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节
药酒疗法

药酒疗法是将中药和酒作用于体表或口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一般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止痛、滋补类的中药,药借酒力、酒助药行而充分发挥作用,适用于疾病治疗、预防和养生等方面。药酒因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历史,《黄帝内经》中有将谷物酿制成酒以治病的论述,《本草纲目》记载了具体的验方数十首,药酒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适用面广,目前市场上有保健酒和国药准字号药酒。

一、适应证

1.内科疾病

气血亏虚、肝肾阴虚、寒湿痹阻证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等。

2.外科及骨伤科疾病

骨伤、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肌肉疼痛、周身关节酸痛、肢体麻木、风寒湿痹等。

二、禁忌证

妇科病,妇女月经期、哺乳期、妊娠期;皮肤病,如皮肤有破溃、出血、渗出等;严重心、脑、肾等疑难病;传染病传染期,急性感染性疾病患病期间;过敏性疾病,对药物和酒精严重过敏;骨科病,如新鲜骨折、关节脱位、骨裂及表皮损伤等。

三、操作方法

(一)常用的制备基酒

白酒、黄酒、米酒、葡萄酒等,特殊情况下选用75%的酒精,内服药酒有时加入适量的糖、蜂蜜等甜味剂,改善口感,以降低药酒的烈性。

(二)制备工艺

1.酿造法

先将经过精选、切片、炮制的药物煮汁,再将药汁、酒曲、糯米等一起置入容器里发酵成熟而成。用此方法制出的药酒度数低,滋养成分好,但制作过程较复杂。

2.冷浸法

将事先加工成小块或研成粗末的药物(装在绢袋或纱布袋中,并扎紧袋口),与酒一起置入容器内,封口浸泡。在浸泡期间最好定时振摇,以提高药物有效成分析出率。浸泡的天数一般为半个月,即可过滤饮用。

3.热浸法

将事先加工成碎片或粗末的药物(装在绢袋或纱布袋中,并扎紧袋口)放在容器内,加入适量的酒,放入锅中隔水蒸煮,密封1周左右,即可过滤使用。热浸法能加速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缩短浸泡时间,适宜病情急时服用。

4.煮酒法

将事先经过精选、加工的药物用酒煎煮3~4沸,冷却、过滤、去渣,即可使用。

5.淬酒法

将经过切片、炮制的药物置于火中烧红,立即淬于酒中,再经过滤取酒使用。

(三)浸泡药酒常用中药

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黄芪、枸杞子、当归、鹿茸;祛风湿类药物,如乌梢蛇、百灵藤、五加皮、蚕沙、白花蛇;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丹参、红花、川芎、牛膝、鸡血藤;补肾阳类药物,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续断、蛤蚧等。

(四)使用方法

1.服药剂量

口服药酒一般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基酒和药物不同,服用剂量有差别。根据不同的功效,药酒的服用时间各异,一般不交叉服用。

2.外涂药酒

将药酒涂搽于患处,然后反复按、揉、抚摩,并配合捏压、弹拨、捋顺、旋转等辅助手法,以温搽为宜。按摩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药酒加热后使用

药酒加热或点燃后有温热刺激作用,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皮肤充血,降低肌肉或神经的兴奋性,具有解痉止痛的作用。

四、注意事项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选择药酒;药酒的使用因人而异,中病即止,避免成瘾;外用药酒,一般不宜内服;国药准字号药酒,严格遵医嘱使用;药酒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注意相互作用;年老体弱者因新陈代谢相对缓慢,饮用药酒适当减量。 07chJbyEVwdpbIdJ+zQyK9R2IuRcxKYN8RSQcequ2olcGymSqXgnaKoVScFI+D/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