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疗法指将药物水煎取汁,趁热进行全身性熏洗、浸渍的方法。药浴的药物选择,同内服用药一样,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辨证辨病用药,配伍后煎汤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利用药物的功效和热力的传导,达到治疗目的。一般选用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杀虫止痒、濡养全身等作用的药物,按水温不同,分为冷浴、热浴和温浴等。药浴疗法的使用源远流长,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疗婴儿癫痫的药浴方。
1.内科疾病
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中风后遗症。
2.外科及骨伤科疾病
骨折、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肌肉疼痛、周身关节酸痛、肢体麻木等。
3.皮肤科疾病
湿疹、神经性皮炎、丘疹、扁平疣、汗疱疹、手足癣等。
1.妇科疾病
月经病、人工流产后、妊娠期。
2.皮肤科疾病
皮肤有破溃、出血、渗出等。
3.心脑血管疾病
严重心、脑、肾等疾病。
4.传染科疾病
传染科疾病的传染期。
5.其他
饱食者、饥饿者、年老体弱者、儿童、情志欠佳者,以及对药物严重过敏者。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选药,煎汤后晾至适宜温度备用;物品准备包括浴盆、浴缸或药浴机,喷壶,淋浴器,砂锅或煎药机,毛巾和浴巾若干。
1.手足药浴
将药物煎汤取汁,趁热倒入盆中,将手或足放于盆上进行熏洗,用布将手或足和盆口盖严,不使热气外泄,待温度适宜后再将手足放入药液中浸洗。
2.头部熏洗
患者取坐位,向前微倾头部,面向汤盆闭眼,进行熏蒸,或用布单将头面与盆相对盖严,待水温适宜,再将头浸入药液中浸洗。
3.会阴药浴
在药盆上放置木架,臀部坐在木架上,撩水到会阴部位,待药液温度低后,将臀部坐在盆中。
4.全身药浴
药物煎汤取汁,倒入浴盆中,温度适宜,水面不超过胸部,进行药浴。
药浴前先清洁药浴部位;注意保暖,尽量在室内进行。夏季防止汗多、虚脱,冬季防止受凉感冒;全身药浴的水位要在膈肌以下,避免胸闷、心慌,应微微出汗,不可大汗淋漓;药浴的温度一般接近体温,如药浴时间较久,水温变凉时要稍微加热;药浴时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等情况,以防虚脱。若有不适,停止药浴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夏季药浴要当日煎汤使用,不宜放置过久;药浴时间一般以15~30分钟为宜,同时注意补充液体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