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寄芸叟年兄(药名)

孔平仲

垂天雄 [1] 翮抟海风,
穷高极远志 [2] 不同。

盛年折桂心 [3] 未歉,
磨刀水 [4] 际思平戎。

西羌活 [5] 擒偶失手,
天南星 [6] 堕郴山中。

未甘遂 [7] 葬江鱼腹,
当归 [8] 入觐明光宫。

何尝仆射干 [9] 荐举,
芸台乌 [10] 府选择公。

蛟龙齿 [11] 角老愈硬,
楩楠材格 [12] 寒更浓。

耻为葳蕤 [13] 要节目,
预知子 [14] 不见从容。

川峡揭节建大戟 [15]
服紫 [16] 腰金薄赏功。

暮年车辖徙荆楚 [17]
江离摇碧水蓼红 [18]

橘洲桥口皆莽草 [19]
贾傅井中苔 [20] 已空。

我已衰白敛 [21] 一郡,
附子 [22] 馀光聊养蒙。

尝言早休 [23] 乃良策,
倚空青 [24] 想莲花峰。

请君先去采芝术 [25]
我续随子 [26] 栖蒿蓬。

水甘松香 [27] 真胜境
,云滑石 [28] 险多行踪。

半天河 [29] 汉倾瀑布,
自然铜 [30] 吼闻霜钟。

董仙种杏人 [31] 竞取,
渊明石床 [32] 苍藓封。

怡神曲 [33] 糵有妙理,
禾收石斛 [34] 岁屡丰。

林迥岩屋游 [35] 可遍,
溪间小桥横木通 [36]

手扪松萝攀紫葛 [37]
清凉半夏 [38] 如秋冬。

黄精 [39] 久饵助冰雪,
与君同作白头翁 [40]

[1]天雄: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形长的块根。性味:辛,热;有大毒。归经:归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益火助阳;主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癥瘕。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使用注意:内服宜炮制后用,阴虚阳盛者及孕妇禁服。(《中华本草》)

[2]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性味:苦、辛,温。归经:归心、肾、肺经。功能主治: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主治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以及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用法用量:3~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草经集注》云:“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真珠、藜芦、蜚蠊、齐蛤。”《证类本草》载《药性论》云:“远志畏蛴螬。”

[3]桂心:桂去内外皮者,即为桂心。用紫色厚者,去上粗皮,并内薄皮,取心中味辛者用。性味:苦、辛;无毒。归经:入手少阴经血分。功能主治:主治九种心痛,腹内冷气,痛不可忍,咳逆结气,壅痹,脚痹不仁,止下痢,杀三虫;治鼻中息肉,破血通利月闭,胞衣不下;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消瘀血,破痃癖癥瘕,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本草纲目》)

[4]磨刀水:(时珍曰)洗手则生癣。气味:咸,寒;无毒。功能主治:利小便,消热肿;主治小便不通,肛门肿痛、欲作痔疮,盘肠生产、肠干不上,蛇咬伤、毒攻入腹,耳中卒痛。(《本草纲目》)

[5]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和根。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膀胱、肾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用法用量:3~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

[6]天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性味:苦、辛,温;有毒。归经:归肺、肝、脾经。功能主治:散结消肿;外用主治痈肿,蛇虫咬伤。用法用量: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使用注意: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中国药典》2020年版)

[7]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性味:苦,寒;有毒。归经:归肺、肾、大肠经。功能主治: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主治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风痰癫痫,痈肿疮毒。用法用量: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生用。使用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8]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主治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用法用量:6~12g。(《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草经集注》言:“畏菖蒲、海藻、牡蒙。”《神农本草经疏》言:“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本草汇言》云:“风寒未清,恶寒发热,表证外见者,并禁用之。”

[9]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主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用法用量:3~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

[10]台乌:天台乌药,别名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脾、肾、膀胱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主治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用法用量:6~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

[11]龙齿: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性味:甘、涩,凉。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镇惊安神,清热除烦;主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身热心烦。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中华本草》)《本草经集注》曰:“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雷公炮制药性解》云:“畏干漆、蜀椒、磁石。”

[12]材格:即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性味:甘、辛,凉。归经: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用法用量:10~15g。(《中国药典》2020年版)

[13]葳蕤:即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性味:甘,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主治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用法用量:6~12g。(《中国药典》2020年版)

[14]预知子:别名八月札、木通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成熟果实。性味:微苦,平。归经:归肝、胃、膀胱经。功能主治: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软坚散结,利小便;主治肝胃气滞,脘腹、胁肋胀痛,饮食不消,下痢,疝气疼痛,腰痛,经闭痛经,瘿瘤瘰疬,恶性肿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30~60g,或浸酒。使用注意:孕妇慎服。(《中华本草》)《神农本草经疏》云:“凡病人脾虚作泄泻者勿服。”

[15]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性味:苦,寒;有毒。归经:归肺、脾、肾经。功能主治: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主治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用法用量: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内服醋制用;外用,适量,生用。使用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16]服紫:即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经:归心、肾、脾经。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用法用量:3~15g,先煎,久煎。使用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17]荆楚:即牡荆,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牡荆的叶。性味:微苦、辛,平。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主治风寒感冒、胃痛、疝气腹痛等。用法用量:9~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鲜用,供提取牡荆油。(《全国中草药汇编》)

[18]蓼红:即红辣蓼,为蓼科植物辣蓼的全草。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解毒,除湿,散瘀,止血;主治痢疾,泄泻,乳蛾,疟疾,风湿痹痛,跌打肿痛,崩漏,痈肿疔疮,瘰疬,毒蛇咬伤,湿疹,脚癣,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漱。(《中华本草》)

[19]莽草:为八角科植物狭叶茴香的叶。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消肿散结,杀虫止痒;主治头风,皮肤麻痹,痈肿,乳痈,瘰疬,喉痹,疝瘕,癣疥,秃疮,风虫牙痛,狐臭。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含漱。使用注意:禁内服,不可入目。(《中华本草》)

[20]井中苔:即井中苔及萍蓝。《本草纲目》载:“弘景曰:废井中多生苔萍,及砖土间多生杂草菜,蓝既解毒,在井中者尤佳,非别一物也。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漆疮热伤水肿。井中蓝杀野葛、巴豆诸毒。疗汤火伤、灼疮。”

[21]白敛:即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性味:苦,微寒。归经: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主治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烫伤。用法用量: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22]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经:归心、肾、脾经。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用法用量:3~15g,先煎,久煎。使用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23]早休:即蚤休,别名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主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仆伤痛,惊风抽搐。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草汇言》云:“热伤营阴,吐衄血证,忌用之。”《本经逢原》云:“元气虚者禁用。”

[24]空青:为碳酸盐类孔雀石族矿物蓝铜矿呈球形或中空者。性味:甘、酸,寒;有小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凉肝清热,明目去翳,活血利窍;主治目赤肿痛,青盲,雀目,翳膜内障,中风口㖞,手臂不仁,头风,耳聋。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细,水飞,点眼;内服,研末,每次0.3~1g。使用注意:内服宜慎,不宜多服、久服。(《中华本草》)《药性论》云:“畏菟丝子。”

[25]芝术:即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主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用法用量:3~9g。(《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草纲目》云:“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医学入门》云:“惟血虚怯弱及七情气闷者慎用。误服耗气血,燥津液,虚火动而痞闷愈甚。”

[26]续随子:又称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性味:辛,温;有毒。归经:归肝、肾、大肠经。功能主治:逐水消肿,破血消癥,解毒杀虫;主治水肿,腹水,二便不利,癥瘕瘀滞,经闭,疥癣癞疮,痈肿,毒蛇咬伤及疣赘。用法用量:内服,制霜入丸、散,1~2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醋调涂。使用注意:体弱便溏者及孕妇禁服。(《中华本草》)《本草品汇精要》云:“虚损人不可多服。”《神农本草经疏》云:“病人元气虚,脾胃弱,大便不固者,禁用。”

[27]松香:为松科松属若干植物中渗出的油树脂,经蒸馏或提取除去挥发油后所余固体树脂。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主治痈疽恶疮,瘰疬,瘘症,疥癣,白秃,疠风,痹症,金疮,扭伤,妇女白带,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干掺,或调敷;内服,煎汤,3~5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服。使用注意:血虚者、内热实火者禁服,不可久服,未经严格炮制者不可服。(《中华本草》)

[28]滑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性味:甘、淡,寒。归经:归膀胱、肺、胃经。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主治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用法用量:10~20g,先煎;外用,适量。(《中国药典》2020年版)

[29]半天河:又名上池水,为洒积在竹篱头和树穴中的水。性味:甘,微寒;无毒。功能主治:主治心病、癫狂、外邪、剧毒,以及不适应气候、环境所致的病。槐树间的积水,可以治各种风毒、恶疮、风瘙、疥痒等症。(《本草纲目》)

[30]自然铜: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性味:辛,平。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散瘀止痛,续筋接骨;主治跌仆损伤,筋骨折伤,瘀肿疼痛。用法用量:3~9g,多入丸散服,若入煎剂宜先煎;外用,适量。(《中国药典》2020年版)

[31]杏人:谐音杏仁,一般入药的多为苦杏仁。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归经:归肺、大肠经。功能主治: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用法用量:5~10g,生品入煎剂后下。(《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草经集注》曰:“得火良,恶黄芪、黄芩、葛根、胡粉,畏蘘草。”《神农本草经疏》云:“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热痰者忌之。”《本草正》云:“元气虚陷者勿用,恐其沉降太泄。”《本经逢原》云:“亡血家尤为切禁。”《本草从新》云:“因虚而咳嗽便闭者忌之。”

[32]石床:为钟乳液滴下后凝积成笋状者。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温肾壮骨;主治筋骨痿软,腰脚冷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打碎先煎;研末,1.5~3g。(《中华本草》)

[33]神曲: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合后,经发酵制成的曲剂。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消食化积,健脾和胃;主治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使用注意:脾阴不足、胃火盛及孕妇慎服。(《中华本草》)

[34]石斛: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霍山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性味:甘,微寒。归经:归胃、肾经。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主治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用法用量:6~12g(鲜品15~30g)。(《中国药典》2020年版)

[35]屋游:别名真藓、垣衣、古屋瓦苔、银叶真藓,为真藓科植物真藓的植物体。性味:甘、微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主治细菌性痢疾,黄疸,鼻窦炎,痈疮肿毒,烫火伤,衄血,咳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碎后用纱布包好塞鼻孔。(《中华本草》)《本草经集注》云:“此瓦屋上青苔衣。”

[36]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性味:苦,寒。归经:归心、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主治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用法用量:3~6g。(《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草害利》云:“凡精滑不固,梦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均忌,妊娠尤忌。”《得配本草》云:“肾气虚,心气弱,汗不彻,口舌燥,皆禁用。”

[37]紫葛:为葡萄科植物异叶蛇葡萄的根皮。性味:甘、微苦,寒;无毒。功能主治:清热补虚,散瘀通络,解毒;主治产后心烦口渴,中风半身不遂,跌打损伤,痈肿恶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中华本草》)

[38]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性味:辛,温;有毒。归经: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用法用量: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中国药典》2020年版)

[39]黄精:为百合科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主治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用法用量:内服,9~15g。(《中国药典》2020年版)

[40]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归经:归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阴痒带下。用法用量:9~15g。(《中国药典》2020年版)《日华子本草》云:“得酒良。”《神农本草经疏》云:“滞下胃虚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泄泻由于虚寒寒湿,而不由于湿毒者,忌之。”《本草从新》云:“血分无热者忌。”

(孙景环、余梦、刘文琴) vpMYfXEBi3UG9Sd7c7e0XCrAtqRafL7C4lGSKRfM+eM4KEURuKjagi0NHWquvHk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