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羊作臛香
[1]
出厨,
膏粱姜
[2]
桂
[3]
品味俱。
夙开东阁戒
[4]
诸客,
千金腾
[5]
踊沽酒壶。
飞觥倒杓约
[6]
不退,
一卷百盏皆无馀
[7]
。
不须呼卢会
[8]
六博,
笙簧琴
[9]
筑非真乐。
萧郎独
[10]
以酒娱宾,
怜子心
[11]
勤憎子虐。
眼前覆花
[12]
不容起,
面赤复令
[13]
须满酌。
更深闪闪灯焰消
[14]
,
照天烛黄
[15]
蜡洒膏。
欲逃人
[16]
觉安敢去,
饮水只
[17]
欲吞波涛。
青烟郁郁金
[18]
鸭细,
花上红酥合香
[19]
蒂。
四垂银箔不知
[20]
寒,
却劝金罂子
[21]
同醉。
久不见子眼空青
[22]
,
见子宛
[23]
然犹旧情。
败船
[24]
如筛寄江水,
天阴夜半防风
[25]
起。
告归急走城西角
[26]
,
如粉霜花
[27]
衣上落。
屡蒙大幅
[28]
扫长篇,
才薄何
[29]
由继高作。
[1]臛香:即藿香,又名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性味:辛,微温。归经: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主治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用法用量:3~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神农本草经疏》云:“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本经逢原》云:“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2]姜:即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性味:辛,微温。归经: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主治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用法用量:3~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
[3]桂:即桂花,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脾、肾经。功能主治:温肺化饮,散寒止痛;主治痰饮咳喘,脘腹冷痛,肠风血痢,经闭痛经,寒疝腹痛,牙痛,口臭。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泡茶;外用,适量,煎汤含漱或蒸热外熨。(《中华本草》)
[4]阁戒:即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性味:咸,平。归经:归肺、肾经。功能主治: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主治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用法用量:3~6g,多入丸散或酒剂。(《中国药典》2020年版)
[5]千金腾:即千金藤,为防己科植物千金藤的根或茎叶。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利水消肿;主治咽喉肿痛,痈肿疮疖,毒蛇咬伤,风湿痹痛,胃痛,脚气水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研末,每次1~1.5g,每日2~3次;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中华本草》)
[6]杓约:即芍药。
①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用法用量:6~15g。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②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仆损伤,痈肿疮疡。用法用量:6~12g。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7]无馀:即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经: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用法用量:2~5g;外用,适量。(《中国药典》2020年版)
[8]卢会:即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性味:苦,寒。归经:归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主治热结便秘,惊痫抽搐,小儿疳积,外治癣疮。用法用量:2~5g,宜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中国药典》2020年版)《神农本草经疏》曰:“凡儿脾胃虚寒作泻及不思食者,禁用。”
[9]簧琴:即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法用量:3~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神农本草经疏》云:“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10]郎独:即狼毒,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的根。性味:苦、辛,平;有毒。归经:归肺、脾、肝经。功能主治:泻水逐饮,破积杀虫;主治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结核,疥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醋磨汁涂,或取鲜根去皮捣烂敷。使用注意: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本品有毒,内服宜慎,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孕妇可致流产。(《中华本草》)《本草经集注》曰:“大豆为之使。恶麦句姜。”《本草纲目》载:“畏占斯、密陀僧。”《本草汇言》云:“脾元不足,真气日乏者,不可妄施。”《得配本草》云:“畏醋。”
[11]怜子心:即莲子心,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中的干燥幼叶及胚根,除去莲心者称莲肉。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肾经。功能主治: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主治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用法用量:2~5g。(《中国药典》2020年版)
[12]前覆花:即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性味:苦、辛、咸,微温。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降气,消痰,行水,止呕;主治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用法用量:3~9g,包煎。(《中国药典》2020年版)
[13]复令:即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用法用量:10~15g。(《中国药典》2020年版)
[14]焰消:即芒硝,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性味:咸、苦,寒。归经:归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主治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用法用量:6~12g,一般不入煎剂,待汤剂煎得后,溶入汤剂中服用;外用,适量。使用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硫黄、三棱同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15]天烛黄:即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性味:甘,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豁痰,凉心定惊;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用法用量:3~9g。(《中国药典》2020年版)
[16]逃人:即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苦、甘,平。归经:归心、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主治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仆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用法用量:5~10g。使用注意:孕妇忌服。(《中国药典》2020年版)《医学入门》云:“血燥虚者慎之。”《神农本草经疏》云:“凡经闭不通由于血虚,而不由于留血结块,大便不通由于津液不足,而不由于血燥闭结,法并忌之。”
[17]水只:即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性味:咸、苦,平;有小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破血通经,逐瘀消癥;主治血瘀经闭,癥瘕痞块,中风偏瘫,跌仆损伤。用法用量:1~3g。使用注意:孕妇禁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18]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肝、心、肺经。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主治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衄,黄疸尿赤。用法用量:3~10g。使用注意: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19]酥合香:即苏合香,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的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精制而成。性味:辛,温。归经:归心、脾经。功能主治:开窍,辟秽,止痛;主治中风痰厥,猝然昏倒,胸痹心痛,胸腹冷痛,惊痫。用法用量:0.3~1g,宜入丸散服。(《中国药典》2020年版)
[20]箔不知:即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肾、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主治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疗白癜风、斑秃。用法用量:6~10g;外用20%~30%酊剂涂患处。(《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草害利》云:“凡病阴虚火动,梦遗,尿血,小便短涩及目赤口苦舌干,大便燥结,内热作渴,火升目赤,易饥嘈杂,湿热成痿,以致骨乏无力者,皆不宜服。”
[21]金罂子:即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酸、甘、涩,平。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功能主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主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用法用量:6~12g。(《中国药典》2020年版)
[22]空青:为碳酸盐类孔雀石族矿物蓝铜矿呈球形或中空者。性味:甘、酸,寒;有小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凉肝清热,明目去翳,活血利窍;主治目赤肿痛,青盲,雀目,翳膜内障,中风口㖞,手臂不仁,头风,耳聋。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细,水飞,点眼;内服,研末,每次0.3~1g。使用注意:内服宜慎,不宜多服、久服。(《中华本草》)《药性论》云:“畏菟丝子。”
[23]子宛:即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主治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用法用量:5~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
[24]败船:谐音百穿,又名蜂房,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日本长脚胡蜂或异腹胡蜂的巢。性味:甘,平。归经:归胃经。功能主治:攻毒杀虫,祛风止痛;主治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牙痛,风湿痹痛。用法用量:3~5g;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患处,或煎水漱,或洗患处。(《中国药典》2020年版)
[25]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性味:辛、甘,微温。归经:归膀胱、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用法用量:5~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草经集注》言:“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新修本草》曰:“畏萆薢。”《神农本草经疏》云:“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得配本草》云:“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
[26]西角:谐音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黑犀及白犀等的角。性味:苦、酸、咸,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主治烦躁惊狂,热病神昏谵语,斑疹,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丹毒等。用法用量:内服,磨汁或研末,1.5~3g;煎汤,2.5~10g;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全国中草药汇编》)《雷公炮炙论》云:“妇人有妊勿服,能消胎气。”《本草纲目》载:“升麻为之使。恶雷丸、雚菌、乌头、乌喙。”
[27]霜花:谐音双花,即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性味:甘,寒。归经:归肺、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用法用量:6~15g。(《中国药典》2020年版)
[28]大幅:即大腹皮,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性味:辛,微温。归经: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行气宽中,行水消肿;主治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用法用量:5~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
[29]薄何:即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凉。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用法用量:3~6g,后下。(《中国药典》2020年版)《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云:“新病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本经逢原》云:“多服久服令人虚冷,瘦弱人多服动消渴病;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本草从新》云:“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孙景环、余梦、刘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