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垫疗法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加入赋形材料制成垫子,让患者接触使用药垫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具有渗湿利水、温中止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疝气、脱肛、骨刺和脚汗等下焦病变。根据作用部位的不同,药垫疗法又可分为坐垫法和鞋垫法。本法源于古代的垫药法,如明代《外科正宗》中就记载用细辛、防风、白芷、草乌各等分为末,组成千里健步散,掺在鞋底,治疗远行引起两脚肿痛;另有用川芎、白芷各等分研末撒在鞋内,治疗久行、久立引起的足心痛。现代则在此基础上,经科学配方选药加工制成各种药物垫子,以防治各种病症。
跟骨骨刺、脚汗、脚臭、水肿、小便不通、疝气等。
本法无严格的运用禁忌。
将所选药物研细,用棉布包裹、缝严,制成坐垫,令患者坐其上。每日使用6小时以上,疗程视病情而定。如治疗水肿、小便不通则用葱500g,捣烂,纱布包裹,制成坐垫,令患者坐其上。治疗疝气则用川花椒30g,小茴香30g,灶心土500g。将川花椒、小茴香研为细末,灶心土打碎,三味和匀,棉布包裹,制成坐垫,令患者坐其上,如无灶心土,可用净砂炒后代替。
用棉布做鞋垫,将药物研细末,撒入各层棉布之间,缝严固定即成。使用时令患者将药垫与病痛处直接接触。每日使用6小时以上,疗程视病情而定。如治疗脚跟骨刺,用川芎60g,威灵仙50g,共为碎末,用薄棉纱布将药撒入其间,做成4个鞋垫,令患者使用,每日用2个鞋垫,4个鞋垫交替使用;或用艾叶20g,当归20g,川芎15g,乳香15g,研末,撒入棉纱布间,缝制成合适的鞋垫数只,每日用2个鞋垫。1个月为1个疗程。此鞋垫功能活血散结。治疗脚汗则用甘草、白芷各15g,共研细末,做成鞋垫,令患者使用。
1.用布要薄
缝制药垫,要选用薄棉纱布,以保证药物能弥散透出,才能发挥作用。
2.选准痛点
使用药垫时,要尽可能使药垫贴紧病痛处皮肤,以利于肌肤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产生治疗作用,否则会影响疗效。
3.防鞋垫霉变
使用鞋垫时,每日需将其取出晾干或晒干,以防药物因受潮霉变而失效。
4.处理过敏
使用本法时,如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