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草秀朱翘 [1] ,重台 [2] 架危岊。
木兰 [3] 露易饮,射干 [4] 枝可结。
阳隰采辛夷 [5] ,寒山望积雪 [6] 。
玉泉 [7] 亟周流,云华 [8] 乍明灭。
合欢 [9] 叶暮卷,爵林 [10] 声夜切。
垂景 [11] 迫连桑,思仙 [12] 慕云埒。
荆实 [13] 剖丹瓶,龙刍 [14] 汗奔血。
别握乃夜光 [15] ,盈车非玉屑 [16] 。
细柳空葳蕤 [17] ,水萍 [18] 终委绝。
黄符 [19] 若可挹,长生 [20] 永昭晳。
【作者】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刘宋建威将军沈林子之孙、刘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南齐建立后,任征虏记室、太子家令、著作郎、国子祭酒。梁武帝萧衍即位,授尚书仆射,册封建昌县侯,历任左仆射、中书令、尚书令、左光禄大夫、侍中、太子少傅。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沈约是永明体的倡导者之一,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帝本纪》等史书,其中《宋书》入二十四史,其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引领了时代的风气。
[1]朱翘:又名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肺、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主治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涩痛。用法用量:6~15g。(《中国药典》2020年版)《神农本草经疏》曰:“痈疽已溃勿服。火热由于虚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2]重台:又名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性味:甘、苦、咸,微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用法用量:9~15g。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
[3]木兰:即木兰花,为木兰科植物天目木兰、天女木兰、黄山木兰的花蕾。性味:苦,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润肺止咳;主治肺虚咳嗽,痰中带血,酒疸,重舌,痈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中华本草》)
[4]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主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用法用量:3~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
[5]辛夷: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散风寒,通鼻窍;主治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用法用量:3~10g,包煎;外用,适量。(《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草经集注》曰:“芎䓖为之使。恶五石脂。畏菖蒲、蒲黄、黄连、石膏、黄环。”《神农本草经疏》曰:“气虚人不宜服……头脑痛属血虚火炽者,不宜用。齿痛属胃火者,不宜用。”《本草汇言》曰:“气虚之人,虽偶感风寒,致诸窍不通者,不宜用。”
[6]积雪,对应的中药为积雪草。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干燥全草。性味:苦、辛,寒。归经: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石淋血淋,痈肿疮毒,跌仆损伤。用法用量:15~30g。(《中国药典》2020年版)
[7]玉泉:又名玉液。《神农本草经》载:“玉泉,味甘,平。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变。一名玉朼。生山谷。”
[8]云华:云母别名,为硅酸盐类云母族矿物白云母。性味:甘,温。归经:归心、肝、肺经。功能主治:安神镇惊,敛疮止血;主治心悸、失眠,眩晕,癫痫,久泻,带下,外伤出血,湿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及大便秘结者禁服。(《中华本草》)《本草经集注》曰:“泽泻为之使,畏
甲及流水。”《药性论》曰:“恶徐长卿,忌羊血。”《本经逢原》云:“阴虚火炎者,慎勿误与。”
[9]合欢
①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肝、肺经。功能主治:解郁安神,活血消肿;主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跌仆伤痛。用法用量:6~12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中国药典》2020年版)
②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花序或花蕾。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解郁安神;主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用法用量:5~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
[10]爵林:“爵”通“雀”,对应的中药为雀林草,又名酢浆草。酢浆草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性味:酸,寒。归经:归肝、肺、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淋证,带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湿疹,疥癣,痔疮,麻疹,烫火伤,蛇虫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研末,或鲜品绞汁饮;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敷、捣汁涂或煎水漱口。(《中华本草》)
[11]垂景:又名垂盆草,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干燥全草。性味:甘、淡,凉。归经:归肝、胆、小肠经。功能主治: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主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用法用量:15~30g。(《中国药典》2020年版)
[12]思仙:又名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性味:甘,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用法用量:6~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草经集注》曰:“畏蛇蜕皮、玄参。”《神农本草经疏》云:“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得配本草》云:“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13]荆实:又名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苦,微寒。归经:归膀胱、肝、胃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用法用量:5~10g。(《中国药典》2020年版)
[14]龙刍:即石龙刍,为灯心草科植物野灯心草的全草。性味:苦,凉。归经:归心、小肠经。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泄热,安神,凉血止血;主治热淋,肾炎水肿,心热烦躁,心悸失眠,口舌生疮,咽痛,齿痛,目赤肿痛,衄血,咯血,尿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性研末。使用注意:溲多者勿用。(《中华本草》)
[15]夜光:又名夜明砂,为蝙蝠科动物蝙蝠、大管鼻蝠、普通伏翼、大耳蝠、华南大棕蝠、蹄蝠科动物大马蹄蝠及菊头蝠科动物马铁菊头蝠等的粪便。性味:辛,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清肝明目,散瘀消积;主治青盲,雀目,目赤肿痛,白睛溢血,内外翳障,小儿疳积,瘰疬,疟疾。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布包,3~10g,或研末,每次1~3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使用注意:目疾无瘀滞者及孕妇慎服。(《中华本草》)
[16]玉屑:为矿物软玉的碎粒。性味:甘,平。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润心肺,清胃热;主治喘息烦满,消渴;外用去目翳。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丸;外用,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本草纲目》云:“玉屑恶鹿角,畏蟾肪。”
[17]葳蕤:玉竹的别名,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性味:甘,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主治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用法用量:6~12g。(《中国药典》2020年版)
[18]水萍:又名浮萍,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干燥全草。性味:辛,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宣散风热,透疹,利尿;主治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中国药典》2020年版)《神农本草经疏》曰:“表气虚而自汗者勿用。”《本草从新》云:“非大实大热,不可轻试。”《得配本草》云:“血虚肤燥,气虚风痛,二者禁用。”
[19]黄符:又名黄石脂,为硅酸盐类水云母族矿物水云母——伊利石(含氢氧化铁)或/和高岭石族矿物高岭石-多水高岭石为主要组分的细分散多矿物集合体。性味:苦,平;无毒。归经:归脾、大肠经。功能主治:健脾涩肠,止血敛疮;主治泄痢脓血,痈疽恶疮,久不收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打碎先煎。使用注意:有湿热积滞者慎服。(《中华本草》)
[20]长生:又名长生草、丹草,为铁线蕨科植物单盖铁线蕨的全草。性味:咸,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化痰,解毒;主治肺热咳嗽,感冒发热,痈肿疔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中华本草》)
(孙景环)