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是人类较古老的一种外治疗法。推拿疗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推拿疗法有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理筋整复等作用。

一、适应证

推拿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随着推拿学科的迅速发展,其适应证也在逐渐增多。骨伤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保健美容等方面都有推拿疗法的适应证,该疗法尤其对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疗效较好。

1.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胸胁迸伤、落枕、急性腰扭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梨状肌综合征等。

2.腰背部肌筋膜炎

腰背部肌肉、韧带的慢性劳损,如慢性腰肌劳损、背肌劳损、腰肌上韧带劳损等。

3.骨质增生性疾病

如退行性脊柱炎、膝关节骨关节炎、跟痛症等。

4.周围神经疾病

如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损伤等。

5.内科疾病

如感冒、头痛、胃脘痛、胃下垂、急性泄泻、痹证等。

6.妇科疾病

如痛经、慢性盆腔炎、急性乳腺炎、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

7.儿科疾病

如婴幼儿腹泻、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脑瘫、小儿疳积、急慢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8.五官科疾病

如假性近视、失音、慢性鼻炎、牙痛等。

二、禁忌证

1.诊断尚不明确

诊断尚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不宜用推拿疗法。

2.急性软组织损伤伴局部严重肿胀

急性软组织损伤且局部肿胀严重(如急性脚扭伤)的患者,不宜用推拿疗法。

3.软组织肿瘤

可疑诊断或已经明确诊断有软组织肿瘤的患者,不宜用推拿疗法。

4.骨病

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等骨病患者,不宜用推拿疗法。

5.肺病

肺病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脑疾病,不宜用推拿疗法。

6.出血倾向

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不宜用推拿疗法。

7.皮肤病

局部有皮肤破损者,不宜在局部用推拿疗法。传染性皮肤病或溃疡性皮肤病,如疥疮、无脓性疮疡和开放性创伤,不宜用推拿疗法;但轻症或局限性的皮肤病,可不受此限制。

8.妊娠

妊娠3个月以上的孕妇,不宜用推拿疗法;怀孕5个月以下,或有怀孕征兆者,不宜用推拿疗法;产后恶露未净时(子宫尚未复原),产妇的小腹部不可用推拿疗法,以免发生流产或大出血。

9.精神疾病

有精神疾病且不能和医者合作的患者,不宜用推拿疗法。

10.其他

极度疲劳和醉酒者,不宜用推拿疗法。

三、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是以手或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推拿手法虽然流派众多,但对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必须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深透的目的。推拿手法主要分为五类。

(一)摆动类手法

1.一指禅推法

是一指禅推拿的主要手法。施术者手握空拳,腕掌悬屈,拇指伸直,盖住拳眼,用拇指末节螺纹面着力于体表上,运用腕部的横向来回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及穴位上。

2.㨰法

以第5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治疗部位上,以腕关节的屈伸动作与前臂的旋转运动相结合,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治疗部位上做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3.揉法

以手指螺纹面、掌跟或手掌大鱼际着力于一定治疗部位或某一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二)摩擦类手法

1.摩法

用手掌或将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掌面或指面附着于穴位或治疗部位上,腕关节做主动环形有节律的抚摩运动。

2.擦法

以指、掌贴附于体表一定治疗部位,做直线来回摩擦运动。施术者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近似相平,用手掌的小鱼际、大鱼际或全掌贴附于体表的治疗部位,稍用力向下按压,肩关节放松,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做主动摆动,带动前臂及手掌在体表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动,使治疗部位产生一定的热量。

3.推法

用拇指、手掌、拳面或肘尖紧贴治疗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4.搓法

用双手的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快速搓揉的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5.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螺纹面或掌面紧贴皮肤,用力做上下、左右、弧形、曲线或任意往返推动。

6.刮法

用手或器具在皮肤上做单向直线推动。民间常用此法治疗痧症,故又称刮痧法。

(三)振动类手法

1.抖法

用单手或双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做连续、小幅度、频率较快的上下颤动。

2.振法

以指或掌吸附于治疗部位,做频率密集的快速颤动。

3.颤法

以手掌或掌指自然伸直着力于治疗部位,用腕部做急骤而细微的摆动。

(四)挤压类手法

1.按法

用拇指指面或掌面按压一定的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深压,按而留之。

2.点法

以指端或肘尖或屈指骨突部,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按而压之,戳而点之。

3.捏法

以拇指和食指或其他指对称置于治疗部位,夹住局部相对用力挤捏并逐渐移动。

4.拿法

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对称,或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对称用力,提拿一定的部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

5.捻法

用拇指螺纹面与食指螺纹面(或食指桡侧面)相对捏住治疗部位,稍用力,做对称的快速捻搓动作。

6.拨法

用拇指端、肘尖,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端深按于治疗部位,并着力按而拨动之,又称为拨络法,或弹拨法。

7.扪法

是掌按法的一种,即热掌按法。将两手擦热后迅速按放于治疗部位。

8.提法

双手相对挤按并向上提,或垂手拿起患肢,或用拇指、食指捏住肌肤后,用力向上牵拉。

9.弹筋法

用拇指、食指,或拇指、食指、中指弹拉治疗部位的肌肉筋膜,犹如拉放弓弦之状。

10.踩跷法

用单足或双足踩踏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

(五)叩击类手法

1.拍法

用虚掌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治疗部位。

2.击法

用拳、掌、指或桑枝棒击打体表。用拳击打的称为拳击法,用掌击打的称为掌击法,用指击打的称为指击法,用桑枝棒击打的称为棒击法。

3.啄法

五指聚拢成梅花状,运用腕力,啄击治疗部位。本法如鸡啄米状,故称为啄法,又称为餐法。

4.叩法

施术者双手五指屈曲握成空心拳,不要握紧,尤其是第4、第5指,用空拳叩击体表,叩出空响而不痛。

5.弹法

用手指弹打治疗部位或穴位。

6.敲法

指端垂直着力于施治部位,敲打戳击,并略有弹响。

四、注意事项

饭后30分钟、空腹及劳累后,均不宜进行推拿;操作前应取得患者合作,并经常注意患者反应及局部情况,根据病情变换手法,适当掌握强度,防止擦伤,患者被动活动时施术者手法要轻缓;室内空气要流畅,温度要适宜,冬季注意保暖。 NwJPHAJWvXCsE3S4sOarQB1OWEd28lhI5Gg6B9zaHKemQXFz5Q9jrESIJBCdQVO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