔、疖初期。

(八)颜面痈肿

芪牛天花汤(经验方):黄芪25g,水牛角25g(先煎),川芎12g,当归15g,皂角刺15g,天花粉25g。上药先煎水牛角,然后加入余药煎30分钟,待冷却到40℃左右,将毛巾折成4~5层,面积稍大于病灶范围,浸透药液敷于患部。每次1小时左右,每日3次。

(九)婴儿奶癣(又名胎疮)

常用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一定要使高锰酸钾完全溶解,未溶解的高锰酸钾易烧伤宝宝的皮肤),既能清洁创面,又能起到杀菌收敛及氧化作用。取4~6层细纱布,以不滴水为适度,将湿纱布敷于创面,根据湿疹渗出物的多少决定更换的时间和次数。当纱布吸收的渗出物达半饱和程度时,更换纱布。每日2~3次。若渗出物较多,湿敷时应勤更换敷料,避免吸满渗出物的敷料久留于创面上,刺激周围的正常皮肤,致使创面扩大。对大面积的湿疹,应对药物的性质、浓度和湿敷面积的大小,给予适当的注意。如创面红肿逐渐消退、渗液减少,或创面已干燥,即可停止湿敷,改用糊剂。

二、禁忌证

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湿敷疗法。

三、注意事项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做适当化裁;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hIr4/9KKBwzR+mNWLtrErh18UlHsJemSOkhvtLMtBx4uqvs6C75g6Vaoz+cUaJO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