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送李思中服阕入京

孔平仲

久客乌头 [1] 白,家无石斛 [2] 储。

谙寻小草 [3] 木,心合大空 [4] 虚。

已耐冬 [5] 寒过,新知母 [6] 服除。

铜青 [7] 即金紫,无患子 [8] 穷居。

[1]乌头

①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经:归心、肝、肾、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可用于麻醉止痛。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使用注意: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②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经:归心、肾、脾经。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用法用量:3~15g,先煎,久煎。使用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2]石斛: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霍山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性味:甘,微寒。归经:归胃、肾经。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主治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用法用量:6~12g(鲜品15~30g)。(《中国药典》2020年版)

[3]小草:即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性味:苦、辛,温。归经:归心、肾、肺经。功能主治: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主治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以及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用法用量:3~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草经集注》云:“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真珠、藜芦、蜚蠊、齐蛤。”《证类本草》载《药性论》云:“远志畏蛴螬。”

[4]大空:《证类本草》载“味辛、苦,平;有小毒。主三虫,杀虮虱。生山谷中。取根皮作末,油和涂,虮虱皆死。唐本注云:根皮赤。叶似楮,小圆厚。作小树,抽条高六七尺。出襄州山谷,所在亦有,秦陇人名为独空”。

[5]耐冬:山茶花的别名,为山茶科植物红山茶的花。性味:甘、苦、辛,凉。归经:归肝、肺、大肠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主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赤血痢,血淋,血崩,带下,烫伤,跌仆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涂。(《中华本草》)

[6]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用法用量:6~12g。(《中国药典》2020年版)

[7]铜青:即铜绿,为铜器表面经二氧化碳或醋酸作用后生成的绿色碱式碳酸铜。性味:酸、涩,微寒;有小毒。归经:归肝、胆经。功能主治:明目退翳,涌吐风痰,解毒祛腐,杀虫止痒;主治目翳,眼睑糜烂,中风痰壅,痈疽,鼻息肉,喉痹,牙疳,臁疮,狐臭,顽癣,痔瘘。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1g;外用,适量,研末点涂或调敷。使用注意:本品有强烈的刺激性,无论内服外用,应严格控制剂量;服用过量能引起剧烈呕吐、流涎、腹痛、血痢、急性贫血、损害肝功能,甚至痉挛、谵语、脉搏细小、呼吸浅弱,终至虚脱而死亡。(《中华本草》)《神农本草经疏》云:“目痛浮翳,不由风热外侵,而因于肝虚血少者,非所宜用。”《本草汇言》曰:“多服、常服,有燥耗津液、枯损血气之患。”

[8]无患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子的种子。性味:苦、辛,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祛痰,消积,杀虫;主治喉痹肿痛,肺热咳喘,音哑,食滞,疳积,蛔虫腹痛,滴虫性阴道炎,癣疾,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末;外用,适量,烧灰或研末吹喉、擦牙,或煎汤洗,或熬膏涂。(《中华本草》)

(孙景环、余梦) J8o/Slwn0Mb5+AGnT6jUHp3XZfSANTO2+iKvHsMw18yFO4kuaj+kmu7Ao0MwZhx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