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八远在虢,丹 [1] 霞绚崔苍。
耳 [2] 目虽清远,志 [3] 愿多参商。
陆沉众人中,白 [4] 首滞铅黄。
耆 [5] 英绍前烈,当 [6] 复佐兴王。
[1]虢丹:又名铅丹,为纯铅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铅。性味:辛,微寒;有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解毒祛腐,收湿敛疮,坠痰镇惊;主治痈疽疮疡,外痔,湿疹,烧烫伤。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熬膏敷贴,每次不得超过20g,用药范围应小于30cm 2 ;内服,每日0.15~0.3g,入丸、散,时间不能超过2个星期。使用注意:铅丹有毒,且有蓄积作用;外敷不宜大面积、长时间使用,以防引起中毒;一般不作内服,必要时应控制剂量,只可暂用,并严密观察;服药期间禁止饮酒,防止过劳、饥饿、感染,以免使潜在铅游离出来,引起急性中毒;孕妇、哺乳妇女及儿童禁用。(《中华本草》)《神农本草经疏》曰:“吐逆由于胃虚及因寒发吐者,皆不宜服。”《本草汇言》曰:“惊痫由于血虚者,吐逆由于胃弱者,毋乱投也。”
[2]苍耳:为菊科植物苍耳或蒙古苍耳的全草。性味:苦、辛,微寒;有小毒。归经:归肺、脾、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散热,除湿,解毒;主治感冒,头风,头晕,鼻渊,目赤,目翳,风湿痹痛,拘挛麻木,风癞,疔疮,疥癣,皮肤瘙痒,痔疮,痢疾。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大剂量30~60g,或捣汁,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敷。使用注意:服不宜过量;气虚血亏者慎服。(《中华本草》)《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云:“不可共猪肉食。”《食疗本草》云:“忌米泔。”
[3]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性味:苦、辛,温。归经:归心、肾、肺经。功能主治: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主治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以及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用法用量:3~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草经集注》云:“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真珠、藜芦、蜚蠊、齐蛤。”《证类本草》载《药性论》云:“远志畏蛴螬。”
[4]人中白:为人科健康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性味:咸,凉。归经:归肺、心、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主治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6g;外用,适量,研末吹、掺或调敷。(《中华本草》)《本草从新》云:“阳虚无火,食不消,肠不实者忌之。”
[5]黄耆:即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用法用量:9~30g。(《中国药典》2020年版)《神农本草经疏》云:“胸膈气闭闷,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甚,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6]烈当:即列当,亦名栗当、草苁蓉、花苁蓉,为列当科植物列当和黄花列当的全草。性味:甘,温。归经:归肾、肝、大肠经。功能主治:补肾壮阳,强筋骨,润肠;主治肾虚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小儿佝偻病、腰膝冷痛、筋骨软弱、肠燥便秘,外用主治小儿肠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洗。使用注意:阳虚火旺者慎服。(《中华本草》)
(孙景环、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